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就是這樣一點點不愛你的
男人就是這樣一點點不愛你的
倦鳥余花 游鴻明 - 倦鳥余花
神雕俠侶裡面有這樣一個橋段:
楊過問小龍女,姑姑,如果我們在古墓裡待得悶了,就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吧?
然後小龍女沒有回應,默默離開了…
她真的是害怕外面的世界,自己無法適應麼?
也許是,但現在想來,更多的可能是,她內心恐懼吧——
自己有一天會不會也如這古墓一般,被心愛的人所厭倦,敵不過“花花世界”的誘惑?
我想,每個戀愛中的女孩子都是這樣吧:
越是在乎,就越害怕失去。 但生活畢竟不是小說,兜兜轉轉還是走在了一起的楊過和小龍女並不是現實裡的愛情。
大多數時候,是因為開始在乎而害怕失去,然後在害怕失去中真的失去。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幾乎每天都會聽到大同小異的故事—— 因為說不清的感覺來了,就以為是命中注定的緣分。
於是兩個人就在一起了,他會因為她的一點不開心,陪她整夜的聊天,從來不會先掛電話,他會因為她的一句“我餓了”,大半夜的跑去她家敲門送吃的…
最初的日子裡,在一起的兩個人,甜蜜,開心,纏綿,做愛,說笑嬉戲,哪怕只是兩個人躺在床上膩歪一整天什麼都不做,也覺得充實,幸福,喜悅,滿足。
可是一段時間以後,那個曾經對她拼命追求,百依百順的男人不見了,他似乎失去了一切的耐心和包容,在一切生活瑣碎中與她不停地爭吵——
女人只要還愛著一個人,就永遠能夠說服自己包容對方逐漸冷淡的態度。
即使所有人都看出來這個男人已經不愛她了,還是會因為放不下過去的美好,想念那個不知名的感覺,於是不斷給自己編織層層謊言,對那些早就暴露了真相的細節和端倪視而不見——
直到有一天,眼睜睜的看著那個曾經在對方眼中幾近完美的自己,慢慢成為他無法忍受的厭倦,最後才無力的放手。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男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你的感情變淡,怠慢,敷衍的?
電影《十二夜》裡有這樣一段對白,是男主和女主分手前的一段爭吵:
“我很忙,很辛苦” “你別整天發這種脾氣行不行?”
“我沒叫你做那麼多,你為什麼要做那麼多事?”
“我真的不明白…你以前不是這樣的”
“一吵架總是男人錯” “我以前覺得你,很過癮,很有性格,現在你只會緊張我” …
她說,就是我越緊張你,越對你好,你就不稀罕了是吧? 他說,其實我覺得我們不是很了解。
她說,可是我覺得我很了解你啊。
他說,那你很幸運。
她說,是不是我不那麼緊張你就可以了。
他說,其實不止這樣,還有其他…不過算了。
“我也不知道我想怎麼樣,其實分手我想了很久了…我也不想你不開心的” …
這幾乎也是所有情侶分手時候幾乎都經歷過的對白吧。
很多人把這些階段歸結為一句歌詞: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真的是這樣嗎?或者說,只是這樣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愛情裡傷得最深的姑娘,似乎永遠是這樣的姑娘:
她們從不在乎什麼門當戶對,從不在意那些世俗眼光,從來沒有設想過自己需要和適合一個什麼樣的男人,她們只相信感覺…
感覺到了,就奮不顧身的付出全部,極盡所能的對那個人好,帶著那麼股飛蛾撲火般的悲壯…
但飛蛾的結局是顯而易見的,頭破血流遍體鱗傷只是最好的情況,大多數情況下,最後只能是愛到粉身碎骨,灰飛煙滅…
每次都要經歷過漫長的恢復期之後,告訴自己:
我下次絕對不會再這樣了。
結果呢? 依然一次又一次的相信那個盲目又飄渺的感覺,一次又一次的陷入死局。
每一個“這一次”,其實不都有一個“上一次”?
如果真的能夠說到做到,那這輩子也沒理由第二次流淚了吧?
很多女孩都是這樣,至少曾經是這樣。
渣男固然傷人,但真正可怕的是,縱然一次次的經歷這樣失敗的感情,依然只相信自己的感覺。
我常說這是一個女人不缺錢,男人不缺性的時代,很多人對待喜歡的人的忠誠度和持久度,甚至不如對待一件衣服。
這時候,只相信感覺,活得像小說裡的女主一樣,就不是可愛了,是幼稚。
偏激麼?呵呵,我身邊的那些故事,告訴了我一個更偏激的真相:
在生活裡獲得了相對安穩的幸福,相對甜蜜的愛情的,都是哪些對待愛情更加理智的姑娘。
她們相信感覺,但不僅僅相信感覺——
她們早早的就對自己有了深入的了解,她們明白“想要的”和“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她們會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擇偶標准,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了解以後,才會開始一段感情,不會把時間和心思浪費在一開始就知道不適合的人身上——
感覺,可以作為擇偶的重要參考,但不是唯一的必要條件。 真的希望所有的姑娘們,下一次,不要再單純因為“感覺”這兩個字,去開始一段感情了。
開始之前,給自己和對方一點時間,相互了解。
先了解,再談愛。
看看那個人究竟是你“需要的”,“適合的”,還是僅僅是你一廂情願的“想要的”?
相信我,所有盲目的開始,最後都只會不知所措地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