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舒服的活法: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

最舒服的活法:凡事往好處想,生活往簡單過

最舒服的活法:凡事往好處想,生活往簡單過

往深處思,向簡處行。

林清玄年輕時曾一度走入人生困境,終日精神頹喪。

不得已,他找到禪師,尋求解救之法。

禪師回答:“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

人生海海,命運無法把控,但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的心態。

想開一點,簡單一點,生活就會幸福一點。

余生,最舒服的活法,無非十二個字:

凡事往好處想,生活往簡單過。

1

凡事往好處想,人生就會豁達

最近讀到蔡瀾的一本作品集,裡面提到了他早年的一次工作經歷。

蔡瀾第一次去東京的時候,就碰上了三十多年來最寒冷的天氣。

由於資金不足,他只能租下一間靠近火車軌的廉價小公寓。

公寓由木頭造成,抵擋不了寒冷,到了晚上,蔡瀾只能和衣對著煤氣爐睡下。

一天晚上,他臨睡前,把洗臉的毛巾平鋪在了榻榻米上。

沒想到第二天起來,毛巾早已凍得僵硬。

蔡瀾見此,倒是很想得開,還拿起毛巾當扇子扇了扇,覺得另有一番趣味。

工作的時候,經常要在大雪天裡拍外景。

身上的寒冷可以忍,但腳下傳來的刺骨涼意卻忍不了,很多工作人員只能通過拼命踏步來減少冷意。

蔡瀾想到了一個主意,他向燈光師要來一塊用來反光的發泡膠,將它綁在腳底。

這樣一來,隔絕了冷,又能在雪上留下與眾不同的腳印,心裡不禁又歡樂起來。

吃飯的時候,由於劇組經費有限,飲食上也很簡單。

當時,旅館供應的食物有蜂蛹,還有一整只的蜜蜂。

這些食物,讓眾人紛紛抱怨,不願下口,蔡瀾卻覺得有營養,把它們就著醬油和鹽煮了拌飯吃,還直呼甜甜的,有點肉味。

面對這些常人吃不了的苦,蔡瀾曾說:“一切,都是你想出來的。”

以積極心態生活,就會發現困境之中的美好;以消極心態生活,你只能看見光明背後的陰影。

凡事都往好處想,再艱難的泥濘裡,你也能種出花來。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楊絳被打成“牛鬼蛇神”接受“改造”。

被下放之後,她被安排打掃廁所。

但楊絳卻絲毫沒有反感這一份工作,反而覺得很慶幸。

在她看來,收拾廁所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比如,可以躲避那些無中生有的“造反”由頭;

比如,可以銷毀“會生麻煩的字紙”;

比如,可以擺脫“多禮”的習慣,看見不喜歡的人也可以不用搭理。

所以,楊絳在做著這份工作的時候,並不覺得苦。

這份好心態,也給了楊絳足夠的底氣去對抗那段艱難的時光。

錢鐘書說:

生活是艱辛的,悲觀的人,被淒苦與迷惘困擾;

樂觀的人,從痛苦中尋找樂趣和幽默。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凡事往好處想,以歡喜心成就歡自己。

即便狂風驟雨,也能閒庭信步;縱使坎坷難行,依舊步履不停。

最舒服的活法:凡事往好處想,生活往簡單過

2

生活往簡單過,減去多余的煩惱

曾經有人問藝術家羅丹:什麼是藝術?

羅丹毫不猶豫地說,藝術就是減去多余的部分。

藝術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想要過得幸福,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刪繁就簡。

只有減掉了那些會給我們帶來煩惱、壓力的部分,才能重新找到對生活的掌控,活得坦然自在。

台灣著名美學大師蔣勳,曾在東海大學教過一段時間的書。

那段時間,他除了要給學生們講解課業以外,還要處理各種行政上的任務。

以至於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忙碌,根本沒有時間進行畫畫、寫作。

這樣的生活讓他很是苦惱,漸漸萌生了遠離的念頭。

2014年,他毅然搬到了台東的小農村:池上。

這裡沒有電視,沒有戲院,沒有卡拉OK,更沒有社交應酬。

他每天隨著農民“日出而做,日入而息”。在田園中,尋找生活的靈感,感受人生的美妙。

最舒服的活法:凡事往好處想,生活往簡單過

他居住的宿舍裡,更是除了餐桌、書桌、床鋪,以及一些簡單的行李外,幾乎沒有多余的東西。

這樣簡單的生活,使蔣勳的身體越來越健康,內心也越來越平和。

正是這份所得,讓他有感而發,寫出了細膩朴實的《池上日記》。

《黃金時代》裡有句話說得很對:

人這一生,可以選擇的事兒很少,沒法選擇怎麼生,也沒法選擇怎麼死。

我們能選擇的只有兩件事,這一生怎麼愛,這一生怎麼活。

說到底,生活的選擇權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選擇復雜,注定活得疲憊;選擇簡單,才有時間盈余,去享受精神生活的日子。

作家李筱懿曾跟讀者分享過她的一段經歷。

四十歲之前,她把幸福解讀為“有”:

有錢,有車,有房,有事業。

於是她開始拼命工作,去竭力獲取那些她認為能讓她快樂的東西。

直到40歲那年,勞累過度病倒,她才突然醒悟過來,幸福是“無”:

無憂、無慮、無病、無災。

生活中的“有”都是給別人看的,只有“無”才是生活的常態。

但如今的社會,好多人都像曾經的李筱懿一樣,陷入了一個怪圈。

每天加班加點地工作、掙錢,去滿足自己旺盛的物欲。

但一個欲望滿足之後,人還沒開心多久,下一個想法又躥到了眼前。

如此,循環往復,人為物累,心為形役。

過多的物質,反而成了我們在追求幸福路上難以舍棄的負擔。

海明威說:“在一個奢華浪費的年代,人類真正需要的東西是非常之微少的。”

比如空氣、衣服、飲食和睡眠、這些簡簡單單的東西,反而能調出生活最本真的味道。

人生下半場,願我們都懂得往深處思,向簡處行。

於刪蕪就簡的生活中,修出豐盈的內心。

最舒服的活法:凡事往好處想,生活往簡單過

3

凡事往好處想,生活往簡單過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我居住的小區,有位很有名望的老中醫,醫術高超,為人也很和善。

所以去他那裡看病的人很多,旁邊的大藥房反倒無人問津。

同行的人眼紅,就動起了歪心思。

散播謠言說老中醫用劣質藥材,壓低價格,招攬顧客。

還說有人吃了他開的藥,病不僅沒好,還更嚴重了。

一時間,傳得沸沸揚揚。

有些人心裡也開始犯嘀咕,漸漸地也不往老中醫那裡去了。

熟知他的人想幫他去澄清,但老中醫卻推說不必:

人家詆毀我,也是因為我擋了人家的財路。

況且我這個年紀,看那麼多病人本就力不從心,確實也不在乎多掙那幾個錢了。

現在我每天能種種花草,看看醫書,倒也不失為一件好事啊。

美國作家威爾·鮑溫說:

“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秘訣,其實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這人世間的事,大多不會如你心意。

若想要享受最舒服的人生,那就一定要學會轉換心思。

不要讓糟糕的人和事,擾亂你的腳步和心情。

不要讓繁雜的物和欲,填滿你生活的空隙。

把日子往好了想,往簡單了過,才能活得更自在從容,擁有高質量的人生。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