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致中国读者:译成你们的语言使我充满喜悦
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目前其代表作《悠悠歲月》中文版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因為中文版的出版,安妮·埃爾諾在2009年7月16日還特意寫了致中國讀者的信。
以下為節選:
2000年春天,我來到中國,先到北京,後到上海。我應邀在一些大學裡談了自己的寫作。你們的國家——中國,我在童年時就多少次夢想過的地方,我在想象中在那裡漫步,在一些把腳緊裹在小鞋裡的女人、背上拖著一條大辮子的男人當中……當然,在近十年裡,一些影片、紀錄片、書籍,改變了我簡單化的觀點,但只有在這個五月的早晨到達北京的時候,這種由意識形態的偏見和杜撰、虛構的描述所構成的模糊一團才煙消雲散。
我在街道和建築工地的喧鬧中、在偏僻的胡同和公園的寧靜中漫步。我在最新式的高樓旁邊呼吸著平房的氣息。我注視著一群群小學生,被貨物遮住的騎車人,穿著西式婚紗拍照的新娘。我懷著一種親近的感覺想到「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歷史不一樣,但是我們在同一個世界上」。我看到的一切,在卡車後部顛簸的工人,一些在公園裡散步的——往往由一個祖母、父母親和一個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和我當時正在撰寫的、你們拿在手裡的這本書產生了共鳴。
在中法兩國人民的特性、歷史等一切差別之外,我似乎發覺了某種共同的東西。在街道上偶然與一些男人和女人交錯而過的時候,我也常常自問他們的生活歷程是什麼樣的,他們對童年、對以前的各個時期有著什麼樣的記憶。我會喜歡接觸中國的記憶,不是在一切歷史學家的著作裡的記憶,而是真實的和不確定的、既是每個人的又是與所有人分享的記憶,是他經歷過的時代的痕跡。
我的希望是我的小說《悠悠歲月》——譯成你們的語言使我充滿喜悅——能使你們,中國朋友,接觸一種法國人的記憶。一個法國女人的、也是和她同一代人的人所熟悉的記憶,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直到今天的記憶,在各種生活方式、信仰和價值方面,比他們幾個世紀裡的祖先有著更多的動蕩。一種不斷地呈現一切事件、歌曲、物品、社會的標語口號、集體的恐懼和希望的記憶。它根據對從童年到進入老年的各種不同年齡所拍攝的照片的凝視,同樣勾勒了社會的進程和一種生活的內心歷程。
在讓你們沉浸於這些你們也經歷過——也許不一樣——的歲月的時候,願你們能感到,其實我們完全是在同一個世界上,時間同樣在無情地流逝。
——選自人民文學出版社安妮·埃爾諾《悠悠歲月》吳岳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