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應是央行的專屬資產?加密貨幣結構性缺陷凸顯

最近,國際清算銀行(BIS)在《2022年年度經濟報告》中得出結論:加密貨幣的“結構性缺陷”使其不適合作為貨幣體系的基礎,各國央行正熱衷於研發自己的數字貨幣。

加密領域最近的動盪提醒了金融安全的脆弱性,同時加密貨幣更深層次的結構性缺陷也已經凸顯。有分析師稱,Terra崩潰和加密熊市是“加密寒冬”開始的催化劑,然而過度關注價格轉移了人們對加密中更深層次的結構性缺陷的注意力。

數字貨幣應是央行的專屬資產? 加密貨幣結構性缺陷凸顯

加密貨幣的缺陷

報告表明,加密貨幣主要有兩個缺陷,即需要“名義錨”(鎖定物價水平的名義變量)和過度“碎片化”。人們對“名義錨”的需求是指加密貨幣需要與美元等法定貨幣掛鉤,這表明加密行業仍然需要中央銀行來提供可信度,高度揭示了加密貨幣現存的結構性缺陷問題。

此外,加密貨幣的過度“碎片化”會加大與法定貨幣“爭奪霸權”的機會。報告分析:法定貨幣具有強大的“網絡效應”,意味著越多的用戶湧向法定貨幣,加密貨幣所吸引的用戶就越多。系統可能就會面臨“不可能三角”困境,即可延展性、安全性和低成本可能無法同時滿足。

數字貨幣應是央行的專屬資產? 加密貨幣結構性缺陷凸顯

央行數字貨幣

事實上,這並非國際清算銀行第一次對加密貨幣風險發出警告,早在2021年BIS就曾指出:比特幣可能將“完全崩潰”,加密行業以及更廣泛的非銀行金融部門威脅到金融穩定,需要進行“系統性監管”。此外,BIS總經理Agustin Carstens稱:“如果需要數字貨幣,中央銀行應該是發行它們的人”。

數字貨幣應是央行的專屬資產? 加密貨幣結構性缺陷凸顯

因此,該報告預測區塊鏈會在未來的貨幣體系中將有一席之地,任何系統都應該將新技術能力與中央銀行貨幣的優越性融為一體,並指出區塊鏈上的自動執行金融合約將使金融機構之間的交易超越傳統央行儲備媒介,同時區塊鏈分佈式賬本系統上存款的標記化將實現新的交換形式,可能會開闢一系列新的金融服務。

數字貨幣應是央行的專屬資產? 加密貨幣結構性缺陷凸顯

總結

目前來看,加密貨幣並不具備貨幣的基本功能與屬性,同時結構性缺陷可能會對金融安全造成威脅,數字貨幣或許應是中央銀行的專屬資產。

可以預測,央行數字貨幣在未來的貨幣體系中將會發揮關鍵作用,同時區塊鏈技術也將為以央行貨幣為基礎的體系創新提供更堅實的基礎。

友站推薦,「借錢」服務 「私人小額借款」找安貸,「線上借貸」安全快速沒煩惱 「快速借錢」首選 「安貸 」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