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格局越大,越喜欢做这几件小事
一個人的格局越大,越喜歡做這幾件小事
01
有句話說得好:“一滴水,也能折射出一個世界。”
通常,我們認為,格局大的人,站得高,看得遠。
事實上,萬丈高樓,起於夯土,再大的格局,也是一件一件的小事累積而成。
因此說,一個人的格局越大,越喜歡做這幾件小事。
02
第一,贊美那些有過錯的人。
宋朝時,邯鄲有一個禪師,名叫雲水。
在當地的一個村莊裡,有幾個調皮搗蛋的少年,每夜裡,都扮鬼嚇人。
當地的群眾,都很害怕,生活不得安寧。
有一天,禪師走到村莊裡,獨自靜坐。有“鬼”忽然伸出手,抓住了禪師的頭。還發出了怪叫。
禪師紋絲不動,繼續靜坐。
村裡人問:“怎麼你不害怕啊?”
禪師笑著說:“哪有什麼鬼?我只知道,有一只溫暖的手,輕輕地拍打了我的頭。”
“溫暖”兩個字,迅速傳到了少年的耳朵裡。他們從此改邪歸正,變成了溫暖的人。
贊美是一股力量,可以推著一個人向前走。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暗示效應”。也就是說,你給別人一些美好的暗示,別人就會朝著美好的方向去思考和行動,從而帶來成績和快樂。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當你堅持贊美別人的時候,你的言語會變得溫和,你也會遇到很多的好人,從而做任何事情,都會更加容易。這一切的起源,是因為你包容了“假、惡、丑”,弘揚了“真、善、美”。
03
第二,把痛苦留給自己,把福氣留給別人。
說起貝多芬,你一定會想到很多的交響曲,耳邊有柔美、鏗鏘的旋律。
可是,貝多芬卻是一個多災多難的人。他年輕時,生活卑微,後來耳朵聽不到聲音,愛情之神也沒有光顧他。
令人佩服的是,貝多芬沒有把痛苦帶到音樂裡。只要坐下來創作,所有的痛苦就忘記了。
美好留給別人,痛苦留給自己,這是不符合“人性”的。因為,人的本能,會“趨利避害、自私自利”。
俗話說:“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把幸福送給別人,看似愚昧,其實是讓幸福成幾何式的增長。你送出去的一切,會以另一種方式,回到你的身上。
就像貝多芬一樣,獲得了無數的贊譽,也闡釋了生命的意義。
04
第三,做事有規劃,慢慢來,不著急。
富人曹德旺說過這樣一段話:“很多年輕人,今天開了店鋪,明天就要變成上市公司,後天就變成首富。可是,一個人是三十歲就變成了首富,以後還能做點什麼呢?”
“慢工出細活”,這是老祖宗留下的道理。如果一個人直接就沖向了頂峰,不僅會錯過路上的風景,還會因為走得太快,導致沒有扎實的根基。
一個人的格局,應該是一輩子去成就的事情,從來不是一年兩年就完成任務了。
做好長期計劃,然後在具體行動的時候,做好每一步的計劃。慢慢走,雖然速度不快,但是少走很多彎路,並且從來不會迷失方向,反而走得更遠。
05
第四,熱愛學習,和“智慧”打交道。
農村有句土話:“再冷的石頭,坐上三年也會暖。”
如果你是一個謙虛好學的人,那麼你就會發現,自己學的東西越多,越是無知。
一個人的格局再大,也不會超越一個群體的格局。因此,只有把自己融入到群體之中,收集智慧,才能成大事。
理想在前方,智慧就是墊腳石。因此,你要捂熱那塊“墊腳石”。
《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他四五十歲的時候,常常去民間收集故事,把自己寫的故事,反復修改。因此,他成為了一個文學家。
取千家之所長,你就諸事可成。
06
第五,處處讓步,容得下所有人。
看過一條消息,家住台州市黃岩區嶼頭鄉的戴漢順和朱冬娟夫婦,開著電動車出門,不小心撞到了老人徐桂花。事情過後,徐桂花把戴漢順夫婦告了。再後來,徐桂花發現,對方的家庭很窮,一心軟,就做出了退讓。關於賠償的事情,只能慢慢來。期間,他們像親戚一樣走動。
做人如水,退一步為高,讓一步為寬。不同的待人方式,體現了不同的格局。
每個人都會犯錯,也會有怒火。學會將心比心,就會發現,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事情就容易解決了。並且,你走進了別人的內心深處,也就會感動別人。
都說,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如果你容不下別人,還談什麼“心大”呢?唯有與人握手言和,低頭一笑,表示友好。
07
第六,把“羞辱”當成一種體驗。
《三國演義》裡,有這樣的畫面:諸葛亮和司馬懿對戰,司馬懿連續很多天都不出戰。諸葛亮為了激怒司馬懿,送了女人的衣服給他,笑他是一個膽小的婦人。
司馬懿把衣服穿上,並不覺得難為情。
古人說:“士可殺,不可辱。”
面對羞辱,人就會憤怒,並且做出極端的行為。只有那些格局大的人,才能理智對待。要知道,被羞辱的時候,恰好要“忍辱負重”。
學會不生氣,就能氣死人。人生中,任何事情,都是一種體驗,太較勁了,難受的是自己,幸福的是別人。
08
做人,不僅要登高望遠,還要一路走穩。
人生路,看似漫長,其實是一言一行累積而成的。
格局,看似漫無邊際,其實始終離不開簡單的生活,就像一日三餐一樣,擠進了生命深處。
格局越大,心胸越開闊,高樓大廈在懷裡,一縷清風、一株野草,也在懷裡。
願你我,懂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大小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