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好不好,看說話方式就知道
你是否曾因為被孩子否定而痛苦?
通常我們說,孩子都希望成為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
同樣,父母們也有一個傾向:希望自己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
可在現實中,這個願望實現起來卻相當有難度。
經常父母用心做了很多事,卻依然可能會遭到孩子強烈的否認——
你太招人煩了!
你太不講理了!
你只會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
你從來就沒愛過我!
聽到這些話,父母會覺得既震驚又委屈,連忙向孩子澄清不是那麼一回事。
然而,你越解釋,孩子越否認。
雙方互不相讓,陷入了僵局,有的會因此開始冷戰,有的甚至演變成更大的矛盾。
這時,父母們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承認?可自己確實沒有做得那麼過分呀。
不承認?可孩子又不罷休。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該如何走出這種僵局。
「爸媽,你們從來就沒愛過我」
一次,一對夫婦找到我,表示正在上高中的女兒非常叛逆,花錢大手大腳,還無心上學。
兩人想幫她找心理諮詢,可女兒對爸媽有著強烈的不滿,非常不配合。
我問:「孩子是怎麼對你們不滿的?」
「她老說我們不關心她,說我們重男輕女,偏愛弟弟。」
旁邊的爸爸帶著怒氣說:「她說要買電腦、買衣服、換手機,我二話不說就給她買,這還不夠關心嗎?她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她甚至還說,我們從來沒有愛過她.......」說到這,媽媽聲音裡有幾分委屈的顫抖。
一開始,女兒和爸媽經常圍繞「是否重男輕女」而爭論,女兒認為有,爸媽認為沒有,雙方互不相讓,一直僵持著。
後來,爸媽也做了很多「愛女兒」的動作,可女兒態度不但沒有變好,反而愈演愈烈,甚至還全盤否認了爸媽的愛。
我問:「那你們覺得是自己有重男輕女嗎?」
爸爸表示,以前確實有忽視過女兒,可他覺得那並不能算。
媽媽則勉強覺得有一點,但她深認為,這件事絕對不能承認。
在媽媽看來,現在沒有承認,女兒脾氣都已經這麼大了,一旦承認,矛盾豈不是更大?
所以,她的想法是:現在努力將功補過,對女兒好一點,讓她能夠放下對過去的不滿。
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思路顯然行不通。
因為,在女兒心目中,她已經認定爸媽曾經給她造成了傷害,如果爸媽承認和表達歉意,那麼她至少心理會好受些。
相反,若是爸媽否認,她則想的是:你們不光傷害了我,還不肯承認!
到這你會發現,僵局出現了。
爸媽就是不承認,我也無法幾句話功夫說服他們去承認。
該怎麼辦呢?
在應對之前,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強烈地否認父母。
強烈否認的背後,是積壓已久的情緒
如果只看表面,我們容易認為是孩子不明事理,對自己誤解太深,於是澄清自己並沒有如此。
可往往會發現,澄清是很無力的,即使再有理有據,對方也依然會固執己見。
那是因為,強烈否認本質上是一種誇大表達。
背後有兩個隱藏目的:
1、宣洩情緒
2、吸引關注
日常裡,我們經常也會誇大表達,舉兩個例子——
①當你被別人深深地傷害了,想要發洩不滿。
比較客觀的說法是「你這樣做很不好」。
然而,這樣的說法太冷靜了,當人處於激烈的情緒之中,會本能地去選擇宣洩效果更好的說法,比如「你神經病吧」。
兩種表達對比,顯然後者更能獲得發洩的快感。
②另一個例子,假如你大半天沒有吃飯,想有人給你弄些食物。
比較中肯的表達是「我餓了」。
然而,當你餓得很痛苦,希望別人儘快注意到,那麼就會說「我要餓死啦!」
這兩種表達,也是後者更能引起注意。
顯然,「你神經病吧」和「我餓死了」說的並非事實,但同時又是人在情緒漩渦中,本能採取的說話方式。
同樣,女兒對爸媽的否認之所以會從「重男輕女」演變成「從來沒愛過」,原因有2層:
*女兒對爸媽的不滿太深,需要通過誇大的否認才能發洩
這夏一定要出國吧!【天海】日本北陸6日⭐3萬有找Sponsored by 天海旅行社
*當她講「重男輕女」時得不到爸媽的正視,所以要發出更加強烈的否認,來吸引關注
因此,爸媽之前一直不承認女兒的評價,只是暫時堵住了她宣洩情緒的出口,問題並沒有真正得到解決,後面只會愈演愈烈。
當了解這一層關係後,我們就知道了接下來的溝通策略:
去面對和安撫對方的情緒。
解構式溝通:不談對錯,只談原因
我們回到前面的兩難困境——
如果不承認重男輕女,女兒會受傷;
如果承認,爸媽又會覺得不合適。
這時,就可以使用一個方法:解構式溝通。
