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5種常見房屋詐騙手法一次看懂,別讓房子變成別人的!
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熱絡,房屋交易金額高昂,卻也成為詐騙集團鎖定的目標。台灣房屋交易詐騙案件頻傳,從假冒仲介、偽造文件到非法過戶,手法層出不窮。不少購屋者因資訊不對稱、缺乏經驗或過度信任他人,落入陷阱,蒙受重大財務損失。
本篇文章將詳細解析房屋詐騙的常見手法,並提供實用防範對策,幫助您安全交易,避免損失。
一、5種常見房屋詐騙手法
房屋詐騙手法多變,詐騙集團往往利用買賣雙方的資訊不對等或法律漏洞下手。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房屋詐騙類型:
1、取得信任,利用「中人」角色詐騙
在房地產市場上,「中人」是一種沒有合法房仲執照的掮客,與正規的房仲公司不同,這類「黑牌仲介」不受政府監管,卻充當房屋或土地交易的媒合者。
2、預售屋詐騙
政府自112年7月1日起依《平均地權條例》禁止預售屋換約轉售,但詐騙集團仍透過不法手段誘騙買家。
- 詐騙者會偽造 房屋買賣預訂單、合約書、收據,並假冒知名建設公司,開立假收據。
-
受害者支付款項後
3、假買房真詐騙
詐騙集團會以購屋名義,實施以下詐騙手法:
-
人頭購屋:詐騙者會找人頭代為購屋,簽署貸款文件後,利用人頭戶借貸後捲款逃逸,導致受害者背負高額貸款。
- 私自過戶:詐騙者要求購屋者提供 房屋權狀、印鑑證明,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完成過戶。
-
民間抵押:詐騙者會謊稱可透過民間貸款快速取得資金,實際上卻暗中將房產過戶至自身名下。
-
查封拍賣:偽造房貸文件,讓購屋者誤以為房屋已遭法拍,迫使其交出權狀或金錢。
4、假債務詐騙
詐騙者可能以「假債務」為名義,偽造法律文件,迫使購屋者交出房屋所有權。
5、借貸詐騙-房屋被過戶走
許多民眾因急需資金,將房屋拿去做借款擔保,卻不知抵押權設定無需過戶。詐騙集團可能趁機要求屋主提供權狀與印鑑證明,隨後將房屋過戶至他人名下,讓屋主血本無歸。
二、房屋詐騙常見手法解析及風檢辨識
1、「中人」與「仲介」的差別
合法房仲需持有政府核發的執照,受《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規範,而中人多為個人掮客,缺乏法律保障。與中人交易時,務必確認對方身分與交易文件的真偽。
2、預售屋換約的法律限制
根據《平均地權條例》修訂,自112年7月1日起,預售屋簽約後不得換約轉售,違者可能面臨罰則。然而,詐騙集團仍可能利用舊有漏洞,偽造文件進行詐騙。買家應確認交易是否透過履保專戶,並保留相關單據。
3、權狀與印鑑證明的濫用
權狀是房屋所有權的證明文件,印鑑證明則用於交易授權。詐騙集團常以「提前交付權狀」為由,騙取屋主信任,隨後偽造文件過戶。切記,權狀應在過戶當天於地政事務所交付,且印鑑證明應指定用途,避免被挪用。
三、如何預防房屋詐騙
面對層出不窮的房屋詐騙手法,民眾應提高警覺並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1、確認交易對象與文件真偽
- 確認政策規範:112 年 7 月 1 日起,預售屋已禁止換約,任何聲稱可換約的交易都可能是詐騙。
- 聯繫建設公司確認:遇到「換約機會」,請直接聯絡建設公司官方客服,確認是否提供此類服務。
- 避免私下交易:所有款項應透過 履約保證專戶 進行,不要將訂金直接轉帳給個人或仲介。
- 查證對方身分:如果對方自稱「建商業務」、「內部人士」,請至內政部不動產經紀業管理系統查詢是否具備合法執照。
2、善用履約保證制度
履約保證(履保)是房屋交易的安全網,透過第三方銀行設立專戶,確保款項在交易完成前受到保護。尤其在預售屋交易中,履保專戶能有效防止詐騙集團捲款潛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