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西班牙史料 記錄閩南人「洗門風」;《漳州話詞彙》閩南語髒話也記載了!
400年前西班牙史料 記錄閩南人「洗門風」;《漳州話詞彙》閩南語髒話也記載了!
2017-04-14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上午發表在菲律賓尋獲《漳州話詞彙》
清大、中研院台史所等單位組成的研究團隊,在菲律賓發現17世紀的《漳州話詞彙》,近兩萬字詞的古閩南語,有些用語和現在不同,例如現在稱為「火金姑」的螢火蟲,過去叫做「火金星」。
證明經過400年 日常用語有些微改變
在這份《漳州話詞彙》(Vocabulario de la Lengua Chio Chiu)史料中,記載400年前海外閩南人的日常用語,例如清代台灣糖廍的製糖術語「漏尾糖(Lau Bue Tung)」,被西班牙人編進這本詞彙中;連罵人髒話「姦你母」也被記載下來。
「熱鬧」一詞在現代閩南語倒過來念為「鬧熱」,400年前的史料也記載為「鬧熱」,證明古今用法相同。但現代閩南語中批評「雙面人」的用語是「雙面刀鬼」,該史料記載為「雙面刀」、「雙頭蛇」,證明經過400年用語有些微改變。
其他稍有差異的用法包括,還包括「男兒當自強」被記載為「男兒獨自強」,而「禮多必詐」則被記載為「禮多人也詐」。
特別的是,17世紀的閩南人對於「食指」稱為「小母」或「二指」,「小指」則叫「尾指仔」。與手指相關的詞語包括指頭、大指、指頭母、大母指、小母、二指、中指、無名指、尾指仔。
批評別人做事狡詐,史料記載的相關用詞有奸詭、奸詐、奸巧、奸險、奸雄等;要稱讚別人個性好,相關用詞也有溫和、溫恭、溫厚、溫良、溫柔等。
至於跟「謝謝」相關的用詞很多,史料就記載有感謝、補謝、感德、感格、多承、多蒙、多感、感願、感恩、拜謝等等。
中研院副研究員陳宗仁(右)清大副教授李毓中(左),指出為本世紀研究明代閩南語最重大的史料發現。
==============
400年前西班牙史料 記錄閩南人「洗門風」
2017-04-14
中央研究院14日發表西班牙殖民時期新史料,這份在菲律賓尋獲、距今約400年的「漳州話詞彙」,收錄當時的詞彙和生活文化,包含閩南人「洗門風」的習俗,也被記錄下來。(中研院提供)
中央研究院今天發表西班牙殖民時期新史料,這份在菲律賓尋獲、距今約400年的「漳州話詞彙」,收錄當時的詞彙和生活文化,包含閩南人「洗門風」的習俗,也被記錄下來。
上述史料於菲律賓聖多瑪斯大學檔案館中尋獲,研究團隊之一的清華大學歷史所副教授李毓中表示,這份厚達千頁的「漳州話詞彙」,原本被標註為沒什麼價值,但仔細研究,卻發現是明代閩南話史料的重要參考資料。
研究團隊指出,當時西班牙人到東南亞發展貿易,吸引數以萬計的閩南人到菲律賓馬尼拉謀生。西班牙神職人員為了傳教,請當地人協助翻譯,「漳州話詞彙」就是一個重要成果,裡頭有西班牙文、漢字、漳州話拼音的比較。
透過「漳州話詞彙」,可以理解當時的社會文化。李毓中舉例,閩南人習俗中,會要求犯錯者拿著牌子在市場旁邊道歉,即「洗門風」,「漳州話詞彙」就明確記載了「Sey Muy Hong」。
李毓中說,當時西班牙人大概不能理解「洗門風」的文化情境,但西文解釋仍算清楚,指「洗門風」是為了恢復該人的名譽。
中研院台灣史所副研究員陳宗仁表示,「漳州話詞彙」有「雞籠、淡水」詞條,解釋為「艾爾摩沙島上,西班牙人所在的土地」,證明手稿製作於西班牙人殖民北台灣期間(1626至1642年)。
中央研究院14日發表西班牙殖民時期新史料,這份在菲律賓尋獲、距今約400年的「漳州話詞彙」,收錄當時的詞彙和生活文化。圖為中研院台史所長謝國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