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苦學姿勢,不如掌握規律
打太極拳必知的規律
學任何東西都一樣,聰明人掌握規律,一般人學姿勢。學練太極拳,掌握規律非常重要。
(一)掌握規律:
1、中正安舒,八面支撐。
2、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
3、運勁要有折疊,進退要有轉換。進步必跟,退步必撤。
4、腰為旗桿,手為旗幟。
5、其根在腳,主宰於腰(實際是胯),形於手指。練胯、腰腿間求之。
(二)主要問題:
1、概念:摟膝拗步(掌),是太極拳標誌性的動作,最具有代表性。「掌」是李雅軒專門加上的。我們平時往往是摟腰,因襠打不開。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上下相隨,協調,右腳左手稱「拗步」。手足到位,腰為軸,手為車輪。
2、動作要領:接手揮琵琶式。
(1)先旋腰右轉,再打開手(肩肘手)成前後平衡狀。
(2)重心下沉出左胯膝足,左腳跟落地。
(3)腰從右後方向左前方旋沉肩、肘、手,隨腰落成摟膝拗步掌。
3、定型:左弓步狀、左手指第二關節與左膝尖平、跟膝於左邊一拳遠,右手與胸部同高向前一掌。
4、要領:腰要旋,並帶動肩肘手;腰要沉,用上肢下沉於兩腿根上(胯)使腿根處向兩邊脹開。前7後3為標準(矛盾樁稱歇步,前3後7)。
(三)太極拳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打基礎:動作形似階段。主要是在熟記動作名稱、順序、方向及外形規范、姿勢正確上下功夫。身體要中正,不偏不倚,不前仰後翻、挺胸凸肚、彎腰駝背。力求做到「鬆柔綿緩、圓活連貫、上下相隨、左右協調、重心平穩、步法輕靈」。「外部勢正招圓,內部舒適自然。」或者說,一招一式都適合於自己個人的身體條件,不要為追求「完美無缺」而與自己的身體條件過不去。
第二階段:氣息順暢階段。第一階段的呼吸,一般說來是自然呼吸:「順應自然,吸滿當呼,呼盡當吸,力求呼吸均勻。」第二階段則要求「起吸落呼,開吸合呼」。或者說:肺部舒展的時機要吸,肺部緊縮的時機要呼。例如:兩臂上伸外展、擴胸展體時吸;相反則呼。
一般說來,太極拳有開必有合,有起必有落,有伸必有縮,有蓄必有發;動作的次序,總是與人的正常呼吸相配套的。每個動作的開合、起落、伸縮、蓄發,都是一個完整的呼吸過程。一般說來,開、起、升、退、蓄、虛、柔的動作是吸,合、落、降、進、發、實、剛的動作是呼。
第三階段:求意自然階段。意是意念,是對太極拳內涵的「悟」性和深刻理解。「若言體動何為準,意氣是君骨肉臣」。動作是否正確,主要決定於意念和氣息,骨架和肌肉搭建的外形,是完全服從體內的意念和氣息的。
例如:太極拳的功防意識,要求是「意在先,身在後」「神為主帥,身受驅使」「意動氣隨力到」。例如:海底針的意念是吸氣,並用左手把對手捋向身邊,再轉腰俯身,用右手攻擊對手的檔部,同時呼氣。意念、呼吸、動作,都是配合默契的過程。
(四)學習過程:
1、推手:減掉了單推,直接進入雙推(四正推手),掤捋擠按,達到渾圓的彈簧勁(掤)即向外撐的勁。
2、做好開合、勁的均勻,最難勻,特別是轉彎處斷續。合(收)時,百會、會陰上下一條線;開(出)時,中軸線變粗,向外膨脹。
3、傳統的練法,從推開始(三年)——對拔(三年)——渾圓(三年)——虛無(一年),太極十年不出門。實際上方法恰當,直接進入渾圓階段,不需要三年,進入虛無階段。
4、每個人起步有高低,不要一下子期望過高,只與自己比、與最接近的人去比較。
5、求實態度,不唯名人唯真理,太極拳不在架式在氣勢,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
習練太極拳時的身體姿勢要求
頭──保持「虛領頂勁」,有上懸意念,不可歪斜搖擺,眼要自然平視,嘴要輕閉,舌抵上顎;
頸──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聳、前扣或後張;
肘──自然彎曲沉墜,防止僵直或上揚;
腕──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鬆軟;
胸──舒鬆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
背──舒展伸拔,稱為「拔背」,不可弓駝;
腰──向下松沉,旋轉靈活,不可前弓或後挺;
脊──中正豎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內微斂,不可外突,稱為「溜臀」、「斂臀」;
胯──松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穩健紮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鬆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
更多運動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運動大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