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果突然又重視起 Mac,但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麼?【好奇心日報】

 

最近,蘋果做了兩件罕見反常的事。

上周,蘋果在總部庫比蒂諾組織了一場小規模媒體活動,只提了一樣事:Mac Pro 要推出新產品了。這個桌面電腦產品自從 2013 年發布後就沒再更新過。

掌管蘋果營銷和應用商店事務的高級副總裁菲爾·席勒說,蘋果“重新思考”了 Mac Pro 的設計,為了“滿足那些追求升級、擴展性 Mac Pro 購買者的未來需求,”他們會在未來拿出新一代產品。

按照席勒的說法,新 Mac Pro 會有模塊化設計,讓用戶自行搭配不同的處理器、顯卡等硬件,還會有一塊新的顯示屏幕。現在還在賣的 Mac Pro 終於小幅度升級了一下,主要集中在核心處理器和圖像處理器,產品外觀、接口還是沒變。

席勒說,桌面產品在 Mac 銷售中只佔到 20%,Mac Pro 的比重是“個位數”。圖/The Verge

之所以說反常,是因為蘋果說新品的發售時間“不是今年”。對,蘋果甚至不能肯定地說這款產品會在明年到來。

參加活動的 OS News 編輯 Thom Holwerda 援引了知情人士的消息說,新 Mac Pro 項目是在幾周前才做出的決定。而它最早也要 2019 年才能來。

從 20 年前喬布斯回歸後,這還是蘋果第一次推出一年內發布不了的產品。

通常來說,保密工作嚴苛的蘋果很少提前公布新品信息。因為這會讓用戶不願意購買當前在售商品。同時產品發布的熱情也會被打消。

僅有的兩個例外是第一代 iPhone 在上市前半年召開發布會、Apple Watch 從公布到正式發售間隔了 7 個月。

即便如此這也和 Mac Pro 的情況大相徑庭——iPhone 和 Apple Watch 發布時已經有了完整的產品形態,還有可以用的工程機、渲染圖和廣告片,它們的發布是為了確保由蘋果第一個來告訴你,自己的新產品長什麼樣。但這次我們甚至連一張新 Mac 的設計圖也看不到。

第二件罕見的事情是,蘋果因為產品問題而向外界道了歉。

席勒在這場媒體活動上說:“Mac 在蘋果的藍圖裡有一個重要且長遠的未來……我們對升級和更新中的停頓感到抱歉。”

蘋果也極少會公開承認產品存在問題。上一次這種情況發生在 2012 年,當時剛剛推出的蘋果地圖應用出現了各種千奇百怪的故障,很多情況下無法正常使用。最終庫克發表公開信表示道歉,建議用戶用其它地圖替代。

看起來臨時而倉促的調整,最直接的原因是 Mac 近幾年的更新滯緩、以及去年新 MacBook Pro 因為接口引來的負面評價。

現在,這兩個反常的舉動傳遞出一個新的信號,此前已經被調整到沒那麼重要的 Mac 再次受到格外的重視。盡管目前的蘋果,有超過 6 成的收入是來自手機。

這會是一個正確的決策嗎?

對於 Mac 的態度,蘋果有 180 度的巨大轉變

最近幾年,蘋果一直在降低 Mac 產品線的優先級。

MacBook Pro 在去年發布新品之前,已經有3 年沒有過更新,MacBook Air 的形態甚至2010 年之後就沒有變化過,去年也沒有得到升級。就更不用提 Mac mini 這種被邊緣化的產品了。

關注蘋果產品的新聞網站 MacRumors 上有個“購買指南”欄目,在售的 6 條 Mac 產品線,只有一個被評定為“可以購買”,就是剛剛宣布有小幅更新的 Mac Pro。4 個是“不推薦購買”。

其余產品之所以不被推薦,主要在於它們最後更新的時間都太早了。

Mac 的各個產品,距離最近一次升級都過去了多少天?

168 天

MacBook Pro

359 天

MacBook

548 天

iMac

766 天

MacBook Air

910 天

Mac Mini

用戶沒有理由不懷疑蘋果打算放棄 Mac。

在 MacBook Pro 2016 年的大升級之前,它也不是每一年都升級 CPU(核心處理器),但英特爾每年都推出新一代處理器。從 2012 年到 2014 年,最貴的 MacBook Pro 15 英寸版本一直在用同樣的圖形處理器。

至於曾經幫助 Mac 多年增長的中端產品 MacBook Air,外形從 2010 年開始就毫無變化,最近一次的處理器升級還是在 2015 年,其他方面的變化也只有 USB 3.0 和內存容量,顯示屏幕也還是沒有視網膜屏。這更像是蘋果為了節省成本,統一采購新配件的時候順便換了一下。

當然,更慘的是瞄准高性能個人電腦市場的 Mac Pro。2013 年產品發布時,精巧的圓筒狀外形引來一陣歡呼。當時一種普遍的聲音是蘋果離開喬布斯已經不再創新,論據是三星有大屏幕手機,而蘋果還守著小小的 5、5s。席勒在台上對著數百媒體說“滾你的不能創新(Can’t innovate my ass!)”

