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記》導演楊潔去世!謝謝你送給我們快樂的童年,還有中國人的共同記憶! |
86版《西游記》導演楊潔去世!謝謝你送給我們快樂的童年,還有中國人的共同記憶! |
一位88歲的長者去世,喚起了幾代人對童年的集體回憶,她就是中國第一代電視女導演、著名制片人,央視86版《西游記》導演、編劇楊潔。每年寒暑假,電視上都會重播《西游記》,老少咸宜,經久不衰,它早已成為觀眾心目中公認的“神劇”,也成為幾代人美好回憶,導演楊潔就是這部收視神話的締造者。
在和孩子一起看這部經典電視劇的時候,除了講述唐僧西天取經的精彩故事,熒屏背後,還有哪些有趣、勵志的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楊潔,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導演、藝術家,對於孩子、學生來說,更是一位值得學習的奶奶,她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取經”精神,就是一本生動的人生教科書。那麼,導演楊潔身上都有哪些故事值得和孩子分享?孩子從中又能學到什麼呢?
重溫86版《西游記》經典音樂↓↓↓
86版《西游記》導演楊潔女士因病去世,享年88歲
4月15日,內地知名女導演、制片人楊潔女士因病去世,享年88歲。“孫悟空”六小齡童、“唐僧”遲重瑞、楊潔的女兒確認了這一消息。
4月7日是楊潔導演88歲生日,沒想到,剛過完生日不久,這位老人就因病,與世長辭。楊潔是我國首部神話電視連續劇86版《西游記》的總導演,該劇自1986年起播出,稱霸熒屏30年之久,楊潔也因此入選新時期(1978-1987)全國影視十佳導演,並名列十佳電視導演之首。
楊潔在拍攝《西游記》前一直導演戲曲類節目,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做一名電視劇導演。
1980年代初的中國熒屏上,正熱播《霍元甲》《上海灘》和《加裡森敢死隊》等香港和國外電視連續劇,內地電視劇少得可憐。時任央視副台長的洪民生問楊潔:“要是讓你把《西游記》拍成電視劇,你敢不敢接?”
楊潔當時很驚訝,因為她一直擔任的是戲曲導演。但驚訝的同時她依然非常開心,因為這也是她一直以來的夢想。不過開心歸開心,究竟應該怎麼拍,她心裡一點都沒底。
雖然沒有底,楊潔導演還是毅然接下了這個重任,最終成就了一部經典。
“謝謝您給了我們最好的童年禮物”
楊潔導演去世的消息傳來,86版《西游記》老劇組的演員們,還有網友們都紛紛在微博上深切緬懷了這位創造經典的導演。
經典美猴王@六小齡童寫道:“從遲重瑞先生處驚悉我國第一代電視女導演、尊敬的楊潔導演去世的噩耗,異常悲痛,這是中國電視劇的巨大損失。楊潔導演不僅是我的恩師,也是我的藝術和人生道路上的老師,沒有央視版電視劇《西游記》就沒有今天的六小齡童,觀眾們也不可能看到我扮演的銀屏美猴王。我們永遠懷念您……願楊潔導演一路走好!”
“八戒”@馬德華先生也發博:“泣送楊潔導演,她像一位嚴厲的父親,又是一位慈愛的媽媽,更是一位循循善誘的恩師!在她的指導下,《西游記》享譽三十多年,重播率達3000多次,觀眾達十幾億人,至今無法超越,成為經典!在她的指導下,讓我由一名普通的演員錘練成為一位家喻戶曉,被廣大觀眾喜愛的“國民二師兄”。偉大的導演,可親的恩師,離開了她的學生們,離開了她的孩子們。德華舍不得您走!老恩師,楊導願您一路走好!”
