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崛起:特朗普时代的经济挑战与应对

金磚國家的起源與發展

金磚國家(BRICS)是一個由五個主要新興經濟體組成的國際組織,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這一概念最初由高盛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在2001年提出,用於描述這些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崛起。當時的成員只有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簡稱為“BRIC”。2010年,南非正式加入,這一組織才更名為“BRICS”。

成立的目的

金磚國家的成立目的在於通過多邊合作,增強成員國在全球經濟和政治事務中的影響力,推動更加公正和多極化的國際秩序。

  1. 經濟目標:促進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合作,推動經濟一體化,增強對抗外部經濟風險的能力。

  2. 政治目標:通過改革全球治理體系(如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提升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

  3. 文化和技術目標:加強科學技術、教育和文化的交流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

金磚國家的作用

金磚國家作為新興經濟體合作的重要平台,在全球事務中發揮了多方面的作用:

  1. 全球經濟的引擎:金磚國家約佔全球GDP的24%,貢獻了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份額。

  2. 推動多邊合作:它們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呼籲多邊主義,反對單邊制裁和霸權主義。

  3. 促進區域發展: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資金支持,帶動成員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

  4. 應對全球挑戰:金磚國家在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議題中積極參與,推動解決方案。

主要政策與合作機制

金磚國家通過一系列政策和合作機制來實現其目標,包括:

  1. 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 NDB)

    • 成立於2014年,總部設在中國上海。

    • 主要為成員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項目提供融資。

    • 截至目前,NDB已批准數十億美元的貸款,用於支持清潔能源、交通和水資源管理等領域。

  2. 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Contingent Reserve Arrangement, CRA)

    • 成立於2015年,用於幫助成員國應對短期的國際收支危機和外匯市場波動。

    • CRA規模為1000億美元,其中中國提供410億美元,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各提供180億美元,南非提供50億美元。

  3. 金磚國家智庫合作

    • 成員國定期舉辦經濟、文化和技術領域的研討會,促進政策協調和知識分享。

曾發表的重要政策與聲明

  1. 2014年福塔萊薩宣言

    • 宣布成立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

    • 強調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增加新興市場國家的份額和代表性。

  2. 2017年廈門宣言

    • 提出“金磚+合作”模式,擴大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合作。

    • 討論了加強反恐合作和網絡安全治理。

  3. 2021年新德裡宣言

    • 確立應對氣候變化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合作框架。

    • 強調疫苗分配的公平性,支持發展中國家抗擊新冠疫情。

  4. 2023年約翰內斯堡宣言

    • 擴大金磚合作的范圍,接納其他發展中國家成為伙伴。

    • 呼籲在國際事務中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金磚國家(BRICS)對

美國的威脅主要體現在經濟和政治兩個層面,源於其推動多極化、加強新興市場合作的努力。

經濟上的威脅

  1. 削弱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

    • 去美元化趨勢:金磚國家推動本幣結算,試圖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例如:
      • 中俄之間的能源交易逐漸轉向人民幣或盧布。
      • 新開發銀行(NDB)宣布以本幣提供部分貸款。
    • 這一趨勢可能削弱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影響美國的國際金融霸權和經濟影響力。
  2. 建立替代金融體系

    • 金磚國家通過新開發銀行(NDB)和應急儲備安排(CRA),提供替代性的國際融資機制。這些機構減少了發展中國家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依賴,而這些機構長期以來由美國主導。
    • 如果更多國家選擇與金磚國家合作,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秩序將受到挑戰。
  3. 貿易與投資格局的調整

    • 金磚國家通過促進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建立區域供應鏈,逐步減少對美國市場和美元計價商品的依賴。
    • 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等國的發展使它們在全球制造業和服務業中佔據更大的份額,壓縮了美國的經濟競爭空間。
  4. 擴大資源控制權

    • 金磚國家(特別是俄羅斯和巴西)在能源、糧食和礦產資源方面具有優勢,這些資源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
    • 如果這些國家采取聯合行動,通過資源定價或供應鏈限制影響市場,將對美國經濟造成直接沖擊。

政治上的威脅

  1. 推動多極化國際秩序

    • 金磚國家主張改革現有的國際治理體系(如聯合國安理會、IMF、世行等),減少美國的支配地位。
    • 通過擴大金磚+合作,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建立伙伴關系,形成一個更廣泛的反美陣營。例如,2023年金磚峰會提出接納更多國家加入金磚合作機制。
  2. 削弱美國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 金磚國家在全球事務中常與美國持不同立場。例如:
      • 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俄羅斯主導的立場與美國形成對立。
      • 金磚國家常在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等議題上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立場,而非完全迎合美國的政策。
    • 這種分歧使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面臨挑戰。
  3. 聯合發展中國家抗衡美國

