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兩年學會說話,用一輩子學會閉嘴
有一個流浪漢,走進寺廟,看到菩薩坐在蓮花台上眾人膜拜,非常羨慕。
流浪漢:我可以和你換一下嗎?
菩薩:只要你不開口。
流浪漢坐上了蓮花台。他的眼前整天嘈雜紛亂,要求者眾多。他始終忍著沒開口。
一日,來了個富翁。富翁:求菩薩賜給我美德。磕頭,起身,他的錢包掉在了地下。流浪漢剛想開口提醒,他想起了菩薩的話。
富翁走後,來的是個窮人。窮人:求菩薩賜給我金錢。家裡人病重,急需錢啊。磕頭,起身,他看到了一個錢包掉在了地下。窮人:菩薩真顯靈了。他拿起錢包就走。流浪漢想開口說不是顯靈,那是人家丟的東西;可他想起了菩薩的話。
這時,進來了一個漁民。漁民:求菩薩賜我安全,出海沒有風浪。磕頭,起身,他剛要走,卻被又進來的富翁揪住。為了錢包,兩人扭打起來。富翁認定是漁民揀走了錢包,而漁民覺得受了冤枉無法容忍。流浪漢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聲:“住手!”把一切真相告訴了他們。一場糾紛平息了。
你覺得這樣很正確嗎?菩薩:你還是去做流浪漢吧。你開口以為自己很公道,但是,窮人因此沒有得到那筆救命錢;富人沒有修來好德行,漁夫出海趕上了風浪葬身海底。要是你不開口,窮人家的命有救了;富人損失了一點錢但幫了別人積了德;而漁夫因為糾纏無法上船,躲過了風雨,至今還活著。
流浪漢默默離開了寺廟……
許多事情,該怎樣,就怎樣。等待它順其自然的發生,結果會更好。可面對現實的時候,有誰又知道,事物本身該有的結果是什麼樣子呢?
在工作崗位上,無論是領導、家人都會告訴我“少說話,多做事”。目的是讓你不做誇誇其談,眼高手低的人,沒有誰會喜歡說得漂亮,做得不怎麼樣的人。只說不做,對別人說三道四,指手畫腳不會得到同事的歡迎。所以我們應該謙虛謹慎,少說多做,不事張揚,注重實際,走到哪裡都會受到歡迎。
1、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少說話。
工作中遇到困難是普遍存在的,在實際工作中誰都會遇到一些難題,沒有必要遇到困難就喊在嘴上,似乎不說出來別人就不理解、不知道。要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向周圍的同事和領導發牢騷,發議論談論自己的工作如何如何的困難。 2、工作上有成績的時候少說話。
要善於守拙,善於推功攬過,甘心情願地把工作成績歸功於領導和周圍的同事,不要自我吹噓、沾沾自喜,更不要美化抬高自己,自持有功而傲視他人。
3、吃苦受累以後要少說話。
人們常說“費力不討好”,意思是有些人工作不少做,上上下下對他都不滿意,做了工作自己不說也不會被人抹殺,自己到處去說加了多少班,流了多少汗,那倒顯得庸俗。一個人舍不得吃苦受累,往往會平平庸庸,毫無建樹。從這個意義上說,多吃苦多受累是提高自身素質的“磨刀石”。 4、受到委屈和誤解後要少說話。
要有忍辱負重和顧全大局的精神,不要受到一點點不公就拍案而起,進而消極怠工,要相信大多數人是能夠堅持真理主張正義的,別人委屈和誤解了你,你可以在適當時間、適當地點作適當的解釋,以澄清事實達到增進團結的目的。這樣做與少說話是不矛盾的。
我們總羨慕會說話的人
卻容易忽略
適時的止語
更是一種智慧
止語,是一種沉默的力量。在沉默面前,語言顯得蒼白,行為變成無力。
我們熱衷於爭論是非長短,是因為我們的二元知見,這些知見來自對自我的過分執著。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為標准。
實相真理,不必是爭辯而得,默然觀照更能有所感悟和理解。
“止語”讓自己的心“定”下來。心定下來的時候,智慧就升上來了。
大惡大善、大是大非都不是永無休止的爭論所能辨得清的,語言無法止息,心情就難以平靜。
爭與不爭,都是一種心境的觀照。雖然很欣賞那些執著的人,但保持沉默亦是內心的堅守。
世間難得安逸,沉默自是一種歲月的積蓄。任何言語都不能將情緒淋漓盡致地表達,不如止語,把一切看在眼裡,讓無聲的微笑來代替。
有人忙著爭論,忙著計較,忙著戰勝別人,取悅自己。他的內心卻無法獲得安靜,跳動的血液演繹成偏激的旋律,釀造人類一種危險游戲的結局。
所謂止語,並非只是語言的止息,而是內心的無念無住。回歸更深的醒覺與自由,在沉默與獨處中,才能真正懂得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