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争,都争不过天道
你怎麼爭,都爭不過天道
01
我們常常說,天意難違。
可是,什麼是“天”呢?什麼是“天道”呢?
《墨子.天志上》有言:“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
按照古人的說法,順從了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律,幫助了天下百姓致富,就是和天道同步發展,因此,你可以順勢而起,體現“得道者多助”的規律。
反過來說,一個人為所欲為,極度自私,常常做狂妄的事情,就會被天道懲罰。
天道,就是萬物的規則、本性。
如果一個人要贏得人生,就要悟透“爭其必然、順其自然”兩個詞語,凡是順從天意的,就積極爭取,違背天意的,就停止爭執,反其道而行之。
02
你放縱了人生,“天”就會懲罰你。
有一個故事,叫“烽火戲諸侯”。
西周時期,褒姒成為了周幽王的寵妃。褒姒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讓周幽王廢除了太子宜臼。導致太子不得不離開鎬京,寄居在外公申侯家。
褒姒得寵了,擺出一副冷面孔,讓周幽王左右為難。周幽王靈機一動,讓手下的人點燃了烽火台,所有的諸侯看到烽火,從四面八方趕過來。因為烽火就是“遇到了外敵”的信號。
褒姒看到大家著急的樣子,大笑不止。
就在褒姒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時候,申侯聯合犬戎,攻破了鎬京,諸侯們把宜臼立為天子。周幽王死在驪山之下,褒姒被犬戎擄走......西周結束了,東周開始了。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幽王以褒後故,王室治多邪,諸侯或畔之。”
一個人的天性,本就是善良的,但是很多人卻走向了惡毒的極端。還以為,以暴制暴,能夠贏到最後。
平時,我們常常遇到一些無惡不作的人。他們得逞的時候,耀武揚威,但是他們最後的下場,肯定是“拍手稱快”。
一個人身上,惡毒的力量越大,說明他和天道越來越遠了,終有一天會激起公憤,從此被“踩在腳下”。
有一句耐人尋味的話:“種風的人,收獲的是風暴。”
同理,缺德的人,收獲的是惡報。這就是逆天者亡的真實體現。
03
你付出了汗水,“天”就會給你回報。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樣的道理,每個人都懂得。但是很多人卻認為:汗水流了不少,收獲卻不盡如人意,甚至沒有收獲。
比方說,一個讀書的少年,堅持了八九年,但是最後連大學也沒有考上;一個打工者,奮斗了十多年,仍舊是普通的打工者,一點地位都沒有。
為什麼有的人,付出了汗水,卻沒有回報呢?一方面是汗水不夠多,一方面是誤讀了“成功”的概念。
清朝時,有一個叫苗先麓的人,一直努力讀書,但是他對科考不熱衷,也不喜歡賦詩寫文,只愛好文字音韻。他的愛好越來越突出的時候,得到了語言學家王念孫等人的賞識和推薦,從此聲名大噪。
苗先麓到了六十歲之後,還在研究自己的愛好,寫了《說文聲讀考》《集韻經存韻補正》等書。最後,他也被認定為語言學家。
晚清名人曾國藩對他點贊:“大隱東方朔,著書揚子雲。”把他比喻成西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東方朔,如此贊譽,已經足以證明一個人的成功了。
真正的成功,不是用金錢和地位來衡量的,而是看一個人對社會有什麼貢獻,留給了後輩什麼。或許,精神上的傳承,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成功。
比方說,雷鋒精神,讓我們找到方向;白方禮老人的善舉,給老年人很多的啟發,給社會很多的感動。
上天讓一個人成功之前,必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因此,很多人一輩子都在“飢餓、勞頓”之中,但是他們的志氣沒有改變,因此被認定為成功。
04
你很努力,但不強爭,“天”就會讓你善始善終。
孔子有言:“時也命也,慎始善終,盡人事,聽天命。”
孔子年輕的時候,想了很多辦法,希望能夠在官場上,大展宏圖。因此他做了魯國的大司寇,並伴隨魯定公出使齊國,結下盟約。
齊國擔心魯國過於強勢,於是送了一些美女和良馬給魯國,魯定公沉迷在享樂之中,加上孔子的思想和一些大臣們不一樣,帶來了矛盾,他選擇了讓位。
後來,孔子帶著弟子周游列國,並用心教學,因此“桃李滿天下”。直到今天,我們還能記住孔子的話。同時,很少有人記住魯定公了。誰贏了,明眼人都知道。
古人說:“不爭而善勝;無用即為大用。”
一棵歪脖子樹,因為不被木工喜歡,因此保存下來了,變成了參天大樹;一個顧家的人,在愛人面前,常常低頭,表面上輸了,其實是維護了家庭的和睦,夫妻恩愛到白頭。
順從天意,積極避開矛盾的人,見證了一句諺語——退步原來是向前。
05
《道德經》有言:“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一個人很厲害的時候,就不去傷害別人,反而把自己隱藏起來,鋒芒沒有了,反而能夠被大家追捧,形成眾星捧月的格局。
一個人不夠強勢的時候,不去和高人爭執,而是自己積極作為,久而久之,自己也會變成高人。
記住,“舉頭三尺有神明”。你所做的一切,天知地知;你只要不輸掉心情,不輸掉人品,失去了大量的物質,仍舊是贏家。
每天出門,抬頭看天,但行好事,無愧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