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兒子收入懸殊!她情勒大媳婦「不給小叔買房就不回家」3天後開門一看傻眼!
01
在飯店住的這3天,鄧大姐(化名)是坐立難安,每天都在尋思:媳婦該服軟了吧,她怎麼還不給我打電話?
然而很可惜,這3天裡不僅媳婦不打電話,就連兒子也沒給她打電話。
第4天,鄧大姐忍不住自己退房回去了,來到兒子家敲了敲門,卻出來了一個鄧大姐這輩子都不想見到的人,她大驚失色:「你怎麼來了?」
02
沒錯,來開門的人正是鄧大姐的親家母、媳婦的親媽!
親家母懷裡抱著孩子,滿臉堆笑道:「喲,您回來啦,吃早飯了嗎?這才9點,餓不餓呀,我們剛吃過,還有半碗熱乎豆腐腦,我給您煮個雞蛋吧?」
鄧大姐此時心亂如麻哪有閒心吃早飯?聽見親家母這一連串碎嘴子的擠兌,她就來氣。
但是她覺得此時不該發火,因為親家母來了,她到底是來帶娃的,還是來做客的?
這個問題對鄧大姐來說很重要,她就怕親家母來了就不走了,那就意味著該自己走了。她進屋一看,兒子和媳婦都上班走了,不在家裡。
親家母抱著孩子跟過來,指了指客廳角落裡的那個行李箱說:「您是不是找這個?都收拾好了。」
半個小時後,鄧大姐拖著行李箱上了公車,怒氣沖沖地回老家去了。
兒子的家沒有了她的位置,而且行李居然是兒子親手給她收拾的,這讓鄧大姐十分生氣,可是她也沒有任何辦法,因為事情走到這一步,完全是她自作自受。
鄧大姐有兩個兒子,年齡相差4歲。
大兒子比較安靜,喜歡一個人悶坐在角落裡看書,不愛跟人交流,小兒子很調皮。70後的家長大多喜歡開朗大方的小孩,所以鄧大姐也特別喜歡小兒子。
她總覺得大兒子不活潑,有啥事都憋在心裡,經常數落他。
她卻不知道,大兒子已經是博覽群書的小天才了,在學校裡備受關注。
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成績都差不多,大兒子每次都能考滿分,二兒子每次都是95分左右,所以鄧大姐也沒有什麼實感,沒看出來大兒子更有出息。
至於老師和其他家長的恭維,她也不當回事。
等到兩個孩子上了高中,差距陡然顯現,鄧大姐才發現大兒子很聰明。
這時候,鄧大姐又開始盤算了,心想著讓大兒子賺錢給家裡花,小兒子只要不幹壞事就行,她只想讓他們娘倆好好享受。
大兒子卻不知道母親存了這個心思,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學習十分刻苦。
後來大兒子畢業後又讀研讀博,成為了高知。
他結了婚,妻子也很優秀,也是一所重點大學的博士生,他們都打算留在學校當老師,所以結婚後的生活也很緊張,不斷地做研究、做課題,就連生娃也是「忙裡偷閒」完成的。
因為生活節奏緊張,他們沒有時間帶孩子,就把鄧大姐接了過去。
媳婦是個實在人,主動提出每個月給婆婆6千塊(約3萬台幣),讓婆婆負責全家人的開銷,多的就當零花錢,讓婆婆隨意支配。
而且他們夫妻倆還特別「好養活」,從來不對飯菜提意見,每次只要吃飽就行。
媳婦還有個特點,就是因為沉迷學術,壓根不關心家裡是否整潔,不會挑婆婆毛病。
鄧大姐給兒子和媳婦幫忙,這日子過得很舒坦,他們兩人經常待在書房裡,要麼就是一整天都在學校裡,只有晚上很晚了才回來。
鄧大姐只需要把孩子養好就行,至於打掃衛生,內容也很少,拿洗衣機洗個衣服,用掃地機器人打掃地板就行,她每天就是抱著孩子,陪孩子玩。
