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所得新制來了!最新免稅額與節稅秘技大公開

每年 5 月是納稅義務人申報綜合所得稅的重要時刻,其中「免稅額」與「扣除額」是影響最終應納稅額的關鍵項目。扣除額是政府提供給納稅人的減稅工具,透過適當運用各類扣除額,可以有效降低應稅所得,減輕稅負壓力。在報稅過程中,了解不同扣除額的適用方式,將有助於最大化節稅效益。

本文將深入解析扣除額的三大類型: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與特別扣除額,幫助您掌握各項優惠,合理規劃稅務,減少不必要的稅務負擔。

一、免稅額與扣除額是節稅利器

綜合所得稅是我們每年都要面對的稅務,為了讓納稅人能過上基本的生活,同時也考量到不同家庭的實際生活狀況,政府在計算稅額時,會給予我們一些「扣除」的額度。也就是說,在計算要繳多少稅之前,我們可以從收入中扣除一部分錢,這部分扣除的錢就不需要繳稅了。隨著

2025年所得稅新制的上路,多項規定已經調整,許多納稅人將因此享受到更多節稅優惠。

二、2025收入多少不用繳稅

行政院調高113年基本生活費及113年綜合所得稅免稅額、標準扣除額等減稅優惠,將於114年(2025)申報綜合所得稅時適用,2025年免繳稅門檻如下:

  • 單身者無租屋:113年所得未達44.6萬元,可免繳稅。
  • 單身租屋族:113年所得未達62.6萬元,可免繳稅。
  • 雙薪家庭(無扶養親屬):113年所得未達89.2萬元,可免繳稅。
  • 雙薪家庭,扶養2名6歲以下子女:113年所得未達146.1萬元,可免繳稅。
  • 財政部提醒,根據2025年所得稅新制,單身且年收入低於44.6萬的人,月薪低於3.7萬元,就不用繳納所得稅。不過如果有可扣抵的稅額,那還是需要辦理結算申報才能退稅

三、一般扣除額是什麼?如何選擇

一般扣除額是每個納稅人都可以使用的基本扣除方式,包括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兩種選擇。這兩種方式只能選擇其中一種,看哪一種對你比較有利。

1、標準扣除額

政府設定的一個固定金額,所有納稅人都可以直接扣除,簡單又方便,適合沒有太多特殊支出的人。

2025年標準扣除額,單人由12.4萬元調高至13.1萬元,夫妻由24.8萬元調高至26.2萬元。

2、列舉扣除額

如果你在一年內有符合規定的支出(如醫療費、捐贈、房貸利息等),可以選擇把這些支出一項項列出來扣除,適合有較多特殊支出的人。

  • 捐贈:公益捐款,限所得總額20%,需附收據。
  • 保險費:人身保險每人最高2.4萬,全民健保費無上限。
  • 醫藥及生育費:公立或健保特約醫療費用可全額扣除(不含保險理賠部分),長期照護費亦適用。
  • 災害損失:天災財損可扣除,需證明文件。
  • 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自住房屋利息,最高30萬(扣除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後)。

3、如何選擇

  • 支出少:選標準扣除額。
  • 支出多:選列舉扣除額。例如,單身小張有捐款3萬、醫藥費3萬、保險費2.4萬、房貸利息8萬,總計16.4萬 > 13.1萬,選列舉較劃算。

四、特別扣除額

特別扣除額針對特定族群或支出設計,包括:

  • 財產交易損失扣除額:納稅人、配偶或扶養親屬在財產買賣中產生的損失,可以用來抵扣當年度的財產交易所得,減少應繳稅額。
  •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每年總額不超過27 萬元
  •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114年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提高至21.8萬元。
  •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納稅人扶養的子女如果在大專以上院校就讀,可以申報每人最高 25,000 元的教育學費扣除額。
  •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申報扶養6歲以下之子女,114年調高第1胎至15萬,第2胎以上每胎22.5萬。114年取消排富條款。
  • 長期照顧特別扣除額: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有長照需求,每人每年扣除12萬元。
  • 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如果納稅人、配偶或扶養親屬在台灣租屋自住,且房屋未作營業或業務用途,就可以申報租屋扣除額。房租支出從列舉扣除額改為特別扣除額,114年調高至18萬元。

五、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薪資所得可選擇:

  • 特別扣除額:每人21.8萬(若收入不足則全扣)。
  • 必要費用:職業專用服裝、進修、工具支出,需附證明。

扣除額是每個納稅人報稅時不可忽視的重要項目,無論是選擇標準扣除額還是列舉扣除額,都應根據自身情況做出最佳選擇。同時,善用特別扣除額,也能進一步減輕稅負。在報稅時,建議提早準備相關資料,並使用報稅試算工具輔助,以確保正確申報,享受合法的減稅優惠。

延申閱讀:首報族必看!2025報稅小白攻略,114年免稅額、扣除額新規定!

                 年收入多少免繳稅?2025最新免稅額+7大節稅方法公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