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討好外人,欺負親人

 

親不親,一家人。

按照常理,親人是最靠譜的人,也是相依相伴最久的人。

可是,我們常常對外人感激不盡,對親人視而不見。

總有一些人,一開口就是數落親人的種種不是,大有「恩斷義絕」的想法。

這樣的人,多半有以下幾種行為,需要及時悔悟、改正。

01

總是吃裡扒外的人,把關係搞反了。

知乎裡,有人問:「巨嬰症是什麼意思?」

有人回答:「嬰兒時期,每個人都期待父母滿足自己的一切,不能滿足就哭鬧。

一些成年人,雖然長得牛高馬大,但是仍舊指望父母滿足自己,一點點委屈,就會令人崩潰,所有的錯誤,都是家人的。」

判斷一個人是否長大,重要的標誌就是:獨立。

凡事都靠自己,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凡事都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責怪別人。

這樣的話,不管是誰幫助自己,都會是意外的驚喜。

一個不獨立的人,他會拚命依靠家人,只要家人沒有辦法滿足他,就一哭二鬧三上吊,怨言就越來越多。

如果此時,他遇到一個外人,隨便安慰他幾句,就感覺遇到了「知音」。

最可怕的是,有的人,把自家的東西拿出去給別人,寧願被人欺騙,也不會相信親人的「苦口婆心」。

02

不懂感恩的人,註定是「斗米養恩、升米養仇」。

《菜根譚》裡有言:「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作為父母或者兄弟姐妹,都希望自己家的人,越過越紅火,在幫忙的時候,一開始就沒有想到要得到什麼回報,只要對方不怨恨自己幫忙太少,就已經是「恩德」了。

可惜,不圖回報的幫助,反而助長了一些人的「囂張氣焰」。

他們認為,幫助是理所當然的,回報是不需要的。

十年前,我的小舅舅家建新房子,家裡缺錢。我的母親知道後,送了兩千塊錢過去。

當初,說好是「借錢」。但是後來,小舅舅卻說,這是「送禮」,壓根就沒有打算還錢。

有一次,親戚聚會,母親和小舅舅聊了一會,希望能還錢。小舅舅啥也沒有說,直接和我家斷交了。

「親兄弟,明算賬」,如果不能這樣做的話,那些不懂感恩的人,就會故意製造一筆糊塗賬,便於賴賬。

他對親人的仇恨,原來是一份恩情啊。

03

不懂得換位思考的人,總以為幸福在他處。

在知乎裡,網友「陳思」說了這樣一段話:「人際交往中,存在一個』安全值』。

這種安全值,會讓我們不知不覺就為自己和別人的行為,畫一個界限。

比方說,初次見面的人,彼此有些拘謹,也會避開敏感的話題。因為,這時候的安全值很低。

當彼此見面多次之後,摸清了對方的脾氣和喜好,就開始口出狂言了。 」

親人,從小就認識,知根知底。

剛開始會看到對方的優點,後來,優點不見了,全是缺點。

加上,很多人喜歡在家裡吐槽,發洩心中的不滿,會導致家庭氛圍很糟糕。

俗話說:「人與人走得太近,就是一場災難。」

親人交往,失去了距離,臉上的灰塵、口袋裡的錢、不悅耳的話、陳年往事,都會一目了然。

稍微有一點點摩擦,就可以把所有的矛盾都帶出來。

聰明的人,會換位思考。看看自己,又看看別人,理解別人的一言一行。

這樣的話,親人之間的矛盾就得到了「諒解」。一般來說,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不會很多。

「遠處,有朦朧之美」,看過了自家的人,再看看別家的人,就特別美好。因此,蜻蜓點水似的社交,反而值得信任。

另外,和外人交往,因為不能天天在一起,因此優點特別明顯,缺點很少看到。

04

毫無主見的人,難免會被外人蠱惑。

網友「ananlanyu」吐槽:他的爺爺奶奶,七十多歲了,他們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聽家人的,而是相信外人。

比方說,家裡人建議爺爺奶奶吃某種奶粉,保養身體,他們不會聽,反而是街坊鄰居說,某款奶粉很好,他們立馬就去買。

買回來的東西,即便是假冒的,也很開心。

現實生活中,常常有一些異鄉人,組織一些講座,把某些東西,講得頭頭是道。

聽講座的人,深信不疑,因此掏空了錢包。而家人的好言相勸,反而變成了「惡毒的話」。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話:「寧願給蛇吃,也不會給爺吃。」

也就是笑話那些不孝順父母的人,把家裡的食物給了外人,卻沒有給長輩,惡毒至極。

蛇有毒,但是蛇並不知道;人心狠毒,但是人卻不知道。真的需要冷靜下來,理清頭緒,調整「愛」的方向。

05

遇到喜歡討好外人、欺負親人的人,應該怎麼辦?

《菜根譚》裡有言:「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兩忘。」

所有的怨恨,都是因為行善導致的,所以,你在行善的時候,不要期待得到讚美,把讚美和埋怨都忘記。

親人,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只要你誠心去感化他們,用行動去教育他們,關係就能持久,從源頭上杜絕「胳膊肘往外拐」的情況。

對於那些仇恨特別深的人,你應該保持距離,以後就各自安好吧。

如果很長時間不聯繫,你也會變成一個「外人」,和親人相處,反而更加輕鬆一些。

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問心無愧。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