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植物油容易疲勞、偏頭痛,跟失智症也有關?
都說豬油、牛油對身體有壞處,飽和脂肪會堵塞血管,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因此不少人都改選擇植物油來當作日常烹調食物的油品,例如葵花油、花生油、大豆沙拉油等,總覺得聽起來就比較健康;不過,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指出,植物油其實可能會讓人感到疲勞、或是引發偏頭痛、提升失智症風險等問題,究竟是為什麼呢?
植物油引發失智症?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營養學家莎娜漢(Shanahan)表示,過去常常跟消費者溝通的觀念是動物油因為飽和脂肪含量高,在體內容易轉化成膽固醇,導致血脂過高、引發心血管病變,因此不建議大量食用;後來由於植物油成本低廉、又方便取得,許多餐廳都選擇植物油作為烹調用油,但植物油卻可能造成身體氧化壓力,破壞腦膜,增加斑塊(Plaque)在大腦累積,增加失智症風險。
不過這樣的說法,真的有根據嗎?營養師蔡怡瑄表示,由原文來看,並沒有明確點出有研究文獻證實植物油與失智症、阿茲海默症的因果關係,此外,營養學中針對植物油的健康隱憂,著重在「是否用於高溫烹調」的關鍵上,因此民眾暫且不用過度擔憂。
「發煙點」不同,烹調方式就不同
發煙點是指油品加熱後開始冒煙的最低溫度,也就是對油的耐受度,只要到達發煙點以上,油品就會開始產生質變、自由基增生,甚至有致癌物質的可能。
各種油類的發煙點都不一樣,舉例來說,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的資料顯示,葵花油發煙點為攝氏107度,大豆沙拉油、玉米油為攝氏160度,較適合涼拌、水炒的烹調方式,而動物油如牛油發煙點為攝氏250度、豬油為220度,適合用來煎炸烹調。
不過植物油中也有部分可以用於高溫油炸,例如椰子油、棕櫚油,發煙點分別為攝氏221度和176度,中火快炒或是高溫油炸,也比較不容易有健康方面的危害。
動物油的已知危害:飽和性脂肪!
蔡怡瑄營養師表示,飽和脂肪酸過量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是不爭的事實,動物油脂富含的飽和脂肪酸,容易導致血管粥樣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日常飲食中的肉類、雞蛋、牛奶就已經含有飽和脂肪酸,因此才建議民眾炒菜、烹飪用油少使用動物油或飽和脂肪酸比例高的椰子油、棉籽油,避免攝取過量。
植物油的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具有降低血脂、抗血栓、抗發炎、抗高血壓的效果。尤其是橄欖油、苦茶油,都含有豐富的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除了可以降低血漿膽固醇、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外,還可以增加身體裡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簡單來說,就是「Z>B」,利大於弊,以後還是可以放心食用植物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