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再高的分數,也不會給你的人生打包票!
No!再高的分數,也不會給你的人生打包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個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期盼,而這種“成龍”“成鳳”往往被寄托在分數上,甚至被很多人看作是決定人生成敗的唯一因素。一些家長和老師以分數驅趕孩子前進,唯恐稍稍放松就會落後,害怕與其他人落下差距。殊不知,這在無形中折斷了孩子們自由飛翔的翅膀,甚至一踏入社會,才發現差距的原因並不只有成績!
那麼,在孩子的成長中,教育該如何權衡分數與其他方面的發展?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成為全方面發展的人才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全國優秀語文教師鄧豔萍、專欄作家李月亮等人,給出怎樣的答案。
再高的分數,也不能給你的人生打包票
——鄧豔萍
我發現,每次和家長聊孩子,他們最關心的問題都是亙古不變的:聽講認不認真,作業有沒有完成,考試考得怎麼樣,排名進步了嗎……
我感到有點悲哀,父母如此關心孩子的學習,但分數高的孩子,將來就一定能過上高配的人生嗎?
No!再高的分數,也不會給你的人生打包票!
越是高智商的學生越需要與之相匹配的高情商
以前,我的班上有個男生,學習很刻苦也很冒尖,但生性好猜忌,總害怕別人碰了他的奶酪,不是懷疑甲打了他的小報告,就是懷疑乙偷看他的日記。我擔心這種敵意會令他的處境非常孤立,於是就想約他的父母來聊聊解決辦法,但幾次都沒有約到。
直到有一天,孩子的爸爸來開家長會,我們才總算對上話了。
他聽完我對孩子的擔憂,只客套了一句:“謝謝老師關心,明年就要中考了,學習不掉鏈子就好,性格是骨子裡的事,要靠他自己悟。”
我聽出來了,這位爸爸的話外音是:老師,您想多了,學習好才是王道!
後來,還沒有等到中考,這個學生就由於人際關系緊張,開始厭學,繼而逃學,最後甚至輕生。曾經,這個“無所謂爸爸”所不相信的劇情,都在這個優等生的生活裡逐集上演了。
不得不說,越是高智商的孩子,越需要與其相匹配的高情商。
孩子的人生高度並不等同於他的分數線
有些功利的父母會認為,孩子的人生高度約等於他的分數線,所以鄙薄分數以外的所有指標。
以前班上有個女生,鋼琴彈得行雲流水,因為要准備迎新年文藝節目,我就希望她能擔任鋼琴伴奏。沒曾想,她眨巴著大眼睛坦率地告訴我:我不想參加,我的期末任務只有學習!然後又加一句:我媽媽也這麼說!
她篤定的眼神竟讓我有點恍惚,我問她:抽點兒時間,就彩排一次也不行嗎?她求我:老師,我只想期末考好!
好吧!
其實,我也承認考試重要,我也並不想勉為其難地讓學生參與他們認為無趣的活動,但,“我的期末任務只有學習”這個推脫理由裡面所包含的某種人生哲學,令我擔憂。
我擔憂這個從小就不折不扣地堅持“有用原則”,並以此為由拒絕集體活動的孩子,以後可能會被社會所嫌棄。
除了考試的能力還要有幸福的能力
前幾年有個悲慘故事,新疆昌吉一個19歲的尖子生,患有輕度抑郁症,他在紙上列舉了23個活下去和6個不想活的理由之後,最終從天台一躍而下。
他們都擁有考試的能力,卻不具備幸福的能力,性格的缺陷,直接抵消了他們在學業方面的所有努力。
我想起英國教育家懷特海的那句名言——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再高的分數,也不能給你的人生打包票!
這個時代,分數很重要,但考分只是意味著你獲得了某種參賽資格,分數以外的智能,才最終決定了你的人生際遇!
我聽一個雜志社總編朋友說,他們編輯部有個做校對的小妹,系出名牌大學,還曾是上過報紙頭條的文科狀元。但干活粗枝大葉,為人清高自傲,偶爾加班趕稿,她就一直嘟著桃紅小嘴。她除了學歷那點兒資本,就再無有價值的籌碼,所以一直沒有升職。
可她總是抱怨啊!誰誰誰二本文憑才干了兩年就雞犬升天了,唯她一個堂堂的文科狀元,命不好!
總編朋友感慨,這個校對妹妹在術業上不思進取,卻把最好的青春都押給了這個狀元稱號,可惜可惜!
