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番中最兇悍的泥頭車,最終被愛與和平絆住了車輪
在這期眾星雲集的十月番中,曾有一部新番,靠著“泥頭車”一樣極具衝擊力的展開吸引了我的眼球。
36歲的大齡颯爽女僕,像揮舞應援螢光棒一樣揮舞著手裡的雙槍,在一群女僕中開無雙。
最萌豚的歌,配上最血漿飛濺的畫面,我這種閱番無數的老二刺猿都直呼“這種操作我真沒見過”。
這部「泥頭車」新番,就是——
《秋葉原女僕戰爭》
憑藉著無釐頭的展開,以及萌萌女僕與暴力極道的錯位感,在2022年十月番這個“死亡分組”中成功殺出一條血路。
最近,這部《秋葉原女僕戰爭》,也同許多十月新番一起落下了完結的帷幕。
然而,這個結局卻再也無法像它的開頭那般給我驚喜,更無法重現第四集神回給我的震撼。
如果說,倒數第二集的展開是許多觀眾都能猜到的“典”,
那最後一集的倉促收尾,就只能用“爛”來形容了。
不過,在我看來,《秋葉原女僕戰爭》的撲街原因,本質上並不是12集篇幅限制所導致的“倉促”。
即使再多給它幾集的篇幅,只要盤亙在編劇心中那股「愛與和平」的執念沒有消失,這部動畫還是一樣會爛尾。
在點評《秋葉原》的爛尾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聊聊,這部原創新番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當我們評價一部作品「爛尾」的時候,其實也就隱含了一層意思——至少這部作品前面還是很吸引人的。
《秋葉原》在某種程度上複製了《佐賀偶像是傳奇》的成功密碼:首先,靠第一集的“開幕雷擊”式展開抓住觀眾的眼球。
那邊是女主元氣滿滿地出門然後被泥頭車創死,這邊是女主元氣滿滿地去當女僕然後被同事嚇死。
一個物理創死女主,一個創飛觀眾的常識,主打的就是一個“劍走偏鋒”、“不走尋常路”。
然後,這兩部作品都是將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元素雜糅在一起,為觀眾製造出一種錯位的驚奇感。
殭屍不再追著人咬,反而化上美美的妝,登臺成為偶像。
平時在“主人”面前跳著萌舞、用番茄醬給蛋包飯畫愛心的女僕,為了搶地盤紛紛耍起刀槍劍棍,互相之間殺得血光飛濺。
我想,大多數看過《秋葉原》的讀者,應該都認同動畫中這樣一個「等式」:
女僕=黑道成員,而女僕咖啡廳和其隸屬的“集團”,就是黑幫。 這部動畫,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披了萌化皮的黑道片。
有讀者也許會問了:既然這就是個萌化版黑道片,咱為什麼不直接去看黑道片呢?
最淺顯的原因,同樣是看一群人掄球棍、掏刀子、拔槍火並,是看一群穿著女僕裝的二次元萌萌美少女養眼呢,還是看一群紋身暴徒養眼呢?
萌化,這是個無腦但有用的戰術。 同樣的事情,讓美少女來做,就是更吸引二次元受眾的眼球(芳文社:樂)。
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源於這種“雜交”帶來的荒誕感。
將黑道敘事嫁接在女僕咖啡廳這個載體上,肯定會產生一些無法完全對應的部分。
而這些違和感,如果處理得當,將會產生化學反應,讓觀眾能從中品出一些不同的味道來。
在《秋葉原》中,女僕咖啡廳的集團內部奉行黑道的敘事,下位的咖啡廳要給上位的集團交“紅包”(保護費)。
然而,下位組織女僕咖啡廳的主要營收,還是傳統的女僕咖啡廳那一套——以“萌”作為武器,向客人賣出高溢價的餐飲服務。
黑幫的營收,一般都建立在暴力這種非法手段上。 而《秋葉原》中的女僕咖啡廳,從營收方式來看,就是很傳統的服務業。
這就讓“集團”這個組織看上去不是那麼黑道,甚至還有幾分大公司的感覺。
“紅包”不再只是單純的保護費,更像是大公司內部對各部門、分公司的一種考核方式。
在“集團”的內部,業績越好、上交“紅包”越多的女僕咖啡廳地位越高,也能得到更多的資源傾斜。
在一年一度的萌神祭上,地位高的女僕咖啡廳可以在黃金地段擺攤,賣暢銷的商品。
而女主所在的這種臭底邊咖啡廳,就只被允許賣豬腳,逛展的人路過她們的攤位,大都只是來問廁所的位置。
至於萌神祭的高潮“搶萌神”活動——所有的女僕爭著登上萌神巨像的頭頂,第一個登頂的女僕將為她的咖啡廳贏得接下來一年的“萌神”獎盃。
這個「萌神」獎盃將為咖啡廳帶來持續一整年的曝光度,進而大幅提升業績。
冠軍早就被內定為集團嫡系中的嫡系“獅子咖啡廳”,其他咖啡廳事先就知道自己只是陪跑的演員。
