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突然取消朝鮮航班:朝緊急撤離60萬人
中國突然取消朝鮮航班:朝緊急撤離60萬人
特朗普近日對朝鮮突然發力,朝鮮半島陷入緊張局勢。
就在外界猜測朝鮮將在4月15日——朝鮮國內最大的節日「太陽節」(金日成誕辰),第6次試射之際,外媒稱,朝鮮方面下令緊急撤離平壤60萬人。
同時,據央視新聞客戶端4月14報道,央視記者了解,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將於17日起暫停北京至平壤段航線,最後一班航班於14日運行,返航後於北京時間18點抵達北京。目前還不知何時恢復。
真理報截圖
據俄羅斯「真理報」(PravdaReport)報道,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下令立即撤離平壤近25%的居民,即60萬人被要求撤離平壤。
該報援引專家觀點稱,鑑於目前朝美兩國日益緊張的局勢,朝鮮確實極有可能命令民眾撤離。
報道稱,平壤的防空洞無法容納朝鮮首都平壤的全部人口,因此60萬有犯罪紀錄的人可能得離開平壤,騰出避難空間給其他人。
《每日新報》截圖
「真理報」還稱,另據韓國媒體消息,朝鮮居民開始相互道別,離開他們的家鄉、工作崗位等,猶如全國準備迎接一場大規模戰爭。不過,觀察者網還未能查到相關報道。
據英國《每日新報》(DailyStar)13日在其網站上發布了一則題為「朝鮮已經為戰爭作好了準備:金正恩下令立即撤離平壤居民」的報道。報道中,插入了一段視頻。視頻的標題稱,因戰爭迫在眉睫,撤離警聲響徹平壤上空。但經觀察者網查詢,這一視頻的真實性仍有待確認。
對於此次平壤撤離民眾事件,韓國「中央日報」則有另一種說法。
11日,「中央日報」援引消息人士稱,朝鮮打算推行龐大人口重置計劃,重置人數相當於平壤四分之一的人口,高達60萬人將遷到城市外圍等其他地區。
這位消息人士指出,這次行動以「控製平壤人口為名」,但實際上是為了根據出身、生活水平為基礎的「歧視性」政策。
「中央日報」報道截圖
這一政策目的在於將反體製分子、產生動搖的人驅逐出平壤,從而切斷危險和動亂的因素。
「中央日報」稱,此次行動是為了保衛國家安全,對並對所有平壤居民進行了入戶檢查。驅逐對象包括:脫北者、失蹤者、被關押者、毒犯、和傳播韓國影像製品的政治犯及其家屬。據稱,此次行動對於經濟犯也採取了零容忍的態度。
稍早前,據路透社消息,朝鮮政府邀請約200名外國記者前往平壤,對金日成105周年誕辰(即朝鮮太陽節)進行報道,12日,記者被告知要為13日的「重大事件」做好準備,不過「沒有跡象表明其直接關係到該國核武器項目所引發的地區緊張局勢。」
不過,仍有一些聲音表示,朝鮮很有可能進行新一次核試驗。
受邀前往朝鮮的新加坡亞洲新聞台JeremyKoh此前一直在推特上直播此次的平壤之行,14日上午,他發布一條推特稱,自己推測15日很可能會看到朝鮮核試驗。
另據每日郵報消息,美國研究朝鮮問題的美國知名智庫「北緯38度」(38North)分析人員表示,根據周三(12日)商業衛星圖像,平壤東北部豐溪裡(Punggye-ri)核試驗場活動頻繁,包括試驗場北方入口、主要行政區及指揮中心等地區,看到有人員進出。
分析人士稱,他們認為這些活動是在為核試驗做最後的準備。
日益緊張的朝美關係
此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突然向下令開爾文森航母戰鬥群駛向朝鮮半島附近海域。特朗普更是在推特上放話稱,如果中國不幫忙,美國自己也能結局朝鮮問題。
另一邊,據朝中社13日報道,朝鮮外務省警告美國不要輕舉妄動,否則將遭到朝鮮式的報復打擊。
朝鮮外務省裁軍與和平研究所發言人當天發表談話稱,如果美國敢輕舉妄動,朝鮮會以朝鮮式報復打擊,在敵對勢力頭頂降下「核雷轟和懲罰的閃電」,讓其嘗嘗「真正戰爭的味道」。
發言人表示,此前韓國試射了射程達800公裡的導彈,並公然表示將在實戰中部署這種可以除去朝鮮首腦部門的戰略武器,而美國對此予以默認。
美國對自己盟國發射導彈或間諜衛星的行為一言不發,卻將自主國家貼上各種標籤隨意指責甚至不惜進行導彈攻擊,朝鮮絕不能容忍美國這種不公正的雙重標準和侵略行徑。
發言人說,如今的現實是:不能等別人帶來和平,隻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守衛和平,這一歷史的真理更加牢刻於心,現實清楚地證明了朝鮮下定決心大力強化核武力這一選擇的無比正確性。
各方反應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12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日本考慮從韓國撤離本國公民。但他同時表示,並不認為朝鮮半島局勢危險。菅義偉指出,現在的形勢對安全並不構成威脅,隻是假設需要保護和撤離日本公民。
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朝鮮可能已經擁有將沙林毒氣裝入彈頭並打中目標的能力。」
韓國外交部發言人趙俊赫1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所謂的「朝鮮半島4月危機」的說法毫無根據。韓美外交和國防主管部門在朝核問題上一直保持緊密溝通與協調。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4月13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我們注意到拉夫羅夫外長表示,俄美雙方都認為應該政治解決半島核問題。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維護半島和平穩定是解決半島核問題的唯一有效途徑,也是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我們希望有關各方能圍繞這一大方向、大原則形成共識,作出實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