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清醒:一半是懂了,一半是算了
成年人的清醒:一半是懂了,一半是算了
日子總是要往前走的,
不能老是回頭看。
美國心理學家科亞斯說:“我們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為不甘心而引起的。”
你越是不肯放過的事情,越會讓你失去更多,使自己陷入親手編織的痛苦牢籠中。
生活這道題,無論怎麼解都會有遺憾。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沉默,選擇不說,不是因為無所謂、不在乎。
而是因為我們漸漸明白:如果凡事都要去爭個高下,其實都是在和自己過不去。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一半是懂了,一半是算了。
1
懂了三觀不同,爭辯就算了
宋人蘇舜舉曾講過這樣一則寓言。
森林裡有一只燕子和一只蝙蝠。
在燕子眼裡,日出代表早晨,日落則意味著傍晚。
蝙蝠卻不以為然,它認為太陽落山後,美好的一天才剛剛開始。
它們互不相讓,總是認為對方錯了。
有一次,它們又為此爭論不休,眼看就要打起來了。
這時,路過的貓頭鷹,說了一句話:“你倆一個生活在白天,一個生活在晚上,見過的世界完全不一樣,怎麼可能得出一樣的觀點呢?”
歌德有句名言:
“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兩片相同的葉子;一千個人中,也很難找到思想情感完全相同的人。”
每個人所站的位置角度不同,想法觀點自然也不盡相同。
若一味爭辯,試圖強行說服別人,只是浪費口舌。
2006年,德國漢學家顧彬發表文章,直言當代中國文學粗制濫造,水平低劣。
北大教授陳曉明聽後,立即撰文駁斥,列舉了中國文學近些年的成就。
然而顧彬絲毫不為所動,認定中國文壇就是一潭死水。
就這樣,兩人發生爭論,在公開場合也針鋒相對,但誰也說服不了誰。
正當陳曉明准備與顧彬繼續理論時,系主任陳平原拉住他說:
“顧彬的文學趣味和評價標准都是西方的,你們爭來爭去,不是雞同鴨講嗎?”
聽了這話,陳曉明恍悟,在西方文學觀念的影響下,顧彬根本無法深入理解中國文學。
縱使自己說得再多,也是徒勞。
於是,他便不再回應顧彬,一心投入做自己的研究。
後來,他成為了北大中文系主任。
《人生三修》中講:“智慧成熟的人,會清醒地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所以不會與人爭辯。”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沉浸在自己固有的觀念裡,很難被他人打破、扭轉。
三觀不同,就別再強求對方的認可。
若一味爭下去,不僅爭不出個所以然,更是對自己無意義的消耗。
2
懂了人情反復,執念就算了
白居易有言:“ 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復間 。”
人心總是善變,若對人執念太深,往往讓自己陷入煎熬。
看過民國作家蘇青的故事。
蘇青才情出眾,容貌清麗,在大學期間,她便與未婚夫李欽完婚。
剛開始,李欽對她百般呵護,婚姻生活非常甜蜜。
但隨著孩子的出生,兩人的感情逐漸出現裂縫。
蘇青第一胎生了個女兒,這讓一向重男輕女的婆婆,經常給她臉色看。
丈夫李欽非但沒有護她,反而也跟著冷言冷語。
之後幾年,她又接連生了三個女兒,李家對她的態度更加粗暴。
這時,李欽也經常在外面花天酒地,勾三搭四。
但每次回家,蘇青卻依然對他百般討好,照顧著他的衣食住行。
本以為這樣的舉動,能夠使丈夫回心轉意,沒想到招來的卻是更多的羞辱。
有一次,蘇青向丈夫要錢買米,李欽竟一巴掌摔在她的臉上,說:
“你也是知識分子,可以自己去賺錢啊!”