    • 金磚國家通過提出“全球南方”的概念,加強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例如:
      • 推動南南合作,減少發展中國家對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依賴。
      • 通過在非洲、南美和亞洲投資基礎設施項目,擴大其在發展中世界的影響力。
    • 這些行動可能分散美國在全球的政治資本。
  4. 網絡和信息空間的競爭

    • 金磚國家在網絡安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領域不斷崛起。例如,中國和印度在5G技術和人工智能方面的進展,使美國在技術領先方面的優勢受到挑戰。
    • 在全球信息傳播和輿論領域,金磚國家通過獨立媒體和社交平台削弱美國主導的信息話語權。

削弱美元全球主導地位的原理和美元霸權形成的背景密切相關。以下從原理、歷史背景和機制三方面詳細解析。

為什麼削弱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原理)

  1. 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角色

    • 美元佔據全球外匯儲備的主要份額(截至2023年約佔59%),各國持有美元儲備以穩定本國貨幣和國際貿易。
    • 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使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中居於核心地位。
    • 美聯儲政策直接影響全球資本流動和貨幣穩定。
  2. 去美元化的挑戰

    • 多幣種交易的興起:金磚國家推動本幣結算(如人民幣、盧布交易),減少對美元的依賴。
    • 建立替代金融工具:通過新開發銀行提供本幣貸款,降低美元作為國際融資貨幣的需求。
    • 多極化貨幣體系:推動歐元、人民幣、黃金等多種貨幣競爭,削弱美元的壟斷地位。
  3. 美元霸權的副作用

    • 美國通過美元輸出通脹: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如加息、印鈔)可以將金融風險轉嫁到其他國家,導致全球對美元霸權的不滿。
    • 對發展中國家的制裁威脅:美國利用美元在國際支付體系(如SWIFT)中的控制權實施金融制裁,促使其他國家尋找替代方案。
  4. 技術發展助推去美元化

    • 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的發展(如中國的數字人民幣)為跨境支付提供了新的選項,減少對美元支付系統的依賴。

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是如何形成的?

  1. 布雷頓森林體系(1944-1971)

    • 背景:二戰後,美國作為最大經濟體,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 機制
      • 美元與黃金掛鉤(35美元/盎司),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
      • 美國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主導全球經濟治理。
    • 結果:美元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各國持有美元以換取黃金。
  2. 美元霸權的鞏固(1971年後)

    • 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1971年,美國放棄美元與黃金掛鉤,進入浮動匯率時代。
    • 石油美元體系的建立
      • 美國與沙特等石油輸出國達成協議,所有石油交易必須使用美元結算。
      • 石油美元體系確保了美元需求的持續增長,各國不得不儲備美元以購買石油。
    • 金融全球化:華爾街成為全球資本流動的中心,大量資金流入美元資產(如美國國債)。
  3. 軍事和地緣政治力量的支持

    • 美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地緣政治影響力為美元霸權提供了保障。
    • 美國主導的國際支付系統(如SWIFT)和金融機構(如IMF、世行)為美元的主導地位提供了技術支持。
  4. 經濟規模的支撐

    • 美國長期以來保持全球最大經濟體地位,其市場規模和金融穩定性吸引了全球資本。

美元霸權的內在機制

  1. 美元循環的路徑

    • 貿易結算:大宗商品(如石油、天然氣)以美元計價,全球貿易需要美元儲備。
    • 外匯儲備:各國持有美元資產(如美國國債)以應對經濟波動。
    • 金融投資:全球資本流向美元資產,美國通過資本市場吸引外資。
  2. 美元輸出的利益

    • 美國通過印刷美元滿足全球需求,享受“鑄幣稅”利益。
    •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可以調控全球經濟波動,放大美國經濟的全球影響力。
  3. 美元霸權的維系

    • 美國的軍事存在和經濟制裁權力強化了對全球金融體系的控制。
    • 美國市場的穩定性和信用吸引其他國家繼續投資美元資產。

總結:為何美元霸權受到挑戰?

  • 多極化趨勢:新興經濟體(如金磚國家)的崛起,推動多元化國際貨幣體系。
  • 技術和政策創新:數字貨幣、本幣結算等創新手段為去美元化提供了工具。
  • 美國政策的反噬效應:濫用美元制裁權力和不負責任的貨幣政策削弱了其他國家對美元的信任。

盡管美元依然佔據主導地位,但全球化的變化和新興經濟體的努力,正逐步侵蝕這一地位。美元霸權的未來取決於特朗普能否適應這一新的全球經濟格局,抑或是能將這新的經濟格局扼殺於搖籃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