可是,誰會告訴她呢——出了象牙塔便是江湖,除了自己再沒有人會回味你的過往榮譽,這個世界所要鑑定的,是你的能力和品性!
再高的分數,也不能給你的人生打包票!狀元又怎樣?
正如鄧豔萍老師所說,再高的分數,也不能給你的人生打包票,甚至說分數高低只是人生的起點之一,至於終點的風景如何,是無法用分數來做保證。
無獨有偶,在專欄作家李月亮看來:當你認為你引以為豪的成績已經將其他人遠遠甩在身後時,殊不知除了成績,你可能什麼都沒有。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各項指標的疊加,而成績只是其中的小小一項,不要忘了,拉開差距的不僅是學習成績,還有孩子的教養、友善、責任感、主動性、抗挫能力……
拉開差距的不僅是學習成績
——李月亮
成績掩蓋了分數之外的差距
前一段時間有個媽媽找我咨詢。她兒子從小就是學霸,一路重點學校,一直年級前三,最後保送進了名牌大學。可是大學畢業一年,他失業三次。前兩次是沒過試用期,第三次是自己估計通不過,主動打包走人了。然後他就拒絕再找工作,現在已經在家悶了快半年,整天打游戲到深夜,無節制地吃垃圾食品。
這位媽媽急得上火,偷偷打電話給兒子的前領導。對方也坦誠,說:“你兒子對工作不上心,好幾次安排工作,他根本就不干,還沒有任何理由,批評他一次,第二天人家就不上班了。而且他不太懂事,開會老嗆領導,走廊裡見了老總從來不打招呼,跟同事相處也不好……”
這些話讓她很吃驚。她承認兒子確實有點自我,但沒料到問題如此嚴重。她說:“我一個那麼優秀的兒子,以前一直是我的驕傲,我也覺得自己是挺成功的母親,但怎麼一下子就變成這樣了呢?”
我倒覺得,事情肯定不是“一下子”變糟糕的。這個男孩子身上,肯定一向有些糟糕的特質,比如不善與人交往、不懂尊重他人、心理脆弱、責任心差……只是在大學畢業前統統都被成績掩蓋了。
社會才是檢驗一個人和家庭教育成敗的最終標准
成績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社會才是檢驗一個人和家庭教育成敗的最終標准。而這個標准,是綜合性的。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適應社會。
我在報社做記者時,帶過很多實習生,現在大多連模樣都忘了,只有一個姑娘,我印象深刻。她是香港人,大三暑假來交流實習。她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就是:“老師你好,我給你帶了棒棒糖。”
我先讓她看了一天報紙,晚上問她感受,她說有些標題跟香港報紙的風格不一樣。然後給我舉了幾個例子。我覺得很有趣,第二天寫了稿子,就讓她取標題。她苦思冥想很久,飯也不吃,一舉取了二十幾個。
後來我讓她試著寫稿,她每次都特認真,兩百字的稿子要查幾十份資料。不過有時還是不過關,我得全部推翻重寫。她也不難過,會反復看我的版本,總結經驗,很謙虛禮貌地問我她的問題在哪裡。
平時同事們在辦公室聊天,別的實習生都是默默旁聽,只有她會很恰當地加入,講她的見聞和想法,她說話很好玩,常常引起笑聲一片。
有一次我倆去找主任匯報工作,她走前面。到了門口,忽然縮回來,我問怎麼了,她吐吐舌頭,說“我看見主任正在聚精會神打噴嚏,我爸說不能打擾別人打噴嚏”。
她實習了一個多月,是唯一一個離開時已經能獨立寫稿的實習生,唯一一個讓三位主任都記住了的實習生,唯一一個我舍不得放走的實習生。我至今認為,這姑娘無論在什麼單位,一定都能做得很好,都會深受歡迎。
而她的教養、友善、責任感、主動性、抗挫能力,一定都有她父母的功勞。
記得她有一次告訴我,她爸媽每次打電話都會問幾個問題:“今天有沒有幫到老師?有沒有認識新朋友?自己有什麼收獲?”