老劇組的成員們字字情真意切,句句難掩真情。流露出來的都是對楊潔導演的愛戴、敬重、與懷念。
楊潔導演離世的消息在網友們中也引起了轟動,大家紛紛發文緬懷這位陪伴自己整個童年的優秀導演。
網友@yUoAnDYuO說:“我記得那會兒我們村子裡剛通上電,全村只有一台彩電,每天下午四點全村人拿著自家的小板凳准時到有彩電的領居家守候《西游記》的播出,當前奏想起時那是一個興奮啊!謝謝楊潔導演,溫暖了我們幾代人。一路走好”
@24RED婚禮策劃-兔子 說:“記得第一次看《西游記》是在夜間兩點,大姨家的黑白電視,還帶著雪花,有些模糊。謝謝您,給我童年帶來那麼好的禮物,不知道說什麼,一路走好,偉大的人。”
“楊奶奶一路走好,向您致敬”這樣簡單真摯的話語更是遍布微博。從知名演員到普通百姓,楊潔導演得到了全中國上上下下的緬懷。她的作品影響了中國的幾代人,曲高卻不和寡。
當我們和孩子講《西游記》時,除了斬妖除魔,還能講些什麼?
每當寒暑假來臨之際,各大電視台就會頻繁重播《西游記》。然而,這部為孩子們帶來無數歡聲笑語的電視劇集,拍攝卻遠不像觀劇那麼輕松歡樂。由於資金、技術、拍攝條件的諸多制約,要把《西游記》這樣的神魔小說改編拍攝為電視劇絕非易事。如何通過電視畫面展現那些上天入地的故事情節、充滿想象力的妖魔鬼怪,成為電視工作者面前巨大的難題。
可見,楊潔導演最後帶領團隊“修成正果”實屬不易。那麼從她身上,我們又可以學到什麼呢?我們可以教給孩子什麼呢?
“聽蝲蝲蛄叫還不種莊稼了?我從來沒想過放棄。敢問路在何方?在腳下!”
——迎難而上,另辟蹊徑
故事外的事,有時和故事本身一樣精彩。導演楊潔1982年拍攝的電視劇《西游記》就是這樣。
“《西游記》劇組的全體演職員是用當年唐僧取經的精神和毅力來完成這部巨著的。”楊潔並不認為自己的描述有絲毫誇張。
在上世紀80代初,接手《西游記》這樣一部神話劇,確實需要些膽量,因為要用到大量特技。可那時電視劇在我國尚屬新鮮事物,特技應用更是一片空白。
“我對自己有信心。我認為我理解《西游記》,我知道要把它拍成什麼樣。”可那時,楊潔他們既沒聽說過三維動畫,也沒見過“威亞”,甚至連可參考的富含特技的外國影片都看不到。“所以當我接受這個任務時感到最難的就是特技,當時心裡一點兒底都沒有。”
盡管劇組的攝像、化妝、道具、照明、煙霧、武打等幾乎一切工種齊心合力,現在回想起來,楊潔依舊不好意思地笑著跟記者說,那時采用的特技手段實在“土得掉渣”。
比如最簡單的:妖道和孫悟空對打,要在地上打、半空中打,需要用到特技,卻無法實現。劇組只好到野外選擇了一塊大的空場,從江蘇體育工作大隊借了幾位跳水運動員,和一張十米大的蹦床。兩位運動員穿上孫悟空和妖道的衣服,在蹦床上表演騰空而起、兵器接觸的動作,攝像師仰拍,背後襯著藍天……
楊潔不信特技不行就拍不好《西游記》。盡管當時多數觀眾更重視劇情,不怎麼在意拍攝背景地像不像、美不美,但楊潔堅持在“游”字上大做文章。她想通過這個“游”字,把祖國的名山大川、佛剎道觀等景點,在《西游記》的電視劇裡推介出去,同時以景托情,加強它的審美價值。以此彌補特技短板,避短揚長。
“我從來沒想過放棄。聽蝲蝲蛄叫還不種莊稼了?敢問路在何方?在腳下!”楊潔就是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帶領劇組在兩個多月裡跑了六七十個景點。當時國內旅游業並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九華山、張家界等名勝景地尚未開發,山路奇險無比,上山後又常無處餐宿,吃盡苦頭。實地拍攝時,整個劇組成百上千號人的生活起居更是艱苦,饅頭咸菜成了家常便飯。大家卻樂在其中。偶爾每人多幾毛錢補助或加餐兩瓶啤酒,全劇組都會歡天喜地。
