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和外孫同時考上大學,給孫子5萬,卻只給外孫8千,女兒氣炸:以後養老別找我
孫子和外孫一樣嗎?
要在以前,想都不用想,回答一定是:不一樣。
而現在,答案可能就沒有那麼統一了,大部分地區依然覺得孫子是「親孫子」,
外孫到底是別人的孫子,當然不一樣。但是在少部分地區,
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認為不管是孫子還是外孫,
都是子女的孩子,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就是一樣的。
不過,如果老人認定孫子和外孫不一樣,子女還真的沒有辦法。
孫子和外孫子同時考上大學,老人區別對待
昨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問答,題目是,孫子和外孫同時考上了大學,
老人給孫子5萬,給外孫8千,這合適嗎?
內容是說,兩個孩子一起考上了大學,老人說為了慶祝兩個孩子都考上大學,
叫兒子和女兒一家人來吃飯,在大人準備飯菜的過程中,老人給了兩個孩子一人一個紅包。
飯後各自回家,媽媽看了兒子的紅包,一共是8千元,就問兒子給了哥哥多少錢,兒子說給了哥哥5萬。
當這個媽媽聽到「5萬」以後,心裡非常氣憤,同樣都是孩子,哥哥家的孩子就多給了好幾萬,這偏向也太明顯了。
她也沒有找老媽理論,因為老媽從骨子裡就向著哥哥和孫子,即便她去理論也不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結果。
可是之前都是小事,還沒有那麼明顯,從這件事之後,她就經常找借口不回家吃飯。
這讓我想起來我老家的一個親戚家的事情,老人每次給壓歲錢都是多給孫子2000塊,
後來女兒質問老媽:為什麼這麼偏向。老媽說: 因為我孫子是張家的人,你兒子姓李。
從那以後,女兒就不再帶孩子回家過年,大年初二回趟家,送完禮直接走人,
父母還經常埋怨女兒心裡沒有他們,埋怨外孫長大了,心裡沒有老人了,並說果然不是親孫子。
明智的父母,不會表現的太明顯
父母可能會說,我養大了你,你就應該感恩,即便我對你的孩子不好,你也要報答我的養育之恩。
沒錯,父母養大子女,就是對子女盡到了責任,子女就應該知道感恩。
在沒有對比的前提下,子女不會在乎父母是不是對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有了對比,
比方說父母對兒子家的孩子百般疼愛,但是卻經常忽視女兒家的孩子,這就會引起女兒的不滿。
天下的父母都是以孩子為中心的,誰也逃不過這一點。
當老人忽視自己的孩子,偏向哥哥弟弟的孩子的時候,矛盾本身就產生了。
矛盾本來就產生在有對比的情況下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尤其能夠表現在親情方面。
老人花了8千塊,結果還得罪了女兒,包括後來提到的案例,
每年過去老人都要拿出成幾千幾萬的壓歲錢,結果就因為差額,徹底得罪了女兒。
可笑的是,有的老人並不會找自己的問題,反而會跟外人講
「應驗了一句話,到底是孫子孫女才是自己人,外孫子外孫女都是外人。」
如果這些話再傳到女兒耳朵裡,那矛盾就是剪不斷理還亂了,沒完沒了。
明智的父母不會只重視男孩,對後代子女一視同仁
見過很多和諧的大家族,這些大家族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家族中有一個非常智慧的老人做後盾。
因為有一個智慧的老人,家族中的年輕一代人相親相愛,互相幫襯,彼此關懷。
老人對待兒女、以及孫子輩的孩子,都是一視同仁,不會重男輕女,不會重視孫子輕視外孫子。
其實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來看,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子,不管是孫子還是外孫女,
都是老人的後代,只要老人用一樣的態度對待,孩子們對老人只有感恩的份。
相反那些存在各種矛盾的家庭中,老人總是清楚地站位,要麼因為向著女兒得罪了兒子,
要麼因為向著兒子得罪了女兒,要麼因為不能同等對待孫子和外孫,引起子女的不滿。
最後傷害的還是自己和子女之前的情分。
嫉妒和怨恨都是在「愛」的前提下產生的,正是因為有希望,才更容易失望,
所以做父母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子女們各自成家立業,就更要重視「一碗水端平」,
別在子女那裡留下口實,一旦子女對父母產生了一定的想法,關系就很難回到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