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為何造能防空的「天啟坦克」:恐重蹈薩達姆車隊覆轍
在東北亞軍事強國的“太陽節”閱兵式上,滾滾裝甲洪流中突然開來一隊戰車,炮塔上面密密麻麻疊加了導彈發射塔和多聯裝小炮,如同紅箭游戲中的“天啟”坦克,也令人吃驚於朝鮮軍工部門的腦洞大開。可以預料,短期內朝鮮仍會繼續強化軍事表演大秀肌肉,這種“天馬號”坦克也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新聞視頻中。
“天馬號”坦克炮塔頂上堆滿小發射塔
紅警游戲中的末日坦克
實際上不僅朝軍坦克搭載發射塔,連這款BTR運兵車的槍塔上也立一台防空導彈發射臂
戰車遇到了天敵
朝軍坦克兵有著驕人的戰史。1950年“625”戰爭中,第105坦克團的T-34坦克一馬當先攻入漢城,在大田擊敗了聯合國軍史密斯特遣隊,聯軍士兵用22枚“巴祖卡”都未能擊毀朝軍的一輛T-34坦克。這段歷史也可以解釋朝軍多年來為何一直偏好發展戰車。
朝軍戰車曾重創聯軍,每遇擊毀朝軍戰車士兵都要題字留念
軍事技術發展的速度令人始料不及。1991年波斯灣戰爭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後,朝軍高層目睹空地一體戰的威力非常吃驚,意識到自己引以為豪的數千輛裝甲戰車在炮艇機和武裝直升機輪番轟炸下,將形同廢物。
伊拉克戰車部隊遺棄的各類越野車,其間還有兩輛69-II式坦克
朝軍很快調整發展重點,擴建了18萬更適合非對稱作戰的特種作戰軍,而對於已有的“天馬號”等戰車部隊,則千方百計進行挖潛改造升級。
波斯灣戰爭後,“天馬號”坦克改裝了護胸式的附加裝甲塊
這一圈防護裝甲實際仍然是層壓鋼板
源自敘利亞
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是蘇聯T-62主戰坦克的首次大規模亮相。敘利亞阿薩德軍把剛剛換裝的T-62坦克投入戈蘭高地的進攻,與以色列的M48坦克在淚谷血戰三天三夜,雙方損失戰車三百多輛。雖然一輛T-62坦克的造價相當於兩輛T-55坦克,且因坦克兵不熟悉新車也遺棄了不少戰車,但敘利亞人對T-62坦克的評價相當不錯,它主炮穩定技術在行駛中開炮1000米距命中率提高到了七成,與以色列人的夜戰能力表現也相當不錯。
由於朝鮮與敘利亞老一輩領導人之間的密切關系,70年代中後期,朝鮮也開始引進T-62坦克的技術,並於1980年代初由朝第二機械局仿制出了東亞版本的T-62坦克。按照那個年代的運動氣氛,這型坦克被命名為“天馬號”(很多相關介紹用“天馬虎”的名字實際上是錯誤的音譯)。
朝軍吃透了"天馬號"坦克的特性,所做的改裝也面面俱到,與原版T-62坦克相比已經面目全非
朝軍工部門在T-72坦克技術上研制的“先軍號”坦克,目前只少量裝備
三十多年過去了,朝鮮又陸續引進了蘇聯T-72坦克樣車,在蘇聯解體時網羅到一批坦克專家,陸續仿制出少量“暴風號”、“先軍號”等坦克。但質量相對穩定成熟的近2000輛“天馬號”一直是朝軍兩個裝甲軍團的頭等主力,第105近衛柳京守師團的主戰裝備。朝坦克廠還將“天馬號”的激光測距儀等電子技術轉讓給敘利亞,用於改裝敘軍的T系列坦克。
2017年3月份朝軍模仿鄰國搞的“坦克競技大賽2017”練兵活動中,第105師團用“天馬號”坦克完成射擊、潛渡、越障等科目,取得第一名。途中涂有2號字樣的坦克已經做了多炮塔改裝
多炮塔時代
朝軍“天馬號”的多炮塔改造有著明顯的針對性。閱兵式上展示的炮塔右側增加了一個可以旋轉的小型防空導彈發射塔,其上搭載兩枚“火星銃”防空導彈,也就是朝版的SA-16單兵防空導彈。這型導彈曾在伊拉克擊落過美軍AC-130炮艇機、擊傷過A-10攻擊機,將土耳其的AH-1武裝直升機尾翼凌空打斷,威力已經明顯富余。朝軍一次搭載兩枚的做法則是為了保證90%以上的命中率。
炮塔頂部的小發射塔,左起依次為:SA-16防空導彈塔,AGS-17榴彈機槍塔以及AT-4反坦克導彈塔
"火星銃“防空導彈發射塔,仿制自俄羅斯SA-16肩扛式防空導彈
被伊拉克SA-16導彈打壞尾翼的A-10“雷電”戰機
“天馬號”炮塔左側加裝的另外一個發射塔則屬於“火鳥”反坦克導彈系統,同樣采用兩枚導彈並聯。這是朝鮮仿造的另一款俄式反坦克導彈AT-4,采用類似“陶”式導彈的瞄准線制導,朝鮮版AT-4導彈射程增大到了4000米。由於“天馬號”坦克的115毫米主炮面對美韓坦克兵的M1A2和K2黑豹坦克已經明顯落後,用反坦克導彈來彌補也是現實之選。
俄羅斯特種部隊使用的AT-4反坦克導彈為“天馬號”同款
“天馬號”的第三個發射塔則是炮塔中央的雙聯30毫米榴彈機槍,原本朝軍偏好的14.5毫米KPV機槍則被取消了。“天馬號”的原型T-62坦克是蘇聯最後一款用鋼裝甲的坦克,由於不具備復合裝甲,其200毫米左右的鑄造炮塔在防護性能上難以和現代反坦克導彈對陣,即使加掛一圈馬蹄型的附加鋼甲和反應裝甲也不能改善多少。這恰好可以解釋“天馬號”用雙聯榴彈機槍的動機:它可以密集的彈片和概略射擊壓制1500米外的敵軍反坦克導彈發射組,提高車組的生存能力。
朝軍坦克從前的標配是一挺14.5毫米高射機槍
14.5毫米高射機槍被移除,換為雙聯30毫米榴彈機槍
由於朝軍長期缺乏油料供應,導致裝甲部隊人員訓練不足,在“天馬號”上的這類技術改造更顯得明智。不過,這些多炮塔設計基本都需要在炮塔外操作,實際在戰場上能否發揮效能也有待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