但從那次發布會之後,這個 Mac 家族裡性能最高的電腦就再也沒有任何升級。當英特爾推出一代又一代新處理器的時候,蘋果官網上繼續賣著配置落後三年的 Mac Pro。

知名科技業分析師,A16Z 投資公司合伙人 Ben Evans 在去年年底的 Mac 發布會後評論道,Mac Pro 不但長得像個垃圾桶,現在它就是個垃圾桶了。

從財務表現來看,Mac 的重要性也在逐年下降。

過去一年,Mac 為蘋果帶來的收入只佔到總收入的 10%,是 iPhone 的六分之一。6 年前 Mac 產品線還能維持超過 30% 的銷量增長,到現在已經處在萎縮的狀態。

相比於 iPhone,Mac 用戶更換設備的周期也更長。席勒表示目前 Mac 的活躍用戶“接近 1 億”。

但去年蘋果賣出的 Mac 只有 1848 萬台。也就說,用戶平均 5.4 年才會換一台設備。

根據花旗銀行的一份報告,iPhone 用戶換機的時間在拉長,但目前也有 2.6 年。

更要命的是,蘋果對於“生產力工具”的定位正在轉移到 iPad 上。蘋果為大屏幕 iPad Pro 增加了鍵盤和觸控筆,庫克說有了它就“可以不用電腦”了。

而現在 Mac 的重要性又回來了。庫克在去年 12 月說:“總有一些媒體人士在質疑我們是否還會繼續堅持推出桌面設備。如果大家對這個問題還有所疑問的話,我可以清楚地告訴大家:桌面設備依然在我們的產品規劃中。沒有人可以質疑這一點。”

但整個個人電腦的市場已經發生變化。

個人電腦市場本身已經不再增長,而且用戶願意花在電腦上的錢越來越少

這不是一個繼續增長的市場,全世界個人電腦出貨量已經有連續 5 年的下滑。與此同時,賣出去的電腦中大部分是便宜而廉價的產品。

從全球個人電腦的平均售價來看,電腦越賣越便宜,這是惠普、戴爾、聯想等等傳統 PC 廠商的生意。根據 IDC 對於今年前三個月的市場統計,蘋果出貨量排第五,前 4 的聯想、惠普、戴爾和華碩一共佔據了整個市場超過 60% 的出貨量。其中惠普在這三個月還有 13% 的增長。

盡管如此,還是有一些特定領域離不開電腦。

隨著智能手機取代越來越多日常任務,個人電腦主要就是一個辦公設備。商用市場,也就是辦公室、服務場所你見到的那些電腦還在增長。Gartner 和IDC 的報告說,消費和商用電腦產品處在此消彼長的狀態,盡管總體上這個市場是萎縮的。

微軟去年宣布,全球財富500 強企業中有超過85% 使用微軟提供的Office 套件,包含移動端在內的用戶數超過12 億——這超過現有iPhone 的用戶數量。

這個龐大的數字大概不會很快縮減。幾乎走進每個公司,你都會看到一排排的電腦。需要大量鍵盤錄入的工作一時半會兒不會轉向平板電腦。

但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它們只是輸入文字、調整表格的工具。工作時間打開它,休息的時候能扔多遠扔多遠。

這些電腦就好像曾經的數字計算器或者文件夾。每個人都得用,但沒多少人愛它們,公司或者用戶本身都不願意為它花太多錢。每一台電腦都可以用好多年,直接導致了整個 PC 市場不再增長。

2010 年,隨著重新設計的 MacBook Air 推出。Mac 一度是一個特別有“性價比”的電腦。在大概三年時間裡,即便不考慮品牌和外觀,也沒有任何一台 Windows 個人電腦能在綜合價格、性能、重量、電力、可靠性上比得上 Air。

事實上,由於常年忽視設計,只跟著微軟和英特爾更換零件,絕大部份所謂輕薄筆記本在以上每一點都不如 Air。

2010 年發售的 13 英寸 MacBook Air。圖/anandtech

2010 年發售的 ThinkPad X201。圖/Notebook Review

  • 13 英寸 MacBook Air:厚 1.7 釐米、重 1.32 公斤、屏幕 13 英寸、分辨率1440 x 900、零售價 1299 美元。
  • ThinkPad X201:厚 3.5 釐米、重 1.6 公斤、屏幕 12.1 英寸、分辨率 1280 x 800、零售價 1625 美元。

