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界人权事业进步贡献力量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五十一屆會議期間,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中國聯合國協會等機構主辦了多場雲上邊會,中外相關社會組織負責人和專家學者圍繞「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立法與高質量發展」「國際人權政治化的風險與問題」「高質量發展與新疆人權事業成就」「保障少數民族發展權 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殘障人士的權利保護」等主題,通過線上線下進行深入交流。
與會嘉賓認為,中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發展道路,將生存權和發展權作為首要的基本人權,在人權保障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與此同時,中國力所能及地幫助世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提高生存權、發展權、健康權等基本人權保障水平,以實際行動為世界人權事業進步貢獻力量。
「中國在保護少數民族權益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
多場邊會上,中國在少數民族權利保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受到與會嘉賓的充分肯定。
浙江師范大學尼日利亞留學生葉蘇雅和莫桑比克留學生歐靜雅日前實地參訪中國新疆,她們對當地各族群眾團結和睦以及政府大力保護、傳承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印象深刻,認為新疆「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
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國立東方大學高級講師哈桑諾娃·菲茹扎·米爾薩別科弗娜結合親身經歷,講述了中國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幸福生活故事。
亞洲生態文明研究與發展研究所首席執行官沙基爾·艾哈邁德·拉邁以新疆人權事業發展為例,介紹了中國在保障人民生存權、發展權方面所作的不懈努力。
泰國前副總理蓬貼·貼甘乍納表示,中國通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數民族語言和文化的權利,並不斷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
埃及科技大學語言與翻譯學院院長侯賽因·伊卜拉欣說,中國是一個堅持民族平等、注重少數民族發展和民族團結的國家,中國改善少數民族地區民生,為維護本國和世界和諧穩定作出了貢獻。
「中國在保護少數民族權益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與聯合國憲章的宗旨是一致的。」巴基斯坦學者馬茲哈爾·阿拉姆說。
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王健表示,新疆人權事業不是發展不發展的問題,而是如何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發展的問題。伴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成功實踐,包括新疆人權事業在內的中國人權事業必將取得更加輝煌的業績。
「體現出中國對環境權利的高度重視」
在多場邊會上,中外嘉賓圍繞環境、發展與人權等議題進行了熱烈討論,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了新思路。
民族地區生態環境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教授龍春林、郭濼、林偉立結合實地調研,介紹了青藏高原地區民族傳統生活方式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情況,講述了當地普通民眾享受生態紅利的故事。他們表示,尊重自然、保護環境是青藏高原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極大提升了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健康與人類發展系副教授塞萊娜·阿邁德表示,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良好的生態環境及文化資源已成為了解青藏高原、保護和促進人類與地球協調發展的關鍵環節。
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秦天寶認為,當前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立法在立法模式、法律原則、管理體制、主要內容、司法保護、法律銜接等方面貫徹了整體系統觀,為青藏高原保護和實現公民環境權益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有利於加強制度設計的系統性與協調性。
「中國在第四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中將環境權作為一項獨立的人權,這體現出中國對環境權利的高度重視。」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常健表示,近年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環境權保障,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
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吳衛星表示,中國近10年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大對環境健康和程序性環境權利的重視,公民享有的環境人權得到了更好保障。此外,中國也正在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立法領域法典編纂研究論證工作,這將為公民環境權利的實現提供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
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阿米塔·辛格認為,權衡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利益是應對氣候變化談判的重要課題,生存權是最重要的人權。
挪威奧斯陸大學教授安娜·瑪麗亞·隆貝格表示,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應注重保護少數群體的權益。
與會嘉賓還圍繞殘障人士的權利保護等展開討論。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亞洲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小林昌之認為,中國積極為殘障人士提供法律援助,使他們能夠及時得到司法保障。
「中國在經濟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啟發了很多發展中國家」
與會嘉賓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內涵豐富,體現了中國為完善全球人權治理體系所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各國應當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平等參與全球人權治理。
中國外文局中東歐與中南亞傳播中心俄羅斯籍專家亞歷山大·庫比什金表示,中國對人權的理解基於對保護人類生命、健康和尊嚴的社會共同追求。
印度新綜合公立大學助理教授賽卡特·巴塔查裡亞說:「中國在經濟領域取得巨大成就,啟發了很多發展中國家。只有實現好發展權,每個人的個人權利才能夠得到保障。」
菲律賓「亞洲世紀」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安娜·馬林博格—烏伊表示,中國順利完成脫貧目標,反映出中國在人權事業上取得的重大進展。
柬埔寨人權委員會委員兼發言人卡塔·奧恩表示,一些國家以人權為幌子干涉別國內政,一味要求他國遵循自己的政治路線,這背離了《世界人權宣言》制定時國際社會的初衷。
國際進步組織主席、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哲學名譽教授漢斯·科勒說,在全球人權議程中,強權政治邏輯嚴重破壞了全球秩序,必須尋求全球正義實現國際社會的穩定與和平。
日本山口大學教授石龍潭表示,誰都沒有資格成為人權判官和教師爺,一些國家以人權問題作為干涉別國內政的工具和借口,這本身就是對人權的侵害,也不利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數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保羅·傑爾包多表示,尊重文明多樣性是文明和諧共生的重要前提,各國應尊重不同文明的獨特性和自主性,摒棄「文明優越論」,開展不同文明間的平等對話,實現真正的開放包容。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世界,但我們不應該因為差異性和多元性而被割裂。」愛爾蘭國立科克大學應用社會研究學院講師費利姆·赫德梅爾說,各國應當加強溝通,擁抱合作,實現包容發展。
美國華盛頓和平與發展研究所主任克利福德·克雷柯夫表示,當前,世界動蕩和變革的趨勢持續演進,尋求合作而非對抗,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願望;深化民間交往和人文交流,方能夯實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