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檢時,這3種令醫生非常「反感」的行為,孕媽媽能避則避

孕期必須做的事情之一便是產檢,且它是優生優育的關鍵之一。根據一般醫學要求,整個孕期裡需要做的產檢次數共8至11次,若是孕媽媽或胎兒出現異常,產檢次數還會有所增加。

這也意味著,孕媽媽們在孕期裡與產科負責產檢的醫生經常打交道,因而也衍生出不少需要注意的事情。它們甚至關乎產檢能否順利進行或結果的準確性。

今年35歲的小敏好不容易順利懷孕,全家人都開心不已,婆婆甚至在剛得知她懷孕的消息便立即從老家趕到北京照顧她的飲食起居。

不過,或許是年紀比較大了,加上此前身體也不算很好,所以小敏在孕期第二個月的某一天突然感覺腹痛,還有一些血絲排出,嚇得她與婆婆連忙趕到醫院檢查。而醫生經過B超等一系列檢查後發現,小敏曾做過人工終止妊娠手術,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人L」手術,連忙詢問她以往的生育史。

沒想到,小敏看了一眼婆婆後矢口否認:「醫生,我是第一次懷孕。」婆婆也作證:「對呀,她調養了幾年才懷上的呢。」

醫生聽到後又做了一次複查,但結果還是顯示小敏有過人L經歷。細想了一下,便支開了老人,只剩她與小敏後又問了一次。這時小敏才承認,礙於婆婆在場,她才沒有說出1年前,因身體原因導致胎兒停止發育的事情,她與丈夫因擔心老人受不了打擊才故意隱瞞。

「你的子宮都沒恢復完全,又屬於高齡產婦了,不應這麼急著懷孕的,現在趕緊住院保胎吧,為了你和寶寶不要再隱瞞其他事情了,耽誤治療時間怎麼辦」,醫生十分無奈地說到。小敏聽到後也是一陣後怕,若不是醫生支走婆婆,自己估計還需要強忍著疼痛說謊,後果不堪設想!

其實,像小敏這樣的事例在產檢時並不少見,而這也是許多產科醫生討厭的情況。因為病人瞞報自身情況,往往會對醫生的判斷產生極大影響,耽誤了醫治時間與效果,這是所有醫生都不希望看到的結果。所以,為了自己與寶寶的健康,孕媽媽們在產檢時,切不可做一些影響醫生的事情

產科醫生產檢時最討厭的3種表現,希望孕媽媽們不要做表現一:謊報、隱瞞病情

「諱疾忌醫」是醫生們最怕也是最討厭的行為,而在產檢中謊報病情、隱瞞既往病史亦是產科醫生產檢時最排斥的事情。

尤其是隱瞞以往的生育史、流產經歷等,雖說醫生可以通過精密的儀器檢查出孕媽媽有過流產經歷,但也未必能判斷出當時的緣由以及具體的時間。

畢竟,一些孕媽媽經歷過人l手術後,子宮內膜受損,若是還未修復的情況下再次懷孕,受精卵著床並不穩,繼而出現胎盤前置,甚至是流產的不良後果。

所以,醫生會非常重視孕媽媽的生育史,這並非想探查隱私,而是為了保證母子平安。

表現二:不遵醫囑

同樣令產科醫生非常反感的表現就是「一問三不知」,對醫囑絲毫不上心。如為滿足口欲不顧醫生叮囑不要吃太多寒涼食物,出問題了才知道嚴重性。

又或者是醫生問起日常作息、飲食情況、以往病史等通通以「不知道」、「記不清」為答案,這樣只會嚴重影響醫生的檢查以及判斷。

表現三:滔滔不絕問問題

產科一直被譽為「四季青」,即就診的病人絡繹不絕。如果孕媽媽在醫生已經明確表明一切正常,已完成產檢的情況下還是一直糾纏,問一些瑣碎又不重要的問題。這只會耽誤醫生為其他孕媽媽產檢的時間,增加醫生的工作量。

其實以上幾個表現在產檢是比較常見的,這也導致不少孕媽媽覺得產檢的醫生「態度差」、「不敬業」等。殊不知,自己在無形中已經錯而不自知,不僅耽誤了自己,也妨礙了醫生的正常工作。

所以,孕媽媽們若是想通過產檢解答自己迫切想知道的問題,又或是保障自己與寶寶的健康,一定要了解產檢的注意事項。

產檢時孕媽媽們如何做才是正確又高效?1.提前準備好想要了解的事情

根據衛健委發布的數據,僅2020年我國產檢率就達到了97.4%,這還是全國新冠疫情最嚴重期間的佔比。

可見,產科醫生每天需要進行產檢的工作量多麼龐大,他們的每一分鐘都是非常珍貴的。所以,孕媽媽在每次產檢前,最好能提前將想了解的問題準備好,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向醫生提問,節省彼此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應提前了解哪些問題即使詢問醫生,也不會得到答案,所以直接刪除。

2.如實交代病史

對醫生開誠布公,如實交代自己的病史,不僅利於醫生檢查、判斷的準確性,也能利於孕媽媽與胎兒的安全。不管是病史、過敏史還是生育史,要信任醫生的專業態度,他們並非出於探究病人隱私作為出發點,同時也會謹遵職業操守,絕不透露病人隱私。

如果孕媽媽害怕自己產檢時因緊張而暫時想不起病史,不妨在家時先認真回想並做好記錄,以免遺漏。

3.對醫生要完全信任

婦產科有一句話廣為流傳,那就是「最希望你能母子平安的,便是你的主治醫生」。即每一位醫生為了病人的平安、健康都在全力以赴。因而孕媽媽在產檢時,面對醫生的安排與結論,應給予最大的信任。

碎碎念:

每一位孕媽媽都需要經歷產檢,為了能獲得最準確的檢查結果,以及不會因醫生不耐的態度影響心情,在產檢前還是應了解相關知識。只有這樣,才不會犯錯而不自知,耽誤了自己,也影響了醫生。彼此體諒、信任,才能一同完成優生優育、醫患和諧相處的完美狀態!

借錢好夥伴

想了解借錢知識線上借錢速借網當鋪 車貸等各種服務都有。私人借款 借貸服務小額週轉,找安貸網銀行貸款融資周轉紓困服務找立借網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