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有疾,“大便”先知?醫生建議:若有3種跡象,盡快去檢查下
人的一生要排除多少大便?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會覺得無聊。其實真的有人研究過。
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排洩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終准確地計算出結果:男性活到76歲,共排出22060斤大便;女性活到81歲,共排出23514斤大便。有些人不想主動提到大便,甚至覺得大便惡心,但大便是消化系統健康的晴雨表。通過觀察大便狀態,可以及時發現早期病變。
大便是如何形成的?
食物進入人體後,部分會被小腸消化吸收,剩余的殘留物會運到大腸,進一步吸收水分和電解質,最終形成大便,從肛門排出。
正常情況下,大便受三個因素影響:
①進入大腸的食物殘渣數量
如果食物過多或消化功能障礙,很容易影響小腸的消化吸收,甚至導致食物殘渣數量增加,刺激腸道蠕動,顯著增加排便次數。
②腸道蠕動
當小腸蠕動過快時,很容易影響食物的消化,導致更多的殘留物,影響水的吸收,使大便增加和稀疏。影響小腸蠕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吃刺激和油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感冒、腸炎、消化腫瘤疾病、緊張和焦慮等。
③腸道菌群
腸道益生菌在食物消化吸收中起著重要作用,促進腸道蠕動,幫助分解有害有毒物質,調節脂肪,代謝膽固醇和糖,維持腸粘膜完整性,減少腸道益生菌,導致菌群紊亂,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等問題。
為何大便前硬後軟?
大便前硬後軟,其實屬於便秘的范疇。比如飲食不規律,精神壓力大,久坐不動,飲水不足等。會延大便排出,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內,容易造成大便前硬後軟。大便前硬後軟可能是身體疾病的信號:
1.胃腸梗阻:胃腸梗阻發生時,會影響食物殘渣的正常通過,長時間滯留在胃或腸道內,導致便秘,表現為大便前端干硬難以排出,後面排出的會特別軟粘。
2.肛門疾病:如痔瘡、肛裂、直腸炎、肛周膿腫等肛腸疾病,會引起排便疼痛,使患者害怕排便,最終產生便秘。
3.結腸應激功能下降:正常情況下,結腸內容物可刺激結腸正常蠕動,但當結腸應激功能下降時,很難產生蠕動和排便動作,導致便秘。
4.局部病變:如腹腔積液、系統性硬化、膈肌麻痺等局部病變,容易導致排便無力,使糞便長時間停留在大腸內,無法排出,導致便秘。
身體有病,大便先知?醫生建議:如有三種跡象,盡快檢查。
糞便是人類健康的晴雨表,但許多人不會主動觀察糞便。英國的一項研究指出,三分之一的英國人不知道什麼是正常糞便,腸癌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患者發現他們錯過了中晚期的最佳治療時間。近年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呈現年輕化趨勢。
黑便和血便
黑便,外觀無黑無黑色糊狀。有血腥味的油性光澤黑色大便通常表明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量大於50ml,出血不太集中會形成黑色大便。如果出血比較集中,肉眼可以看到血形成血便,大多數時候血便的紅色容易引起注意,淺黑便常被忽視。
根據便血的情況,我們初步判斷出血部位血,後排便,血色鮮紅,表明出血部位在直腸或肛門,如痔瘡、肛裂、直腸癌。
先排便,然後排便出血,大便像道路瀝青一樣黑,表明出血部位可能在胃或十二指腸、小腸等遠離肛門的部位,懷疑十二指腸潰瘍、胃息肉甚至胃癌。
大便變細
大便形狀突然變細,甚至排便不良,有固定劃痕,持續時間長,應保持警惕,這可能是早期腸癌病變的信號。腸道腫瘤壓迫擠壓大便會導致大便不成形,甚至讓人覺得排便過程很不舒服,擦拭時也不干淨。
改變排便習慣
腸癌患者,早期可能出現腹瀉和便秘交替,特別是中晚期腫瘤增大也會引起進行性便秘,直腸癌患者,也會出現無盡的排便感。如果排便正常,但排便次數突然增加,或長期便秘腹瀉,兩者交替發生,必須盡快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確保腸道健康,避免更嚴重的情況。
腸癌的三大原因?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與直腸癌的發病率密切相關。相關醫學調查顯示,如果一個人的一級家庭成員,如父母患有直腸癌,他一生中患這種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8倍。如果您的直系親屬在50歲以下患有結直腸癌或腹系家族母系家族中有兩人以上患有結直腸癌,建議您每年安排一次腸道檢查。
環境污染也是導致腸癌的因素之一
這是因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生活的日益現代化業化、室內裝修、廢氣污染、農藥濫用等因素導致我們免疫力下降,容易患腸癌。此外,少運動也容易誘發腸癌。以前人體力勞動多,腦力勞動少。現在恰恰相反,人們坐工作、學習還是在家看電視,人是在家看電視,人們都坐著蠕動能力就越來越弱。
飲食因素和致癌物的刺激
研究表明,腸癌的病因與經濟狀況有明顯關系。動物脂肪和蛋白質在飲食中所佔比例高,纖維素含量低,誘發直腸癌的形成。可能與細菌分解產物、動物脂肪代謝產物、腸蠕動緩慢、腸道毒素吸收增加等腸癌有關。因此,積極調整飲食對改善腸道環境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