聽到這樣冷酷的話,蘇青終於心死,主動結束了這段婚姻。
離開李家後,她感到了宛如重生般的輕松,於是重拾寫作。
最終創作出長篇小說《結婚十年》,轟動文壇,成為上海最炙手可熱的寫作大家。
《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裡說:“人最強大的時候,不是堅持的時候,而是放下的時候。”
正是因為蘇青放下對丈夫的執念,才收獲了之後全新的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歷盡了世事滄桑,才明白人性有多復雜,人心有多微妙。
對於生命中那些反復無常的人與事,死死揪住,只能越活越累。
正所謂:一念放下,天地皆寬。
放下執念,剪去心中多余的枝葉,才能種下清涼,收獲內心的恬淡舒適。
3
懂了事過境遷,糾纏就算了
莫言曾在演講中,講過一個故事。
在年少時,由於家裡窮,他經常跟著母親去地裡揀麥穗。
有一次,看守麥田的人來了,大家紛紛逃走,只剩下他小腳的母親被抓住了。
結果,不但麥穗被全部收走,母親還被狠狠地扇了一巴掌,鮮血直沁。
這個場景,一直刻在莫言的腦海裡。
多年後,他和母親逛集市,突然碰見了當年的看守人,那人已白發蒼蒼。
下意識地,莫言想沖上去,母親卻一把拉住了他,輕聲說:
“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母親的一席話,讓他怔在原地,如夢初醒。
人其實還是那個人,但事情早就過去了。
生活中,我們也難免遭到傷害,留下難以愈合的傷痕,無論過去多久總是意難平。
然而事過境遷,過去的終不能重來,時時掛在心間,為難的只是自己。
巴爾扎克說:“人生不能忘記許多,生活便無法繼續。”
以前的事情,不必再追問;過往的傷害,要學會釋懷。
1991年,南非總統曼德拉,在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震驚了世人。
他竟然恭敬地向3個曾經關押他的看守致敬。
然而,更讓世人敬佩的是接下來他說的這句話:
“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正是這種既往不咎的胸懷,使得曼德拉受到無數人的擁戴,最終成為一代偉人。
季羨林老先生在《一生自在》中說:
“如果總是糾纏,那麼痛苦會時時刻刻都新鮮生動,時時刻刻劇烈殘酷地折磨你,不如淡漠、再淡漠、再淡漠。”
那些令我們不甘的事,終究已成過去;那些曾經怨恨的人,終究只是生命裡的路人。
日子總是要往前走的,不能老是回頭看。
世事猶如書籍,一頁一頁翻過去了,才能接著書寫新的篇章。
4
懂了自身平凡,逞強就算了
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讀書的時候,為那些基礎和自己差不多的人,進步速度比自己快而焦慮;
工作後,看到別的同事比自己更快升職加薪,而感到沮喪。
踏入社會,又對那些年紀輕輕卻已功成名就的人感到羨慕和嫉妒。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別人很容易就能成功,自己付出加倍努力,也永遠追趕不上。
直到被壓得喘不過氣時,才逐漸認清,自己是個普通人的事實。
電影《你好布拉德》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主人公布拉德,工作踏實努力,雖不算功成名就,但也衣食無憂。
妻子在政府部門任職,兒子即將步入大學,生活圓滿幸福。
可在一次同學聚會後,布拉德卻陷入崩潰的邊緣。
他看到昔日同學一個比一個光鮮亮麗,傑森乘著私人飛機全世界飛,而比利年紀輕輕就在海灘上過著退休的生活。
回顧自身,他瞬間覺得自己前半生的奮斗一文不值。
為了趕上那些富豪同學,布拉德開始拼命工作,開始各種投資。
結果,他非但沒能取得預期中的成功,反而將原本正常的生活,弄得雞飛狗跳。
後來,布拉德踏上一場救贖之旅。
在旅途中,他意外發現傑森的私人飛機是公司租來的,財富自由的比利身體狀況不盡如人意……
他這才明白,人人都有不為人知的苦衷,與其跟自己較勁,不如接納平凡的當下。
影片結尾,布拉德重新過上之前的日子,生活漸漸恢復了平靜自足。
想起朴樹在《平凡之路》中唱道:
“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人這一生最難的修行,就是選擇與自己和解。
那些得不到的名利,追不上的野心,就算了吧。
保持平常心,再普通的人,都能在平凡的人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微光。
▽
看過一段話說:
“不愛計較,不是沒心沒肺的表現,而是經歷了極壞的考驗,見過極好的繁華,學會了順其自然,不勉強自己,也不為難別人,盡心盡力做好自己就行。”
生活本來就充滿不易,我們沒有必要為難自己。
遭遇爛人破事,少些爭辯糾纏,面對是非艱難,別再計較逞強。
成年人的清醒,不過就是一邊慢慢懂得,一邊學會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