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明報:中國產航母下水恐受潮汐影響 4.23逢退潮 專家擔心水深不足

香港明報:中國產航母下水恐受潮汐影響 4.23逢退潮 專家擔心水深不足

網友拍攝的照片顯示,MIC航母的塗裝已大致完成,相信不日即將下水。

根據網友拍攝的照片,MIC航母艦島上已不見早前的棚架,顯示施工進度良好。

中國產航母將於23日海軍建軍節下水的消息近日瘋傳,不過有內地官媒引述專家指當日能否順利下水仍然成疑,因為正值退潮,而依潮汐情況來看,推遲至27日至29日是最適合航母下水的日子。對於官媒放風國產航母可能推遲下水,有分析認為可能與近日的朝鮮半島局勢有關,不過內地專家指中國不可能為朝鮮而有意推遲原訂計劃,且航母試水對東北亞乃至於美國等國家的刺激並不存在。

近日「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會在4月23日海軍節當天要下水」的消息不脛而走,中船重工董事長胡問鳴一月之內也連續到大連船舶集團專項檢查重點工程進展。

央視新聞昨引述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例行記者會表示:「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在開展舾裝工作,進展非常順利。關於你提到的進一步的好消息,我相信不會讓大家久等。」

4.23下水消息瘋傳

不過《環球時報》指出,航母的建造進程由許多因素決定,下水時間亦有技術要求。中國航母專家李傑表示,要考慮到水文環境等因素,尤其是潮期的影響。為保障下水安全,水深要足夠,愈深愈安全。比如說一條船吃水10米,理論上水深11米足夠,但因船舶可能會上下顛簸,加之海浪作用力,可能需要17、18米才可以。

報道引述一位了解情況的相關人士表示,大連造船廠的水不深,潮汐對航母行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另一位匿名的專業人士也認同這種觀點,他說:「在乾船塢中的大型船舶下水時對當時的安全水深有著很高的要求,當安全吃水和可用水深滿足一定標準後,大型船舶才能安全下水,而可用水深除了與船塢的深度有關外,與當時的潮汐大小也有很大關聯,如果潮水較小或達不到要求,大型船舶則不能安全下水。」

而4月23日並非大潮日,「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是重大盛事,除了它本身具備了下水的各項條件外,如何保證安全就成了重點。同時,它設計的一些指標和參數還需要實際檢驗,如空載排水量時的最大安全吃水就需要在下水時來實際驗證。所以航母應該要擇大潮日下水,以確保安全可靠。」按照潮汐規律,20日至22日會是小潮日,要到27日至29日才是大潮日。如果說航母下水日定在4月,那4月27日至29日是最適合航母下水的日子。

「27、28日最適合下水」

《環球時報》引述專家指首艘國產航母可能會推遲下水,有認為此與中共高層考慮避免刺激朝鮮及加劇東北亞緊張局勢而有意避開朝鮮建軍節有關。對此,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李文對本報表示,真正推遲的原因可能真的與水文情況有關。

「從大的邏輯角度上推演,中國作為一個泱泱大國不可能因為朝鮮建軍節而有意推遲原定計劃。」李文強調,此次國產航母下水並非列裝,距具備戰力還需經歷海況實驗以及武器列裝等環節,「不像美國航母直接出海進入戰爭狀態了」。他認為這樣一種狀態下的航母試水,對東北亞乃至於美國等國家的刺激並不存在。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