但這已經是過去式,今天的 PC 廠商已經重新學會了設計。

在蘋果 2016 年年底的升級前,聯想 ThinkPad X1、戴爾 XPS 13、惠普 Spectre 等機型都用更低的價格提供了更緊湊的設計和更高的性能。

惠普 2016 年推出的超薄筆記本 Spectre。圖/Engadget

  • 13.3 英寸 HPSpectre:厚 1.04 釐米、重 1.11 千克、屏幕 13.3 英寸、分辨率 1920×1080、零售價 1170 美元。

如果不是因為蘋果的牌子、設計或者 macOS X 系統,用戶已經沒什麼道理選擇 Air,也需要一些額外的動力才會去買 Pro——大多數人一直在用 Windows,並沒有養成使用 macOS 的習慣。

和一周 7 天,每天 24 小時不離身的手機不一樣。大多數人不會為了一個辦公設備的細節提升多花錢。

對比惠普在售的旗艦機型Spectre,在配置相近的情況下,它要比MacBook Pro 便宜近一半。

如果 2010 年的 MacBook Air 都不能說服大多數人轉向 Mac,今天它想拉走更多的辦公用戶只會更難。

過去一年,前 5 大個人電腦廠商裡,只有惠普依靠企業業務獲得了 20% 的增長。其它公司,包括蘋果都是負增長。

在歐美曾經由蘋果主導的教育市場,現在也動搖了。

現在勢頭最好的產品是Chromebook。Google 把基於雲端運行的 Chrome OS 授權給各個PC 廠商,它最大的優勢在於便宜、易於大規模部署。

Chromebook 在教育市場的銷售量在 2015 年中就已經超過Mac。到了2016 年,美國K12(從幼兒園到12 年級)教育市場上已經有超過一半的是Chrome,主要原因在於便宜。

仍然願意為個人電腦花大錢的用戶,大多已經是蘋果用戶,Mac 的市場不會越來越大了

極少數上漲中的 PC 品類包括游戲電腦。

根據JPR 2016 年的統計,環太平洋地區的游戲玩家們,在游戲PC 硬件上的開銷每年以超過6% 的速度增長。並且低端產品所佔的比重在縮減、高端的在上漲。

游戲玩家需要性能更好的核心處理器和圖像處理器,最好可以定制化硬件。Mac 長期拒絕這些,而對性能要求較高的游戲也大多不再支持 Mac。這已經給玩家留下了 Mac 不能玩游戲的印象,扭轉這個印象會很難。

況且這也是一個不大的市場。2016 年游戲筆記本的出貨量一共也才450 萬台,佔到所有筆記本電腦的不到3%。這不是一個大到蘋果看得上的市場。

有一類人群可能對Mac 的需求旺盛一些,軟件工程師。根據去年WWDC 開發者大會提供的數字,僅 iOS 開發者數量一共有1300 萬。而他們已經是 Mac 的支持者。

軟件工程師是少數普遍熱愛自己辦公電腦的人群。今天在幾乎任何一個互聯網公司,哪怕是和蘋果長期競爭的 Google,你都會見到整桌的 Mac。此外蘋果只在 Mac 上提供 iOS 應用開發工具,繞開這個限制很麻煩。

由於 iPhone 抓住的是前 20% 的消費人群,互聯網公司往往優先開發 iPhone 應用。只要這個狀況不發生變化,Mac 就能抓住軟件開發者人群。

至於另一個長期追隨蘋果的職業是設計師和出版業,他們的數量就少得多。整個 Adobe 的軟件使用者在 1280 萬人左右,當中還有很多 Windows 用戶。

除非庫克願意放棄自己對高利潤率的追求,否則留給 Mac 的市場,主要就是開發者和設計師,以及少數依然願意在個人電腦上花大錢的人。

這個市場不會變得更大。

對於 Mac 最忠實的用戶,蘋果的問題是它想得可能太多了

這次的新Mac Pro 要到至少兩年之後才能面世,也從一個側面表明,設計和工程團隊可能真的忙不開。

首席設計官Jony Ive 的工業設計團隊主導了過去20 年所有的蘋果硬件產品設計。這個團隊出名的小,只有20 人出頭,卻負責了蘋果所有產品線的工業設計。

這也決定了團隊的工作負荷是有限的。如果回顧過去10 年蘋果產品的重要設計更新,會看到以兩年為周期,大部分情況下蘋果產品每個產品線只會有一次比較大的更新。

比如 2010 年喬布斯依然活躍的最後一年,蘋果幾乎全線產品在工業設計上都有比較大的調整——就好像特意趕在他能看到的時候到來一樣。但 2011 年,除了 iPad 2 以外,其它蘋果產品都維持了上一年的造型。

