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驚人消息!《2017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大馬今年面對信任危機!還不換政府?!自己看!
最新驚人消息!《2017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大馬今年面對信任危機!還不換政府?!自己看!
《2017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大馬今年面對信任危機
大馬的公共行政與服務
根據信任調查組織愛德曼(Edelman)2月公佈的《2017全球信任度調查報告》,大馬今年面對信任危機;因為,大馬的得分只有48分,屬於不信任類別。
(得分1-49為不信任,50-59為中等,60-100為信任;其中,大馬得分遠低於印度、印尼、中國與新加坡等高信任度國家)。
更令人擔心的是,大馬的非政府組織、企業界、媒體與政府的個別得分為58、56、42與37,也就是最不信任政府;應該說,這是事出有因,君不見媒體常報導高官腐敗的新聞。與此同時,最近公務員人多不好辦事也成了熱門課題,這些都突顯出,大馬的公共部門、公共服務與公共行政頗有可非議之處。
按理說,人多應該好辦事,可偏偏就是人多了,反而是貪污、濫權、低效率、推諉責任、敷衍了事,甚至大小拿破崙的報導層出不窮,也難怪人民不信任政府,甚至有人喊出要打救大馬的口號──盡管納吉政權也提出了政府轉型計劃(GTP)。
「中央大地方小」
什麼是政府與政治?許多人均聽過政治是有關管理眾人之事,這句出自孫中山的名言。在現代政治學,學者也把政治定義為有關有價值的東西的權威性分配,或是有關制定與執行公共政策的過程,而政府則是其主角。
更准確地說,政府是三權橫向分立中的行政部門或機關;也就是,它不包括立法與司法機關,而專指行政機關,如稱納吉政權為納吉行政體制(Administration)或奧巴馬政權為Obama Administration,指的便是以行政首長為名的行政機關。伸言之,政府即行政機關,它不是國家,而只是執行國家行政事務的機構,而這行政機構的正當性(Legitimacy)則取決於其產生方式(如選舉)與政績。
於此,便有必要區分政務官與事務官的不同,政務官如國州議員,均是經由選舉產生;惟在大馬,上議員則不是民選的。此外,縣市議員也是委任的。相同的是,這些政務官均是任期制的職位,可連選連任或被再委任(惟上議員只能當2屆共6年)。
至於事務官,顧名思義,是政府日常事務的實際執行者,他們多是經由考試、面試、選拔等非民選程序產生,且是常任職,只要不犯大錯,便能保住鐵飯碗,終其一生在政府服務。這些公務員的等級分類繁多,最高層次的是所謂的「行政與外交服務級」(Perkhidmatan Tadbir dan Diplomatik,PTD),或舊稱馬來亞民事服務(MCS)。
大馬的高級與資深官僚,多屬於PTD類別。他們也是各部門首長的左右手,實際政策的制定者與執行者,沒有他們,政務官也難辦事。因此,從政策制定與執行的角度看,所謂民主,實際上含有很高的「官主」成分,可說是官主主義而未必是民主主義。
從權力縱向分立的角度看,大馬在形式上雖是聯邦制國家,可在實踐中,反而較像單一制國家;因為,不論從立法,行政或財政的角度看,均是中央大地方小的強中央政治組織;實則,有人便用行政國(Administrative State)來突顯這是個名為聯邦,實為集權的行政權獨大制(Administrative DominantState)。
朝野討好公務員
之所以,自有其制度設計與實際政治的原因,如90%的公務員為中央所管,約80%的各級政府收入為中央收入;因為,主要的收入如公司與個人所得稅、消費稅、進出口稅,甚至是油氣收入,也多歸中央。這就決定了13個州政府與144個地方政府(其中縣議會100個,市議會34個,市政局7個,市政廳3個)。大體上言,144個縣市政府的收入相當於13個州政府的一半。
據此,州與地方政府便得從中央撥款中取得補助(通常是聯邦總支出的約3%)。這個財政分配,使得州與地方政府頗受制於中央。除非實行更大的分權;否則,行政權獨大格局將持續,這就可能限制了州與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在黨際競爭激化的條件下,由於朝野雙方均得討好公務員,這也使得大小公務員更為放縱與有恃無恐。畢竟,公務員人數高達161萬人,外加上其家屬,其選票力是政治人物不敢忽視的。
在大馬,公務員的錄取還有民族配額制,是配額制(Quota)與實績制(Meritocracy)相結合的混合制。在1980年前,大體上,非土著還可佔到公務員的約30%,今天其佔比已掉至約15%;其中,華人佔約6%,印裔4%及其他族群4-5%。
低效率無關民族
這樣的民族構成比,也或多或少會使非土著對政府服務有更多的不滿,甚至把政府的低效率與民族個性掛鉤起來。公平地說,政府低效率主要是制度與政策的問題,實不宜與民族個性掛鉤。
整體上言,大馬的公務員或民事服務體制,有以下的基本特徵:首先是精英主義,這又與中央集權相關;其次是,缺乏中立性;也就是,會較傾向支持現政權,這也有其歷史成因;因為,巫統長期執政,且從英殖民政府始,巫統精英便與官僚關係密切,有許多巫統領袖,也是政府高官出身。從好的方面看,這有助於文官領政(Civil Supremacy);從壞的方面看,則導致黨政企不分。
其三,在地民主不足,因為,自1965年取消地方選舉以來,在地居民參政度便大幅降低,這或多或少,也會削弱地方官員對民需的回應性;其四,自1970年代推行新政策以來,許多官員挾政策之名行事,以致常出現執行偏差,工商界便常抱怨政府政策是他們經商的主要障礙;其五,自1980年代以來,金錢政治、以權謀利泛濫,也敗壞了官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