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二十大特刊|这10年,养老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0月6日,在河北省遷安市黃台山公園,老年人正在練習太極拳。陳儒攝(中經視覺)

  老齡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億萬百姓福祉,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深化養老服務領域「放管服」改革,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出台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政策,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開展養老服務人才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推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養老服務人才隊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養老服務全面快速發展,在頂層設計、基礎建設、功能發揮和服務成效上均取得重大進展。與此同時,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正在加快形成。

  養老服務制度框架不斷完善。1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養老服務政策文件10余件,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台制度90余件、國家和行業標准50余件。養老服務政策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基本成型。

  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10年來,我國不斷強化困難老年人兜底保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農村高齡、失能等困難老年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截至目前,全國有1420萬老年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70多萬老年人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實現省級全覆蓋,惠及近3700萬老年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養老服務供給不斷加強、質量不斷提升。截至目前,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到36萬個、床位812萬多張,床位數是2012年的近兩倍。養老服務市場全面放開,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供給格局逐漸形成。

  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2萬個,佔全國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的88.9%。適老化改造、家庭養老床位、關愛巡訪、時間銀行、老年餐桌等老百姓身邊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不斷推出。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這是千百年來中國老百姓最朴素的心願。10年來,聚焦老年群體「急難愁盼」持續用心用情用力,我國養老服務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但也應看到,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相比,目前我國養老服務供給不平衡、結構不合理、質量不高的問題仍比較突出。各部門各地區將進一步優化養老服務供給,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制度框架,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努力讓老年人都能擁有幸福美滿的晚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慧)

  甘肅甘南碌曲縣社會綜合福利院。 新華社記者 杜哲宇攝

  【我這十年】 

  上海長寧區虹一小區居民陳文花:

  為老中心成了溫暖家園  

  我叫陳文花,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長寧人,2014年搬到虹一小區居住。2019年3月,小區內的虹橋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正式運營,那裡不僅解決了我的一日三餐,還有豐富的文娛活動,同時不定期舉辦老人聯誼會、健康講座等。自從有了為老中心,我天天都去活動。我們為老中心可是上海市的模范代表,上過好幾次電視呢!

  為老中心有三層,整體布局特別方便老人活動。一樓是綜合養老服務點,有助餐點、衛生服務站、護理站、居家養老服務站,還有虹橋街道的「市民美好生活服務站」、養老顧問站、智慧養老微展廳;二樓是虹橋敬老院,有養老床位;三樓是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有日間照護服務,能做康復運動、認知症康復訓練,還能體驗科技助老、助浴護理項目。我們老年人不僅有了自己的活動空間,還能得到無微不至的為老服務。以前不愛出門的老人也願意來中心活動,不愛社交的老人也願意在這裡和大家打成一片。

  這裡飯菜不僅好吃而且便宜,一個大葷菜6元,一個小葷菜4元,我一餐花十五六元吃得可好了。再說看病,老年人都有不少慢性病,我需要配的降壓藥、甲狀腺藥、鈣片等,為老中心的衛生站裡都有。

  我們這裡還有一個「時間銀行」的試點,「小老人」把服務「老老人」的時間積攢起來,等到自己更老的時候,會有新的「小老人」來幫助自己,老人們都主動互相幫助,社區的凝聚力也更強了。你別看我80多歲了,只要身體允許,我就會繼續為其他老人服務。

  聽街道服務辦的工作人員張麗麗說,我們街道是深度老齡化社區,老齡人口佔總戶籍人口的39.45%,為老中心所在的虹一小區老齡化比例更是接近50%,程度深、高齡化、獨居多是這裡的顯著特點。因此,不斷改善養老服務一直是社區工作的重點,為老中心二期新的長者運動健康之家還配備了被動型的適老化健身器材,通過一些智能設備對老人進行實時大數據監測。可以說,提供一站式服務的為老中心,已經成了我們晚年生活的溫暖家園。

  如今,生活在花園般的城市裡,有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真要感謝黨的好政策,小區環境越來越好,老人的晚年越來越幸福,我心裡十分溫暖。(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景整理)

  【我這十年】  

  山東省臨清市彩虹家園小區居民劉英雲:

  助老食堂吃出幸福味道

  我今年74歲,家住山東省臨清市彩虹家園小區,孩子定居外地,目前家裡就我和老伴兩人。因為上了年紀,前幾年燒飯做菜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件難事:自己在家做,兩個人吃不了多少,還費時費力,在外邊吃又怕飯菜不干淨。

  我們老兩口曾經頭疼的「吃飯難」問題現在解決了。這幾年,為了讓老年人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從中央到地方精准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做了很多工作。我們臨清市也結合實際情況建立了社區助老食堂、養老機構助老食堂和餐飲企業助老食堂。截至目前,城區已建成助老食堂6個,可同時容納400多人就餐。

  我和老伴經常光顧的天佑養老院助老食堂,2021年5月開業,距離我家1000多米。這個助老食堂是臨清市第一家面向社會的自建老年食堂,主要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服務,菜價要比市場上低20%至30%。前來用餐的不僅有新華路街道、古樓社區周邊的老年人,也有其他街道的老年人。開業至今,每天大約有近百人在食堂用餐。

  燜餅、獅子頭、紅燒豆腐……食堂取菜窗口上清晰印著一周的菜譜。因為飯菜價格便宜,口味也不錯,如果沒有其他特殊情況,我和老伴的午餐、晚餐都會在這裡吃。算一算,上個月我和老伴兩人共花了1200元錢,這個價格在家門口就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我們感覺還是蠻實惠的。現在,我們幾個老朋友聚在食堂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飯菜的質量,大家都覺得飯菜挺可口,花樣也多,比在家吃的要豐盛,而且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這種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因為有人幫著做飯,還有這麼多老朋友每天可以聚在一起聊聊家常,用現在新潮的話說:我們不再是「空巢」老人。

  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還可以享受上門送餐服務。聽食堂負責人尚軍說,為了周邊社區有助餐需求的老人能吃上熱飯,他們特意與這些老人的家人建立了微信群,每天在群裡發布菜單,統計點單情況後,會把飯菜送到老人家裡。

  助老食堂的建設只是一方面。為了滿足我們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這幾年國家層面出台了很多養老服務政策文件,養老服務日益豐富和完善,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像我們一樣感受到了溫暖。現在,我和老伴兩個人每天到食堂吃飯,吃完飯再和老朋友們一起曬曬太陽、打打牌、鍛煉鍛煉身體,日子過得挺舒坦的。(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慧整理)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