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座古墓被盜,墓碑被打碎,屍骨被翻出,讓日本人驚慌不已
摘要:盜墓賊為了墓中的珍寶,挖開位於福建的一座古墓,在盜墓過程中,墓主人的屍骨被扔出墓室,墓碑也被盜墓賊敲碎。為什麼一起不起眼的盜墓事件,會引起日本人的驚慌?這還要從這座古墓說起。
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墓
在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的勞光村,有一座趙姓家族墓,根據村中族譜記載,這是一座清朝時期的古墓,一共埋葬著五個人,主人名叫趙新,其他四個人分別是他的兩任妻子、兒子和兒媳。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趙新墓被文物部門認定為「不可移動的文物」,並立了一塊木牌。
趙氏後人就分散在附近的村子中,每年都會前來掃墓、祭拜祖先,從來沒想到過會有人來盜先祖的墓。這次來先祖墓地祭拜時,趙氏後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見有一大堆泥土堆在墓地旁邊,墓上明顯有挖掘的痕跡,主墓室(趙新墓穴)和右邊的墓室(元配梁夫人墓穴)都被挖開一個大洞敞開著。
趙新墓被盜現場
眾人走近查看,發現墓室旁邊的沙土上,有兩個人骨、牙齒散落一地,刻有墓誌銘的墓碑被打碎,隨意的丟在一旁。趙氏後人確定先祖墓被盜後氣憤不已,立刻報警並且通知了當地的文物部門。
福州市文物部門趕到現場後,通過勘察發現,這是一座清代晚期的墓葬,墓中並沒有出土十分貴重的文物。但是有一件物品,卻讓在場的文物工作者都興奮不已,那就是墓誌銘。在墓誌銘上面,清楚的記載了墓主人趙新人生經歷:
墓中出土的墓誌銘
趙新(1809——1876年),福建候官縣人,清朝咸豐二年考中進士。同治四年朝廷委派他出使琉球,進行冊封琉球國王,著有《續琉球國志略》等書。1876年,趙新死後歸葬福建老家,位於勞光村的墓建造於1879年。
趙新是清代最後一任冊封琉球國的使臣,琉球王國歷史上一直是明朝、清朝的藩屬國,每位國王都要經過明朝、清朝的冊封。現在的琉球群島雖然行政上歸屬日本,但島內一直有一種聲音,主張琉球群島脫離日本重新獨立。
清末時期的日本女人
趙新墓誌銘的發現,在物證上有力的證明了100多年前琉球國的存在,那時琉球國還是一個獨立的國家,還是清朝的藩屬國。這個消息讓琉球島內支持獨立的民眾十分興奮,這將是他們對抗日本有力的證據。然而日本人就沒有這麼淡定了,由於琉球島內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各種歷史都說倒向琉球,日本人也開始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