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比賽中總吃反手發球怎麼辦?教你幾招,立馬見效

反手發球的整體動作相比與正手要小很多。它不用過多引手,主要是依靠腰部的左右轉動與板型角度的結合來產生旋轉。如果在判斷時稍不留神,很容易導致失誤。

做個比較:發一個側旋,一個下旋,分別用正手和反手不同的方式,觀察哪種方式的動作區別更大?大家可以在平時嘗試一下。

結果表明:正手在這個測試中,動作區別更大。正手摩擦的動作軌跡十分清晰,下旋時,完全摩擦球的底部,軌跡從後向前;側旋時,摩擦球的左側部,軌跡從右向左。

那為什麼反手的動作區別不大呢?大家會發現:無論側旋或下旋,反手發球的動作軌跡基本上從左到右(右手為例)的方向進行摩擦。即使發的是下旋,球落台後,或多或少帶有側拐。那麼發側旋時,只是增加更多的側部。對於反手發球來說動作相似,但旋轉差別大,無疑對判斷反手發球增加了不小的難度。

反手發球主要板型分為兩種:板型完全平行於球的下方進行動作,旋轉最強。當你看到這種情況時,馬上反應出下旋,做出相應的調整。當板頭略微下垂,肘部稍稍抬起時,板型在準備發球時位於球的偏右方位(右手為例),一定是側旋為主。常規來講,通過板型來判斷,只能大概看出球的旋轉,但是球的旋轉強度還是未知。所以我們還需要下面一種方法來同時驗證。

眾所周知,摩擦底部是增強旋轉最好最直接的方式。往往想產生最強旋轉時,使用這種方式,這也是唯一的方式。如果出現類似情況,馬上意識到球旋轉的強度很強,肯定要藉力去接發球,切勿蠻力。

發球除了摩擦底部以外,為了提高附加的旋轉和方向,摩擦側部是必不可少的。通常來講,摩擦球的右側(右手為例)使球落到對手的正手短球位置,這是反手發球最致命有效的一種。摩擦側部越多,側旋越強,球落台後越拐。

更多運動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運動大聯盟」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