當然,這孩子還不滿1歲,帶起來也挺累的,鄧大姐很是辛苦。
只是不用做多餘的家務活這一點還是很愜意的。
可惜,這人一清閒就容易多想,口袋裡的錢一多就容易變得貪婪,開始想東想西。鄧大姐的小兒子也結婚了,卻沒個正行。他文憑不高,薪水只有4千(約2萬台幣),他老婆收入也不高,3千多(約1萬5台幣)。
夫妻倆有了孩子後,妻子就經常抱怨,嫌他不上進,他最近就為這事發愁。
小兒子發愁,肯定是要跟母親吐苦水的。鄧大姐聽了之後,就開始打算盤,她覺得兒子和媳婦在生活上需求低,她索性把錢省下來給小兒子花。
接濟小兒子半年之後,大兒子和大媳婦順利地聘上了副教授,薪水上了個檔次。
但是這倆人對物質沒有那麼高的需求,仍然在搞研究。
鄧大姐覺得他們傻,索性開口攛掇他們拿錢出來,對他們說:「你們生活好,也不管管你弟?要我說,乾脆我做主,你拿40萬(約200萬台幣)出來,給你弟和弟媳買套大房。」
兒子抬頭瞟了母親一眼,沒有說話。媳婦直接說:「沒錢。」
鄧大姐有點生氣,當場就怒懟媳婦:「你們文化人說話就這麼沒禮貌嗎?好歹我是你婆婆,你說話就這態度?」
這回兒子開口說話了,和媳婦一樣冷冰冰的態度說:「沒錢。」
媳婦笑了一聲,繼續低頭吃飯。
鄧大姐特別生氣,覺得兒子和媳婦這是把自己當傻子看,他們怎麼不按套路出牌,怎麼不多聊幾句?鄧大姐是不知道,兒子和媳婦跟她早已經不在一個境界了。
兒子和媳婦說話做事都非常簡潔,他們早就聊過家庭的事,媳婦知道小叔不靠譜,所以根本不會同意給錢。
而且他們夫妻倆專註學問,更是不會在這種無聊的事情上花費精力。
一句「沒錢」,就是他們的生活態度。
然而鄧大姐卻不懂,她的世界就是普通中年婦女的世界,想偏心小兒子,想要錢,就覺得扯一個名頭要錢,媳婦會跟自己討價還價,最後她撈點好處給小兒子。
哪知道這兩個人根本沒有一句廢話,說來說去就是一句「沒錢」。鄧大姐想挑起他們夫妻吵架都困難,根本無法跟上他們的腦迴路。
最後鄧大姐就演了一出「苦肉計」,摔了筷子,說媳婦不答應給錢,她就住到飯店去。
結果兒子和媳婦紋絲不動。
鄧大姐只好十分丟臉地離開,因為太生氣,走的時候連鑰匙都沒拿,幸好手機裡還有幾百塊錢,不然真的無處可去。
她在飯店住了3天的結果,就是親家母直接「上位」,取代了她的位置。
鄧大姐最後生著悶氣坐車回老家去了,她心都涼透了,想了半天才明白,原來在大兒子和大媳婦的眼裡,自己根本就是可有可無的!
鄧大姐在最後想明白了一部分真相,卻也沒有徹底想通全部的事情。
其實,她對大兒子來說並不是可有可無,反而對於小兒子來說,她才是真正的可有可無。
大兒子的認知水平已經非常高了,不被母親打著親情的旗號捆綁。而且他很願意孝敬母親,妻子和他一樣,心思都用在了學術上,從來不會因為物質生活而和鄧大姐吵架。
他們願意和鄧大姐一起生活,願意給她提供好的養老條件。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鄧大姐不能破壞他們的生活方式,不能逼他們做不想做的事。
而小兒子呢,他自己不努力,一把年紀了還問母親要錢,明知母親的錢是從哪裡來的,還心安理得地接受,他這才是利用母愛。
如果母親沒有錢給他,他很可能把母親一腳踢開,不想給母親養老。
就算他給母親養老,想必也是處處挑剔,根本沒有能力讓母親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