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的70后,要学会“破窗效应”了
五十歲的70後,要學會“破窗效應”了
01
在展開話題之前,看一幅圖:拆除煙囪。
看到煙囪被拆除的樣子,你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悟:建立煙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甚至幾年的時間;維護和使用煙囪,耗費了幾十年的時間。煙囪拆除的時間,很短;倒下去的時間,也許是十多秒。
深度思考一番,你就會發現,作為一個70後人,辛苦了幾十年,熬過了很多的苦。從啟蒙到大學、高中、初中畢業;從貧困走向富有,從農村來到城市,或者在農村扎根,找到致富的門路。這就是類似建立和使用“煙囪”的過程。
如果你不能穩住自己,那麼未來的人生,可能會功虧一簣。
一個人要成功,千難萬難,但是要失敗的話,可以是“一瀉千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能小看,需要防微杜漸。
學者詹姆士·威爾遜和喬治·凱林提出,如果生活中不良的現象被放任了,那麼以後就會“變本加厲”。就像一棟樓,有一個窗戶被破壞,並沒有及時修復,導致大家認為,這是一棟“爛樓”,從而繼續破壞窗戶,還有人在樓裡做惡毒的事情——這就是“破窗效應”。
70後的我們,一晃就五十歲了,想要讓自己的後半生,立於不敗之地,就要避開“破窗效應”。前半生要“拼命”,後半生要“惜命”。把破窗效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讓自己安度晚年。
02
第一,人品不好的人向你借錢,一開始就要拒絕,避免無休止地索取。
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要得罪一個人,和某個朋友斷交,最好的辦法,就是向他借錢,或者借錢給他。”
本來,借錢不是奇怪的事情,畢竟,誰都有難處,但是人品差的人,不管他活得多難,也不要同情。
我的一個初中同學,在二十年多前,借了一千塊錢。到現在,他也沒有還錢的意思,還說:“不就是一千塊錢嗎?”
是啊,現如今,一千塊錢真的不多,但是二十年多前,一千塊錢就可能是兩個月的工資。
我剛剛去東莞打工的第一年,月薪就是五百多。可想而知,一次借錢,對人際關系的傷害有多大,對自己的生活有多大影響。
有人說,有錢就是最大的底牌。其實不是這樣的,真正的底牌,是人品。
當我們來到五十歲的時候,存款有一些了,生活也變得好很多了,但是錢不要亂花,千萬不要給人品差的人,不管他是誰。
把借錢的口子堵住,你會因此得罪一些人,但是你要相信:能夠得罪的人,都是人品不太好的人。最重要的是,你辛辛苦苦二三十年,自己存錢,最踏實。
03
第二,夫妻的情感裂痕,要立即修復,不要坐等“變好”。
“少年夫妻老來伴”,這句話是老輩傳給我們的。
在我們年輕的時候,看到父母攜手渡過老年生活,很羨慕,也很放心。
現在,我們需要重復老一輩的生活了。想要再一次戀愛,重新組建家庭,不是不行,而是千難萬難。
有人這樣評價70後的愛情:不在乎彩禮,不說城裡有沒有房子,只要點頭同意了,就是一輩子的誓言。
可是你不珍惜愛情,那個對你“許諾”的人,會寒心離開。余生,沒有了老伴,你的生活就難了。花錢可以買到一句“喜歡”,但是這幾句話不會永恆。
按理說,五十歲開始,要修復愛情之中的裂痕。讓“破窗效應”逆行。
比方說,曾經吵吵鬧鬧的夫妻,現在要換位思考,學會閉嘴,讓生活安靜下來;曾經鬧過離婚的夫妻,不要再說離婚的話題了;沒有錢的夫妻,也要想辦法一起賺錢,為養老考慮了。
04
第三,內心深處的惡念,要使勁掐斷,千萬不要自甘墮落。
人這一生,總有那麼幾件齷齪的事情發生。
小時候的我,會把亂七八糟的紙條,用透明膠貼在同學的後背,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如果班裡有很老實的同學,被人欺負了也不敢回話,那麼欺負他的人會越來越多。當然,少年時候的頑劣,在長大之後,就收斂了。
有一部分同齡人,因為家庭教育不到位,或者因為自律能力很差,長大之後變成了“小人”,甚至有牢獄之災。
五十歲的我們,不再是農村裡的那個頑童了,不能童言無忌。任何事情,都要承擔責任。
如果你現在還常常做壞事,一旦被“抓”,後半生就注定晚景淒涼。壞人要悔過,好人要抵制惡念。
當然,對自己也不要有惡念:錢不要大手大腳地花,不過奢靡的生活,不胡思亂想,不要有欲望。
05
第四,人生的歸途,要早做打算,別等六十歲了才開始重視。
年輕人喜歡“到時候再說”。慢慢來,等事情到了那一步,自然會有辦法。“船到橋頭自然直”的道理,很容易懂,也可以做到。
作為五十歲的人,就不一樣了。因為以後的身體狀況、精力等,都不會如年輕人那麼好。從而不能逞強,要早一點安排好退休之後的事情。
如果你沒有准備退休金,那就更要早做打算了。畢竟,你不會一直年輕,也不會一直在職場。
我的姨夫,在五十八歲的時候,才想起:自己只繳納了九年職工社保,以後要退休,就要續交很多年的社保。
為了這件事,他很為難。畢竟,沒有退休金的話,他會心裡慌亂,如果要退休的話,需要過六十歲之後再說。
我們不再是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莽漢了,而是別人眼裡的“爺爺奶奶”了。
把養老金、存款、房子的事情搞清楚。不要拖下去了,你一直拖著,到了六十歲的關口,破窗效應就會特別明顯。
06
根據五十歲的年齡特點,反制“破窗效應”,要從生活的細節入手,建議你做到幾點。
其一,每天反思自己,看看自己到底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對,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家裡多了一筆不必要的開支、說了生氣的話等等,都要納入反思的范圍。
其二,要和家人多溝通,互相提建議,從而形成善待余生的共識,大家都有奔頭。兒女的工作情況,未來的安排,年邁的長輩要怎麼贍養,家庭矛盾如何處理等,說開了,大家就心中有數了。
其三,堅持過簡朴的生活,把自己當成“農村人、山裡人、窮孩子”。不要有“暴發戶”的行為。
其四,要學會“自愈”,不要把過去的傷疤揭開看。人生走了很多彎路,遇到很多爛人爛事,都不要計較了。
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的人,能夠活成今天的樣子,可以說是“使出洪荒之力”了。
一路上,有喜事,也有破事。因此,隨身帶著“修復劑”,在破敗的地方,修修補補,雖然不能完美如初,也能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