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不對親近的人發火,是一個人最高的教養

一位法國作家曾說:“人和人之間,最痛心的事莫過於在你認為理應獲得善意的地方,卻遭受了煩擾和損害。”

  人活一世,飽經社會與歲月的磨煉,沒有親近之人的關心與支持,難以歡笑著直面磨難。但我們收獲了他們的善意,卻往往忘記給予他們對等的禮遇。我們在外人面前畢恭畢敬、彬彬有禮,在他們面前卻常常口無遮攔、肆無忌憚,讓他們遭受了太多的煩擾和損害。

  在周星馳的電影《大內密探零零發》中,有一個頗有意思的情節。零零發因完全不懂武功,只會搞些離譜無用的小發明,而不受賞識重用。心中郁悶難以發洩的零零發回到家中,因為一些瑣事,就和妻子大吵起來。

  妻子說:“誰得罪了你,你去把他罵回來!你不要拿我當出氣筒!”零零發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回答說:“因為我跟你熟啊!”老婆覺得很無辜:“那我就活該倒黴呀?”零零發說:“不怕告訴你,沒錯!我就是拿你當出氣筒!”

  因為熟,就可以把親密的人當出氣筒,可謂錯誤至極。但持有這種邏輯的人,在現實中卻並不少。

  “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在親近的人面前,我們感到安全,於是我們依仗著他們對我們的愛與關心,越發放肆,知道就算今天對他們惡言相向,明天也會被輕易地原諒。但是,不對親近的人惡言相向,已是對於我們品格的最低要求。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哲理故事。

  有一個女孩在羽毛球館裡,發現兩對夫妻正在混合雙打。理所當然的搭配模式,自然是每一對夫妻搭配為一隊。但有趣的是,夫妻二人“同一邊”打球時,一遇失誤,就開始互相指責對方,最後兩人互相埋怨,竟然氣得沒法繼續打下去。

  女孩見狀,上前建議他們互換搭檔,即讓各自的太太到對方那邊去,充當自己的對手。如此調換之後,兩邊打得興高采烈,再無一丁點抱怨之辭。

  心理學家已經總結出一個公式:滿意度,等於行為減去期望。

  我們總是對親近的人太過苛刻。我們希望父母、伴侶、好朋友,成為我們肚子裡的蛔蟲,想我們之所想,急我們之所需,而且無所不能,無所不會。我們對他們不切實際的要求越多,換來的失望自然會越大。但我們,本應該更寬容。對親近之人的寬容忍耐,其實是一個人的涵養和智慧所在。

  我們都是自私且很會算計的人,知道無論我們怎樣苛刻無禮地對待親近的人,他們都不會憤然離我們而去。漫漫人生的道路,也多虧他們的不離不棄,才讓我們感受到溫暖與幸福。但我們把善意和禮貌留給陌生人,卻往往輕易將傷害施加於他們。

  也許,正如俗話說得那樣,“親近易生慢侮”。太過親近,所以不必討好。但這世上,很多事是難以用收益來衡量的。因為對親近之人的愛與尊重,體現的是我們文明人的高貴品性。

延伸閱讀

追蹤按讚窈窕180學院

  • 延伸相關性文章
  • 文章來源網路流傳:如有侵權請告知!謝謝!

  • 💚看完了記得把此文章分享出去囉!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