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用「朕」自稱,把「朕」字拆開看,你就知道了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編輯/柳貫一皇帝是一個古代王朝的最高統治者。

從始皇帝嬴政開始,後世幾乎所有朝代,都稱呼自己為皇帝,以彰顯自己的九五至尊,與眾不同,然而除了皇帝外,秦始皇還專門創造了一個自稱——「朕」。

那麼在眾多選擇中,選擇朕的背後,到底有何寓意?

皇帝之稱的來源秦始皇到底有多牛?在他之前,中國歷史其實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各諸侯國紛紛自立為王,號稱天子的周王室實際上已名存實亡。

他以一己之力平定六國之亂,結束了長達數百年的戰國時代,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在統一天下後,李斯認為大王的功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既然如此,在稱號上也應該要改改,他們建議嬴政使用「泰皇」作為稱號。

然而嬴政不以為然,他認為先秦諸侯們不值一提,自己的功業已經遠超過夏商周三代君主,於是他開創性地為自己取了一個新的稱號「皇帝」。

「皇帝」一詞取「皇」為大,「帝」為主宰之意,表示天下唯一的最高統治者。

它標誌著嬴政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雙重超越:在時間上,他所開創的大一統王朝,功績超過了夏商周三代,在空間上,他已將所有的諸侯王踩在腳下,權力無上至尊。

可以說,「皇帝」一詞的使用,充分彰顯了嬴政在中華歷史上的獨一無二的地位和功績。

「皇帝」的產生有其獨特的歷史語境,它不僅凸顯了秦始皇個人的地位,也反映了秦朝這個時代的特徵。

這個稱號的使用,對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史產生了影響。

古代歷朝歷代皇帝的自稱。自古以來,君主在自稱時使用的詞彙常常蘊含深刻的意義,

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王在遭遇戰敗或危難時,會使用「孤」來自稱,表示自己孤立無援。

「孤」本意為孤立無依,後來「孤」逐漸變成君主的一種稱號,代表君主至高無上、獨立自主的地位。

到了秦漢時期,隨著中央集權加強,君主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後,丞相李斯建議秦始皇採用一個專屬於皇帝的自稱。在「我」、「吾」、「朕」等可選詞中,秦始皇選擇了「朕」這個字。

秦朝覆亡後,漢王劉邦也曾模仿使用過「朕」自稱,但不久就僅限於正式文書使用,東漢時,「朕」重新成為皇帝的專屬自稱。

光武帝通過使用「朕」一詞,強調自己的正統地位,和秦始皇一樣,聲明自己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與「朕」不同,「寡人」的使用歷史更加悠久,「寡人」一詞出現在春秋時期,本意為才德不足之人。

諸侯王使用「寡人」自稱,表現出謙虛謹慎的態度。

到了戰國時期,「寡人」成為君主的固定自稱用語。秦漢時期,「寡人」已經變成一種禮數,不再反映君主的真實思想。

唐朝時,李淵加強中央集權,重新使用「朕」作為自稱,並禁止其他人使用「朕」字,再次強調皇權至上。

「朕」的最終確立當時,漢朝雖然沿襲了秦制,也將「朕」確立為皇帝的專屬稱謂,然而漢高祖劉邦本人並不習慣使用「朕」自稱,只在正式場合才使用,平時仍稱「寡人」。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朕」並不是常用語,甚至只出現在很少的場合,實際上多數皇帝還是習慣自稱「寡人」。

直到唐朝,「朕」才真正成為皇帝的日常自稱用語。

唐高祖李淵出於政治考量,格外強調使用「朕」來彰顯正統地位。此後「朕」成為唐朝皇帝的通稱,並為後世所沿用。

不過個別朝代君主的自稱習慣也存在個人風格的差異。

如宋朝皇帝只會在正式場合使用「朕」,平時還是以「我」自稱,沒有太強的禮儀性。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選擇簡單直接的「咱」或「俺」作為自稱,並不刻意追求雅詞。

「朕」這一皇帝專屬稱謂從最初的寡人到後來的獨尊,反映了君主身份地位的變遷和心態的轉變。

它的使用經歷了一個由自謙到專橫的過程,最終成為皇權象徵之一。

但個別統治者的自稱偏好也體現了他們獨特的個人風格。「朕」的確立見證了中國封建王朝核心詞彙的形成和演變。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友站推薦 : 97速借網

借錢服務私人小額借款97線上借錢安全快速沒煩惱,快速借錢首選97速借網

想了解借錢知識線上借錢速借網

當鋪 車貸等各種服務都有。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