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而處,體恤動物!純真的孩子將同理心融入畫作:動物住動物園會不開心,所以不畫動物園框住牠們!
(左起)彤彤,盈盈,Lyvia,Ryan ,Horace聽過Canace老師的講解後,所畫的畫全都以大自然作背景。
繪畫教室內五個小朋友嘰嘰喳喳,繪畫老師Canace提住兩張動物的照片,一張是身陷鐵籠的北極熊、老虎,問「牠們開心嗎?」小朋友馬上安靜下來,皺皺眉頭。
Canace再拿出另一張在自然環境中的老虎照片,小朋友又再活躍起來,舉手大叫「牠好惡!」「牠好開心!」
「小朋友的同理心最強。」Canace拆解教學成功的原因。小朋友接過白色的畫紙,他們繪畫的動物,令人會心微笑。
小朋友最純真 將同理心融入畫作
向小朋友展示如此殘酷的畫面,會不會傷害他們弱小心靈,過早讓他們接觸現實?
「大人與小朋友的溝通最緊要是直接,例如小朋友要求你做某件事,你不想幫忙便直接說不想幫忙,毋須轉彎抹角。」Canace坦言,初時與家長未熟稔時,家長對她的教學方法也有疑惑,因此每次下課都會儘量抽時間與家長溝通。「我想讓他們了解,為何我利用這種媒界來切入話題。家長或許會擔心小朋友看到照片後難過,但其實在上課的過程中,小朋友沒有一絲憂愁。」
小朋友富有同理心,只希望動物能離開牢籠,所以不會給動物畫上任何柵欄。
她以動物園為例,當談到動物的境況時,大人可能會說「嗯,我知道了」,然後避開;但小朋友沒有社會規範枷鎖,不會迴避話題,因此會馬上說出心中感受。「我教的小朋友多是幼稚園學生,他們的思考大多發自同理心。例如問他們如果要住在籠中,感覺如何?他們很快便答得出:『不開心,動物也不開心』。」
小朋友的同理心,充分表現於表情丶動作或畫作中,看過兩幅不同的老虎照片後,他們便在畫中畫出森林和各種動物,例如猴子身旁全是茂密的樹,又有青蛙、蛇和小蟲。
「因為動物住動物園會不開心,所以我畫給他的家就不會畫動物園。」這就是小朋友看過動物園照片後,發自同理心的直接思考,但沒有半點憂愁。
海豚丶海馬住魚缸 反映動物園塑造固有印象
Canace亦會參考不同畫家的作品風格,讓小朋友從模彷中接觸更多繪畫用色的技巧。例如藝術家Franz Marc,特別喜歡畫動物和運用幾何圖形,有小朋友模彷其風格,畫了海豚、海馬和熱帶魚。「我見畫中沒有動物身處的背景,於是問動物住在哪裡。小朋友便畫了一個大魚缸,把三種動物框起來。三種動物理應生活在不同水深,小朋友卻回答說:『我在海洋公園見過,牠們都住在缸裡。』」
除了海洋動物,亦有小朋友畫獅子等陸地動物。在其中兩位小朋友的畫作中,大象生活在廣闊的草原上,原來與他們看動物的經驗有關。「他們隨家人到過南非看大象,對大象棲息地有較清晰觀念,這亦反映在他們的創作中。有小朋友曾於動物園中看過大象,於是畫下圈養在籠裡的大象。」
看動物的經驗與各家庭的經濟能力有關,但Canace指小朋友不會互相比較,焦點仍然集中在動物身上。「小朋友的想法單純,要是觀看其他人的畫作後,發現動物住在自然森林比較好,便會馬上接受這看法。我會透過小組討論,讓大家說說自己的經歷和看法,互相交流。」
觀察動物玩耍 拓闊玩樂想像
有小朋友畫動物時,喜歡將自己也畫在畫中,這反映他們多是與寵物同住。有時還喜歡為動物畫上一些玩具,如皮球、繩子等。Canace指這顯示出小朋友對於「玩樂」的想像,「對不少生活於城市中的小朋友來說,玩樂就是玩玩具。其實玩樂的想像可以很闊,即使手上沒有現成玩具,也可以有玩的方法。」
Canace與拍檔阿Ming將於暑假,舉辦「I have a Conn」活動,內容包括為期五個月的工作坊及策劃小朋友畫展,預計其中一節活動會帶小朋友到嘉道理農場參觀。「那裡的動物大多是救援後留住的,當中有小朋友常聽見,卻鮮有親眼看過的家豬。曬太陽、玩水、碌地沙、互相輕牴就是家豬的玩樂方式。在其中一節工作坊,我會帶他們到公園拾樹葉、石頭用來做創作,使小朋友接近自然環境之餘,發掘玩樂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