我想,能問出這些問題的父母,跟那些只會問孩子“有沒有吃飽穿暖”的父母,一定大不相同。
真的愛孩子,就該在他離開你之前,教會他和世界相處的能力
龍應台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其實每對父母也都知道,孩子總歸要離開我們,走上社會,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創造自己的人生。
我們可以在他年幼時提供舒適的生活、極致的呵護,但不可能陪他一輩子。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這世界,自己解難題,自己擋風雨,自己殺血路。如果你一直不肯放手,面對社會這片海,他剛一下水,就會出現巨大的排異反應。別人的毛毛雨,都是他的狂風暴雨,別人的小浪花,都是他的驚濤駭浪。他自私、冷漠、脆弱、沒擔當、不懂事……完全不適應社會。
友誼的小船就翻了,工作的大船就沉了,人生的巨輪也漏了。
他頭破血流,你不知所措。
所以,如果你真的愛他,就該在他離開你之前,教會他和世界相處的能力,這是你對他的最大幫助和保護。
為人父母的終極使命,其實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孩子能在社會上活得開心、順暢、如魚得水、游刃有余,才是作為父母的最大成功和最高榮譽。
家庭教育要著眼培養“終身競爭力”
——樊澤民 陳怡琴
孩子能“完整地”而非“完美地”成長,這才是家庭教育最大的成功。在管教孩子的同時,我們努力給他自由,激發孩子的“超級愛好”,畢竟再乖的孩子也渴望擁有自己的自由世界。我們既給孩子物質的營養,更盡力給孩子精神的滋養,因為情感教育比知識教育更重要。既要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更要在人格、情感、道德、思想和精神上引領孩子。
孩子們自由探索,才會更加自信
現在教育倡導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這就需要鼓勵孩子從小多探索,鼓勵孩子品嘗失敗的滋味。家長要給孩子自己做決定的自由,允許孩子犯錯誤,因為總有一天孩子要離開家長獨自遠行,獨立地做出人生中的每一個重要決定。
孩子的手還很小,不要期望孩子能把事情做得完美,只要孩子願意參與就很好。家長要多給孩子練習的機會,當孩子學會了新的生活技能會很開心,做事就更有信心。
多重視身體特長,孩子們才會適應多方面的競爭
有專家說,未來的00後、10後的競爭不僅僅是學習成績的競爭,更多的是眼界、經歷、視野、創新能力、體能等多方面的競爭。人與人之間有競合,國家與國家之間也存在競合。
在全球化時代下,只懂得奧數,不懂得與人博弈,似乎不太能適應時代變化。如果在孩子成績過得去的基礎上,讓他們學一點符合身體特長的技能,適當多參加一些體育比賽,將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他們的心智稟賦,孩子會終身受益。
給孩子多一點鼓勵,少做些比較
孩子需要家長的鼓勵,但不能只是說“你長大了”。家長要多注意批評孩子的方式,可以批評孩子做錯的事,但不要否定孩子這個人。不要總讓孩子將做過的事返工,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達到家長的期望,他們因此會主動退縮,減少努力做事情、多嘗試的信心和積極性。請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作無謂的比較,無謂的相互比較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和自我完善。
我們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學習素養、學習智能和身體機能,傾心培育探索精神。
真正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根本,這才是在提高孩子的“終身競爭力”。
成績即一切?高分萬能?網友們怎麼看
在孩子們的人生成長中,是分數重要?還是品行、體能等等重要?這個問題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所共同需要面對的,也一直困擾著老師和家長們,面對當前教育中家長和老師們“分數惟大”的現象,網友們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光重分數,是鄙陋者所為
“鄙陋者因其鄙陋難與談心性,談久遠,談綿薄之功,談本末正置,談百年樹人,談春風化雨,談雨潤無聲,談惟何為大。位次位次,名校名校,可哀可矜~”
這是一位網友發出的沉痛心聲。
盡管我們身邊也不乏開明的家長和教師,但這種“只爭分數之多寡”的風氣的確影響了部分家庭和學校,這也是今天我們的教育所應該反思的。
懂得做人,比會學習更重要
“謙遜地做人,比分數更重要。”
“學習固然重要,但一個人的品行更重要!”
……
這種說法引發了很多網友的共鳴,一個人不可能永遠留在學校和家庭的象牙塔中,一旦走入社會,對他的評判是多方面的,尤其是看他的心態、德行和做人處事的方式。俗話說,要成材,先成人,不懂得如何做人,孩子們也難以融入社會。
“唯分數為大”之風不可再助長
批判之余,很多人也對此做出了反思,尤其是對我們的家長和老師提出了建議和要求。
父母和老師,甚至整個社會的影響伴隨著孩子成長的始終,他們的言行舉止和觀念想法直接決定了孩子成長的方式。因此,父母和老師們所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將自己的期待壓在孩子身上,更不是一味以分數和成績高低作為孩子們獎懲的依據,他們也必須明白,孩子們自己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