“因為我們是在搞藝術,我們沒有為錢,沒有為名,沒有為利。”
——對待工作,精益求精
現在電視劇拍攝的經費預算、技術條件、工作環境、演職人員的收入待遇都遠非楊潔那個年代所能比擬,但一些電視人卻丟失了藝術工作最需要的精神。沒有追求藝術的精神,沒有甘於為藝術犧牲奉獻的精神,電視工作者很難創造出優秀的電視作品來。當有人問:為什麼《西游記》能火30年呢?楊潔導演一針見血地說:“因為我們是在搞藝術,我們沒有為錢,沒有為名,沒有為利。”
當年,為了找到符合劇組要求的場景,楊潔帶領團隊,走遍了全國26個省,其中,多數是尚未完全開發的山川林地,美景中常蘊含著危險。
楊潔告訴記者,在拍攝黃獅寨外景的時候,山路崎嶇險要,小徑兩邊就是懸崖,但卻沒有安裝扶手,“我一踩上去,就滑倒了。剎那間,我腦子裡閃現一個念頭——完了!”
幸虧,當時楊潔被斷樹樁攔了一下,劇組裡的一位武行一把把她拽了上來,但身上的衣服都劃破了。“那真是從鬼門關的門口路過,差點兒就跌入懸崖,太危險了。”
電視劇畢竟與小說不同,如何把上百回的內容濃縮到幾十個小時的電視劇中,是一個大問題。但楊潔與其他兩位編劇取得了共識:忠於原著,慎於翻新。這也使得這部電視劇,汲取了原著的精華所在,不走樣、不變味,成為我們樂於反復觀賞的經典。
《西游記》拍了6年,演員是邊拍邊找的。楊潔四處尋找合適的演員,只要符合人物形象,全都“不拘一格”悉數考慮在列。玉兔精的扮演者李玲玉是楊潔在《大眾電視》上看到照片頭像找來的;唐僧的第三位扮演者遲重瑞是在樓梯口偶然碰到的;觀音菩薩的扮演者左大玢是在湘劇院發現的……
感謝楊導的慧眼,讓觀眾們看到了一群惟妙惟肖的書中人,看到了一部最像西游記的《西游記》!
“如果藝術上要我負責,就請領導不要管怎麼拍”
——堅持想法,挺直腰板
楊潔導演無疑是一位堅持原則的藝術家,骨子裡透著一股倔勁兒。正是這股倔勁兒,我們才得以看到現在這樣的86版《西游記》。
讓人印象深刻的《西游記》片頭音樂《雲宮迅音》,就是多虧楊潔才得以保留。這首片頭曲集民樂、電子樂、打擊樂和管弦樂於一體,合成器、古箏、琵琶、手鼓、吉他、貝司、女聲吟唱齊上陣,給人以層巒疊嶂、氣吞山河之感。
但當時,央視個別領導卻對《西游記》音樂不滿,說音樂裡用了電聲,風格與中國傳統名著不符,沒有時代感和地域感,《西游記》應該是民族的、中國的、傳統的,為什麼用電聲?建議把作曲換掉。
當時劇組正在九華山拍戲,生性耿直的楊潔得知消息後大怒,當即口述了一封致央視領導的信,其中有這麼一句:“如果藝術上要我負責,就請領導不要管怎麼拍;如果不要我負責,我拍完片子全部交給領導,你們去做後期吧。”在楊潔的激烈反對下,此事最後不了了之,經典的“登登等登”也才能為我們所熟悉。
如果沒有對於電視藝術的執著追求,無法想象他們能取得這樣的藝術成就。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
這首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依然在我們耳邊回蕩,感謝楊潔導演給了我們一個有趣的童年,如今,斯人已逝,經典長留。
楊潔導演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