薏米紅豆湯祛濕沒效果?,那是你犯了5個嚴重錯誤!活該沒效果!

看完《黃帝內經》養生的方法,整本書都在說祛濕健脾,去污散寒、滋陰補陽。可以想像濕氣是多麼的難對付。對於濕氣,相信好多人都深受困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比如拔罐,刮痧。不過,最為普遍的還是煮一碗紅豆薏米湯。

但是很多人嘗試後表示沒有祛濕效果,七七就好著急啦,因為大部分人根本不了解薏米和紅豆的正確煮法,並不是薏米紅豆加水熬煮這麼簡單。實際上,至少有5點錯了!

1、薏米錯了

薏米紅豆湯祛濕沒效果?,那是你犯了5個嚴重錯誤!活該沒效果!

 

薏米祛濕效果好,但薏米性寒,如果直接煮來吃,會傷脾,而脾是負責運化濕氣的,脾功能下降,濕氣更加排不出去,濕氣困脾,脾排不了濕,噁心循環。

所以,吃之前,脾胃虛寒者最好先炒過了再煮。經炒制後,薏米的藥性更為平和,相對於生薏米更利於健脾止瀉,是治療脾虛、濕盛、洩瀉的良藥。

2、紅豆錯了

薏米紅豆湯祛濕沒效果?,那是你犯了5個嚴重錯誤!活該沒效果!

中醫裡面的紅豆是指赤小豆,又名紅小豆,飯豆,赤豆。從功效來說,赤小豆祛濕,紅豆養心;從形狀來說,赤小豆呈細長形,顆粒比紅豆小;紅豆呈圓柱狀,表面為暗棕紅色。即使把兩者混亂了還是很容易區別的。

3、煮法錯了

赤小豆、薏米很難煮爛,最好用溫水浸泡兩小時後再煮,否則營養成分難出來,沒有時間浸泡,也可以多熬半小時。

 

4、大米加錯了

薏米紅豆湯祛濕沒效果?,那是你犯了5個嚴重錯誤!活該沒效果!

此款湯不是粥,千萬不要加大米!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粘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

赤小豆和薏米都是去濕的,本身不含濕,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湯很清。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

一旦加進去大米,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所以整個粥都稠了。味道雖然更好了,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就因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赤小豆、薏米就都白費了,功效全無。

5、「只祛濕不健脾」錯了

《黃帝內經》講過脾與濕氣是對好友,因為「脾主運化」,脾虛了,濕氣會加重,濕氣重又會導致脾虛,要祛濕還需健脾。

薏米紅豆湯製作方法

原料:

 

薏米、赤小豆

做法:

◇ 薏米和赤小豆洗凈,放入砂鍋中,加夠足夠水;

◇ 開火至鍋中水開後,再煮3分鐘,關火燜30分鐘;

◇ 再開火,煮至鍋中水再次沸騰後,再煮3分鐘,關火燜30分鐘即可;

◇ 將湯濾出當水喝,赤小豆和薏米當飯吃,也可以一起當成粥吃。

有些人喝了薏米紅豆湯濕氣還在,根本原因在於本身濕氣就很重已傷及到脾,或者說本身是脾虛濕盛,所以上面說到祛濕還需健脾,所以最好在煮薏米赤小豆的同時,加點芡實,那樣就既祛濕又健脾了。

看完這篇文章,你有沒有恍然大悟?以前的做法錯了。難怪濕氣還在。

如果上班你來不及去熬煮湯,你也可以選擇一款特別簡單的祛濕健脾的酵素足貼。貼敷祛濕貼湧泉穴,是現在最為方便最為推廣的方法。中央10套的《健康之路》有報道過,脾濕健脾最有效的方法是貼敷的方法。

 

如果堅持每天貼敷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據統計,貼敷湧泉穴療法可以防治手腳冰涼、哮喘、腰腿酸軟無力、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暈、頭痛、便秘、風濕等疾病。

如有侵權, 收到通知會盡快移除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