不該再執著去判斷是否重男輕女,而是去解構它。
首先,我提醒兩位爸媽:
無論女兒說的話有多激烈、多麼的不可理喻,都不要去評價對錯,而是去了解原因。
因為,當對方越是說著激烈的話語,越是我們走進其內心的機會。
激烈的情緒背後,是巨大的期待,渴望自己的真實想法被溫和地看見。
具體操作可以分為5步
①解構「評價」,追溯原因
任何的評價,都是從過去的事件中形成的。
光是談論「評價是否合理」,其意義並不大,我們需要通過解構,了解它是如何形成的。
因此,爸媽可以去問女兒:「是發生了哪些事情,讓你覺得我們重男輕女?」
這些具體的事件,才是需要關注的。
②對於不了解的部分,肯定它是「有原因的」
女兒在講述的過程裡,必然會穿插著很多挑戰爸媽認知的話語。
比如:
「你們從來沒愛過我」
「有時候我真希望離開這個家」
「你們是糟糕的父母」
這些話語非常具有衝擊性,一些家長承受不了,會立馬怒斥,讓話題停止。
不過,若能沉住氣的話,則能讓溝通更深一步。
這時,爸媽一方面可以真實地說出自己感受:「你的話,真的讓我很受傷。」
另一方面 ,道出至關重要的一點:「不過,你會這麼想,一定有你的原因。」
當我們敢於承認對方那些狠話也是「有原因的」時,意味著正在接住對方的情緒。
對方也會在這個瞬間意識到,我們是真誠地想要好好溝通的。
③不去爭論評價,去承認感受
溝通過程中,對方極可能把尖銳的問題拋出來。
女兒會質問:
你們從來都愛過我,難道不對嗎?
你們一直都是自私的人!
對於這些話語,無論是承認或否認,都會把衝突引爆。
這時,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繞開當前話題,去承認對方的感受。
有一個技巧:描述發生的事情+肯定對方的感受。
比如,女兒認為爸媽不愛自己。
爸媽不必在「愛不愛孩子」這件事上糾纏,而是繞過這個話題,說出孩子的感受——
「之前發生那樣的事情,確實會讓你很受傷。」
或者:「確實以前我們對待你的方式,會讓你受委屈。」
表面上,孩子鍥而不捨地否認父母,
實質上,是渴望自己的感受被看見。
當我們這樣去表達,對方的情緒就會被疏通,評價也會變得沒那麼粗暴。
④詢問關於「好」的標準
衝突中,孩子會不停地指出我們哪裡「不好」。
比如女兒會說列舉很多事件表明爸媽「不愛」自己,這時,爸媽反而需要去問的是——
「那發生什麼,你才會覺得我們是愛你的?」
這個邏輯是:
既然你覺得我如此「不好」,那我需要了解你心目中「好」的標準是什麼。
去了解背後的期待,可以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誠意。
⑤允許孩子沒有答案
如果雙方隔閡太深,前面的幾次解構式溝通,常常是看不到什麼明顯效果的。
這是正常現象,不必慌張。
在前面的例子中,媽媽第一次用解構式溝通與女兒對話,問她過分發生了那些「重男輕女」的事情時,女兒沒有回答,但是哭了。
因為這是媽媽第一次正視這個問題,女兒的眼淚也意味著這句話走進了她的內心。
媽媽這時表示:「你可以不用馬上回答我,待你想好了,任何時候和我說都可以。」
對話到這裡,其實就能有不錯效果了。
這位媽媽後來又進行了2次對話,讓女兒願意開始去接受諮詢了。
你會發現,解構式溝通就是讓對方的情緒能夠表達出來、被看見、被承認。
這就是安撫情緒的過程,如果你能一次次地去做,那麼衝突就會漸漸減弱。
寫在最後
看到這,你或許有疑問:這樣就夠了嗎?
解構式溝通中我們拋出了不少問題,後續要怎麼處理呢?
其實,溝通的重點並不是刨根問底地找答案,而是通過「詢問」與「聆聽」,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真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當我們激烈的否認,意味著對方已經積壓了過多的不滿情緒,像是形成一層厚厚的冰塊,把心與心隔開。
誠然,解構式溝通並不能立馬根治關係中根深蒂固的問題。
但它卻像一個小火把,可以讓冰塊慢慢融化,變小一點點。
聆聽是具有療愈作用的。
按照以上方式溝通,不久後你會有一個奇妙的發現:
對方的情緒會越來越小,評價也會慢慢變得中肯。
在案例中,隨著情緒一次次被接住,女兒從「爸媽從不愛我」的強烈否認,慢慢變成「爸媽以前對我有疏忽」的較為客觀的描述。
當然,解構式溝通看起來簡單,可真正做起來並不容易。
需要你敢於放下「我必須時刻都是好父母」的執念,允許孩子對你不滿,才能抽絲剝繭一般去聆聽孩子的真實心聲。
任何和諧的親子關係,都是無法一步到位的。
我們需要在反覆的溝通中,引導孩子去思考自己想要怎樣的愛,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學習,如何以更合適的方式去愛孩子。
友站推薦 : 97速借網
借錢服務私人小額借款找97,線上借錢安全快速沒煩惱,快速借錢首選97速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