無論是大公司內部各部門間的資源分配,又或是娛樂資本的造星行為,大都遵循著類似的邏輯:用大部分的資源砸出少量的“頭牌”。
相比平均分配資源,這種不平衡的資源分配更具經濟效益。
這些頭部選手往往都能做到一家獨大、贏者通吃,至於其他的底邊,賞口飯讓他們勉強餓不死就行了。
如果《秋葉原》中的“集團”真是純純的黑幫,那女主所在的這個“豬豬咖啡廳”,就應該是黑幫巨星。
這小小的一個咖啡廳,數度以暴力團滅了對方。 如果以暴力團體的標準去考量,她們簡直就是精英中的精英。
只不過,「集團」並非是完全的暴力團體,只是對內以暴力樹立威信、對外以暴力解決問題。 論資排輩,還得看你能不能給集團賺米。
說完了這類“雜交”作品的核心優勢,咱們再來聊聊它們必定會遇到的問題——如何收場。
如果是單一題材的故事,基本都有範式可循。 而這種“雜交”的故事,按哪邊的套路收場就成了個問題。
《佐賀偶像是傳奇》在這方面姑且算是個正面教材。 很顯然,《佐賀偶像》到後面基本完全倒向了“偶像”那邊。
而「殭屍」這一要素,大多數時候被製作組當成了一種製造喜劇效果的要素。
少數時候,一般是在著重塑造某一角色的“個人回”,“殭屍”成了“刀”觀眾的方式:這代表這些少女都曾在花季慘死,她們生前必然是有些遺憾的。
而《秋葉原》在這方面,就是純純的反面教材了。
從後續發展來看,在女僕的“萌道”與黑幫的“極道”間,製作組在敘事上選擇了後者。
主角“結拜姐妹”的殞命,赤色超新星的墜落,兩位殺手金盆洗手之後的死亡...... 一切都在朝著“極道”的方向狂奔。
而且,“極道”的部分,在很長一段時間整得都挺好。
尤其是那位男殺手的死,這一話簡直讓我夢回《電鋸人》中的蕾塞之死。 專殺女僕的殺手,對另一個殺手女僕動了真情,想帶她逃離秋葉原。
然而,他過去犯下的殺業,化作一顆穿胸而過的子彈,在那個陰暗的小巷裡追上了他。 他最終倒在距離幸福只有一步之遙的地方,準備好的鑽戒掉在血泊中。
如果按照“極道”的路子一路狂奔到底,我會給《秋葉原》安上一個類似《星際牛仔》的結局。
得知了當年的真相之後,嵐子(第一集開無雙的那姐們)一路殺進集團大樓,和她的“結拜姐妹”、如今的代表對峙。
兩人在一番死鬥後同歸於盡,留給女主一個不被集團束縛的未來。
然而,製作組在這方面一直很擰巴——他們似乎一直都想把這作品的基調扭成女僕的“愛與和平”。
在「棒球回」,這種擰巴的感覺就已經顯露出來了。 明明已經搞出了人命,雙方還是心照不宣地嘴硬,假裝這隻是場“友誼賽”。
而這種擰巴感,最終造就了最後一集的災難。
為了凸顯女主所代表的「愛與正義」的正確性,製作組強行讓集團代表發癲——上一集說好了放過她們,這一集突然變卦。
沒有任何理由,甚至都沒有一個藉口。 連集團內部的成員都吐槽她「反復無常」,試圖勸阻她的人都遭到鐵腕肅清。
在我看來,製作組就是在強行立起一個靶子,一個“愛與和平”的反面。
面對來勢洶洶的集團,女主並沒有以刀槍相見,而是以女僕的方式招待她們。
這些跟著代表一起闖進來的女僕裝暴徒,還真就被她的“萌”給感化了。 除了化身顛佬的代表,已經沒人想殺她們了。
而女主能在身中一槍的情況下,堅持把萌舞跳完,只能說是“編劇降大任於斯人也”了。
最終,作為暴力象徵的代表,被自己的手下親手斃掉。
而作為“愛與和平”象徵的女主,身中多槍大難不死,化身輪椅戰神,多年以後在秋葉原建立了真正的萌系女僕咖啡廳。
雖然我在現實中希望“愛與和平”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作為藝術的故事需要遵循邏輯。
如果故事已經發展到了“不用暴力就無法解決問題”的地步,作者不應該強行擰出“愛與和平”的結局。
這樣的故事,就像是強扭出來的瓜。 吃下去沒有甜味,只覺味同嚼蠟。
更何況《秋葉原》這動畫本來就是劍走偏鋒的“邪道”動畫,大夥在這動畫裡看的就是一個離經叛道。
在這種動畫談“愛與和平”的政治正確,甚至還為了這種政治正確犧牲故事發展的合理性,往嚴重了說,這是對觀眾期待的背叛。
追求愛與和平當然是正確的,試圖在作品中傳達愛與和平的理念,作為創作者有這樣的想法也絕對沒有錯。
然而,正如富野由悠季所主張的,我們也不能只在作品中展現美好的一面。
理性地面對劇情展開、矛盾激化所帶來的幽暗,並從這幽暗中發掘出希望,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創作者應該有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