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轉,不蹬,不收,也拉球? 什麼才是最先進的桌球技術

當今世界,顛覆是這個時代典型性特徵之一,顛覆每天都我們身邊周圍發生,發酵、發展。不管你意識到沒有,不管你高興不高興,也不管你願不願意接受。

過去固有的,牢不可破的,理所當然,甚至奉為神聖的意識,觀念,習慣,方法,可能正在,或將一一被顛覆,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

「羊毛出在羊身上」,天經地義,當有一天,突然變成了「羊毛出在狗生身上,讓豬買單」。邏輯在哪裡,天理在哪裡?顛覆得體無完膚,顛覆得碎了一地,顛覆得毫無邏輯,顛覆得讓人不知所措,

桌球技術概莫能外,到處你都可以找到顛覆和被顛覆的影子。

幾十年來「蹬轉收說」可謂是現代桌球顛不可破的真理。直到一個叫李隼的人提出「轉胯說」的時候,好多人坐不住了,群起而攻之。一個叫雙人餘的教授---公認為是桌球屆的理論權威、專家,基本就「胯」過敏,一聽「胯」差點瘋掉了。跳起來怒斥道:胡說八道,一派胡言。

這樣的顛覆還不止於此,當重心由右向左轉移的「重心轉移說」歷經彌久,而且盛囂層上的時候,一個叫王吉生的教練突然提出:重心不是又一隻腳轉到另外一隻腳,不必轉移,不必轉移(「重心不動說」)。桌球界一片譁然,讓在場的錄像的濕父也聽得頻頻點頭,顯然是很認可,很認可。不過是不是在心裡在說,難道我原來講錯了?

當這一切都還是一頭霧水的時候,突然有人提出「不轉,不蹬,不收,也拉球」(這裡姑且稱為「三不說」吧)。什麼情況?「三不」還能拉球?還得了,還得了,簡直是桌球的大逆不道,信口雌黃!!別急別急,先別做這樣的定論,「三不說」聽上去好像確實很無哩頭,讀完本文,你再確定其中究竟是否有幾分道理。

問題是不是應該這樣來認識:很多事情表面上看上去在被顛覆,而並沒有發生實質上的顛覆,表面上已經面目全非,毫無邏輯可尋了,但事實上可能依然存在合理的邏輯。

「蹬轉收說」也好,「重心轉移說」也好,無疑都是現代幾十年桌球技術發展的經驗累計和總結。其中具有普遍的,合理的,相互聯繫內在規律,既然如此,要打好桌球,必須重視,遵循,踐行。這些傳統的理念和方式,強調的是技術動作的規范性,基礎性,完整性,完美性。而「轉胯說」,「重心不動說」則是在「蹬轉收說」,「重心轉移說」基礎上,涵蓋或者說是吸收其中的要素後,演繹、昇華出來,融會貫通出來的另外一種形式或結果,主要重點強調實戰中針對性,適應性,應對性。他們之間並不對立,內在聯繫是不可以割裂的。

對比一下桌球的練習與實戰的區別,不難看出,在練習的情況下,你可以盡可能去「蹬轉收」,「重心轉移」,把動作做到極盡的完美,為什麼?因為你有充分的時間,充分的預判,所有需要把動作做到完美的要素都在你掌控之中。但在高速對決的桌球實戰中,球的狀態瞬間千變萬化,針對這樣的變化,你的每一個動作,要做到像教科書那要完美蹬轉收,「重心轉移幾乎是不可能,95%以上(亂估計的)的情況是做不到的。因此,「轉胯說」,「重心不動說」是有道理的,也是成立的。

如同用身體打球,用腦子打球,用預判打球,用節奏打球,用腳步打球一樣,不管什麼「說「,專家權威們說的都是對的,都是真理。只是針對不同情況,不同形態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強調的不同技術和運用技術的側面,和需要的不同技術處理方式而已。

再回到開頭的命題:不轉,不蹬,不收,也拉球。「三不說」有點標題黨的嫌疑,重點不是說不轉,不蹬,不收,也拉球本身,而是要強調拉球,或攻球的的發力機制如何形成的,運用好發力機制。

說到發力,發力機制,各種「說」更是滿天飛,上肢說,上身說,手臂說,腿部說,腳步說,腰部說,合力說,特別是理論專家,權威,各種各種通過力學,高等數學公式表述的發力機制,力圖證明自己是唯一正確的,全面的。其結果必然是莫衷一是,搞得人頭昏眼花。

打球什麼重要,當然第一是要打到球,不能脫拍,打不到球,脫了拍,那還打個球哦,第二球打到球要上桌,不上桌,那是打飛機;第三要發力,而且要發出力,發好力。練習的時候,這三點可能都能做到,而且做得很完美。但實戰中就未必了,其中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在任何情況下,包括失去重心,體位變形,步伐不到位,發出力來。

那麼所謂「不轉,不蹬,不收,也拉球「,僅僅只是想通過這一過程的呈現,完全靜態表述出正手啦球,攻球手部加力,加上力的過程。意識到這一過程,並逐步在平時練習時加深對對這一過程的認識,誠如此,就能確保你在任何情況下,即使很極端,你也能有足夠的能力,發出力了,進而打上球,提高上桌率。

如何實現這一過程,你可以直立站在球桌邊,最好是在使用發球機器情況下,整個身體不用動,手只做啦球動作。結合下面幾張圖片所示,你慢慢去體會。

圖一:引拍到身後最底端。

圖二:提起肘部到最高位,讓小臂和大臂夾角盡量小;手腕向後稍有內收。

圖三:向下壓肘部,恢復圖一狀態,手腕保持圖二狀。

圖二,圖三相當重要,我原來寫過「桌球二十四欲「的貼,其中提到」欲上先下,欲前先後…..「等等,其實這就是個勢能變動能的過程。桌球正手很多技術動作都包含這一過程,挑打最為典型,先向後「點」一下,(所謂的「抖」)然後再向前去挑,然後之然後,才把球打出去。

圖四:向前向上揮動小臂,手腕擰動,開始恢復原狀。

圖五:向前,向上揮拍至最終端,手腕擰動完畢,完全恢復原狀。

注意圖四,圖五已經開始擊球,整個過程要猛抓球拍,同時,食指要用力抵住並向上向前發力,盡量用手指去感知球觸及球拍的力道,從而控制球出球速度,方向和落點。

這只是一個靜態展示,有些誇張。但可以先體會體會如何加上力量的過程,體會的過程,可以稍加一些動作,可能效果會更好,如圖二稍轉一點身,圖三在手向下壓的同時,下壓上身,然後抬起上身,同時帶動手臂向前向上揮動。總之,真正要拉好球,當然要結合專家權威們所說的,需要身體各個部分的配合。

點滴心得,一家之說,一管之見,覺得有點啟示,頂下,覺得無稽之談,一笑置之。

更多運動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運動大聯盟」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