圖中統計的是有較大外形變化的產品,像是內存、處理器的小幅升級不包含在內

現在除了手機、手表、平板、電腦四大產品線之外,設計團隊需要操心的事更多了:汽車、Apple Store、Apple Park ……甚至還出了一本賣幾千塊的設計書、新一代蘋果店裡的各種設計(包括用來種樹的花盆)。

應該說這樣一個小團隊能擠出時間調整 Mac 設計,帶來 Touch Bar MacBook Pro 已經很難了。

但最近發生的沖突表明,蘋果最核心的開發者用戶群不喜歡 Touch Bar、也不喜歡不提升性能的台式機。

寫了 15 年 Mac 系統評測的著名科技博主 John Siracusa 最近在一期節目裡說:“提升性能不是無聊的。”他認為蘋果新 Mac Pro 越接近老舊的塔式機箱設計,越能滿足用戶的需要(你去組裝電腦時用到的機箱,也是 Mac Pro 在 2013 年前的樣子)。

但是蘋果更在意是不是有外形設計上的突破,並寧願為這樣的突破犧牲性能。雙方對於無聊的定義不太一樣。

現在當蘋果再次談到重視 Mac 的時候,說的還是重新調整 Mac Pro 的設計、比如使用新的模塊化設計。

或許蘋果會帶來適合開發者的設計,但接下來艾維能耐住無聊,不再調整造型,每年老老實實提升性能麼?

還是說蘋果又回到三年一個大升級,然後就什麼都不變的節奏。那樣的話,蘋果最終會丟失 Mac 最忠實的用戶群。

最後,蘋果似乎還沒想好個人電腦的未來是什麼

關於個人電腦的未來,蘋果一度看上去是有一個用 iPad 接替 Mac 的計劃。

席勒早先在接受 CBS《60 分鐘》采訪時曾經解釋說,蘋果每次推出新品是要盡可能取代上一個形態的產品功能。

比如 Apple Watch 讓你更少看手表。iPhone 讓你更少需要 iPad。MacBook 讓你不再需要台式機。

接管日常辦公是 iPad 的工作。這也是個人電腦最大的使用場景。

席勒的原話:“iPad 的任務是變得非常強大,讓你永遠也不需要一台筆記本電腦。嘿,我為什麼需要筆記本電腦?我可以加個鍵盤上去!什麼事都可以做。”

與此同時,蘋果正在讓iPad 變成新的生產力工具。2015 年 iPad Pro 推出後,蘋果在廣告中直接稱呼它為”電腦“。

iPad Pro 的屏幕尺寸已經到達了12.9 英寸,比大多數 Mac 更大;配備了鍵盤和觸摸筆,幾乎和一台筆記本一樣。

蘋果目前向教育市場首推的也不再是 Mac,而是iPad。它們開發了教兒童編程的iOS 應用、為學校提供整套解決方案和折扣。

等從小用著觸屏手機的年輕一代用戶長大以後,讓他們直接用平板工作似乎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不用再讓人理解為什麼要用和手機不同的操作系統、為什麼屏幕不能摸。

但蘋果在以 iPad 作為下一代個人電腦這件事上是遲疑的。

iPad Pro 12.9 英寸版本在 2015 年年底推出後,至今沒有升級。蘋果推出的新 iPad 包括:更便宜、屏幕更小因此也更不適合辦公的 9.7 英寸 iPad Pro;不支持筆、沒有配套鍵盤的低價新 iPad。

軟件方面,去年的 iOS 10 在提升 iPad 辦公效率方面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就像推出一代 Mac,然後放著不管一樣,蘋果對 iPad Pro 似乎也是同樣的態度。

1980 年代初,個人電腦等於對著一行一行文字輸入命令。用過 DOS 的人都知道那是怎樣一種體驗。干什麼都用鍵盤。

1984 年,蘋果推出 Mac 電腦、自帶鼠標,這是一個人機交互上的突破。

昂貴的 Mac 改變了極小部分用戶的習慣,讓人開始接受鼠標。改變更多用戶的習慣,最後由微軟完成。

微軟在 1985 年推出 Windows 1.0 操作系統,反響很差。之後的 2.0、3.0 也是慘敗。微軟經過一次次失敗和改進,最終推出了 Windows 95。從 1995 年開始,鼠標成為個人電腦的標准操控設備。之後全世界都習慣了對著一個簡單易懂的界面拖動鼠標。

從弄明白鼠標和圖形化界面重要,到讓所有人接受它,花費了蘋果和微軟 11 年的努力。

現在蘋果不管是要在 Mac 基礎上改革,還是推動觸控屏的 iPad 成為下一代個人電腦,哪一個努力都沒能持續超過兩年時間就停滯下來。

要改變幾億人的辦公習慣,這是不夠的。

制圖:馮秀霞

題圖來自 Pixabay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