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出《進擊的巨人》,被稱「霸權社」,這家公司有何來頭?
《進擊的巨人》第二季正在4月番火熱播放中,wit studio這家動畫公司又再次走進廣大漫迷的視線,那wit studio到底是間什麼樣的動畫製作公司?其實力,資本又是如何呢?這裡就藉機隨便扯扯wit studio的相關種種。
要說wit studio首先還得提一下他的“爹”Production IG,1987年由龍之子出身的製作人石川光久創立,最早的成員有著名監督押井守,作畫監督後藤隆幸,黃瀨和哉等。95年以押井守監督的劇場版《攻殼機動隊》聞名世界,其後更是以“押井塾”培養出了神山健治,藤咲淳一等日後Production IG的代表人物。
(Production IG所屬著名原畫西尾鐵也繪製的本社經典動畫人物版權繪)
日益壯大的Production IG在內部劃分的不同課室,除去培養新人用的“新潟課",數字部門”IGFX“外,共有10個課室,其中6課在新世紀後成立,成績斐然,製作過諸多著名TV動畫;如《女裝騎士》,《戰國BASARA》,《好像告訴你》,《罪惡王冠》。
在6課製作完《罪惡王冠》後,為了配合石川光久的IG Port產業新佈局,而獨立為新的子公司wit studio,由Production IG控股,原6課的製作人和田丈嗣擔任社長,中武哲也為取締役,著名原畫淺野恭司,今井有文一同移籍到wit studio。
(wit社長和田丈嗣,14年時介紹德國媒體採訪時的畫面)
開社第一作就是諫山創創作,月刊《別冊少年Magazine》上連載的超人氣漫畫《進擊的巨人》。staff延續了6課時期《罪惡王冠》的班底(除了系列構成由大河內一樓換成小林靖子外)。或許是為了突出新社風格,《進擊的巨人》作畫才用雙重線描法,大大增加了原畫的工作量,這也造成了人設,總作監淺野恭司多次在推特表示作畫工期吃緊。
雙重線描法能更好的突出人物輪廓,粗細不一的線條,顯出一種粗獷感,也算對原作漫畫的獨特畫風的一種還原。所以《進擊的巨人》開始幾集給人就單純畫面上給人的震撼是同期沒有動畫能賦予的。
(巨人第一季近景或特寫時,人物輪廓大多會有這種粗細不一的雙重線描法)
不過就像上面提到的,原畫工作量的增加,造成工期的吃緊,使得作畫質量在中期出現了大少的崩壞,這也是《進擊的巨人》為數不多為人詬病的地方。
但整體來說wit studio製作的《巨人》還是非常成功的,以累平51,190的BD/DVD銷量成為2013年度TV動畫冠軍。
《巨人》的大獲成功也讓wit信心被增開始原創動畫的創作,13年12月,wit的第一部原創動畫,也是一部動畫電影《HAL》上映,staff團隊都是wit係人脈的一些年輕動畫人,這也可以看作是他們的練手之作。
隨後一部改編自江口夏實的奇幻日常漫畫《鬼燈的日常》被搬上銀幕,卻在沒人看好的情況下以為大爆,以累平14,133的BD/DVD銷量成為14年月番季度冠軍(排除子宮向的《妖怪手錶》37,134的銷量外),就做倆TV動畫還都爆了,也就有了wit製作就是霸權的調侃言論,隨後”霸權社“也就成了wit的戲稱。
但之後wit重點項目,原創TV動畫《旋轉少女》與《甲鐵城的卡巴內利》的卻沒能延續輝煌,慘遭銷量滑鐵盧,特別是《甲鐵城的卡巴內利》,號稱荒木哲郎與大河內一樓的”復仇作“,以洗刷《罪惡王冠》嚴重爛尾帶來的恥辱。可惜《甲鐵城的卡巴內利》不僅爛尾,而且從中期就玩脫了.....
(荒木哲郎與大河內一樓再次玩脫的鐵甲城,被戲稱為“翻殼甲魚”)
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創企劃的插入,讓巨人二期延期到了今年4月,但《甲鐵城》帶來的效應只能是讓荒木哲郎與大和內一樓再一次的名聲掃地。
再加上由《巨人》演出德士大介首次擔任監督執導漫改動畫《終結的熾天使》糟糕的表現也讓wit studio陷入了一個比較尷尬的局面。難道wit studio只能寄託於原作力高的改編向動畫嗎?亦或“霸權社”只是偶然成型的奇蹟?
我個人覺得還是wit 的起點太高,一家製作公司的作品水平有起伏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況且wit才成立5年不到而已,其名聲和品質已經遠超日本業界很大一部分公司了,我們有理由相信wit在未來的道路上會越走越好,締造更多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