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身体自律更重要的,是情绪自律
比身體自律更重要的,是情緒自律
一個失落的靈魂能很快殺死你,
遠比細菌快得多。
芬蘭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召集700名參與人員,收集他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身體各部位的變化。
並根據身體變化的不同,制成了一份軀體感知地圖。
地圖通過色調的冷暖,來展示不同情緒下,身體能量被激活或者被抑制的分布狀態。
當一個人幸福的時候,整個人形都偏向於暖色調,代表著整個身體的能量處於被激活的狀態;
而當抑郁悲觀時,人形則顯示冷色調,身體的能量處在一個被抑制的狀態。
若長期處於不良情緒中,會妨礙機體功能的正常調節。生理學家巴浦洛夫也說過:
一切頑固沉重的憂郁和焦慮,足以給疾病大開方便之門。
做不好情緒管理,買單的終歸是我們自己。
正所謂,事從心中起,病從憂中生。
惜命的最好方式,不在於養生,而在於情緒自律。
1
克制易怒的脾氣
西方有一句諺語是這樣說的:不煩惱,不生氣,不用血壓計。
止不住的怒氣,會破壞機體平衡,讓疾病更快地找上你。
倫敦大學學院的一項研究也顯示:
哪怕只是幾分鐘的爆發也會讓血壓和心跳急速上升,使得心髒病發作的可能性提高19%。
可以說,每一次克制不住的脾氣,背後都藏著對身體的多次磋磨。
自媒體作者@緘默人曾分享過一個故事。
社區管理員老張主要負責巡查社區環境。
某天晚上在攤位擺放區巡查時,他發現一個攤販將菜筐擺在下面的通道上,影響了別人的通行。
於是老張要求攤販將菜筐收回去,但對方並未搭理。
老張便自己動手,把菜筐推了回去,並將對方訓斥了一番。
結果剛轉過身,攤販又將菜筐推了出來。
這下老張可不樂意了,直接和對方爭吵了起來,並拉著攤販要去市場管理辦公室解決題。
兩人一前一後離開,還沒走出幾十米,老張便一頭栽倒在地,臉色發青,情況十分危急。
後來聽老張的家人說,老張原來就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當時氣過頭了,引發了急症。
氣大傷身,不加克制的脾氣,往往就會加劇悲劇的誕生。
《增廣賢文》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雨過天晴。”
聰明的人,從不在脾氣上較高下,只會在能力上論短長。
而很多人在遭遇爛人爛事時,卻如同脫韁的野馬般,只知橫沖直撞,不加收斂。
要知道,生氣時踢石頭,最先疼的是自己的腳趾頭,在爛脾氣裡掙扎,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辛尼曾說過:“好脾氣宛如晴天,到處流放著光彩。”
學會和情緒達成和解,管理好每一次脾氣,就是在給人生增添福氣。
發火前想一想,爭吵時讓一讓。
控制住無端的怒氣,是給自己最好的護身符。
2
斷掉多余的內耗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現象?
別人表情一有異常,就會一直琢磨是不是自己說錯了話;
一個再不起眼的小錯誤,都會在腦子裡翻來覆去地上演無數遍;
很多事情明明幾個小時就可以搞定,卻一邊焦慮、一邊拖延……
這樣一天下來,即便什麼也沒做,也會感覺特別疲憊。
其實,這些都屬於典型的內耗行為。
過多的思慮堆積,會帶來嚴重的精神消耗,導致精神困頓萎靡。
清代小說家李汝珍,曾在《鏡花緣》中描繪了一個叫伯慮的國家。
這個國家的老百姓都不敢睡覺,因為他們總擔心一旦睡去,便會送了性命。
所以伯慮國的人,從出生起便沒睡過一天好覺,沒享受過一天好日子。
由於憂慮過度,再加上長期睡眠不足,伯慮人的壽命也都很短。
杞人憂天,伯慮愁眠。
世上最虧本的,就是為尚未發生的事情而擔憂,為自己幻想出的結果而焦慮。
未來如何誰也無法預料,提前內耗,只是對當下的白白蹉跎。
美國社會學家霍克希爾德曾提到一個理論叫“情緒勞動”。
說的是我們在工作時,除了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外,還需要展現某種特定情緒以完工作任務的勞動形式。
而內耗,就是一種無效的情緒勞動。
除了攪亂生活和工作的節奏,帶不來任何益處。
心理醫生蓋伊溫奇也說過:“最不健康的習慣就是想得太多。”
當我們把精力都放在了瞎想上,自然就沒有力量走出第一步。
個世上,沒有什麼事情是光想不做就可以完成的,只有行動起來,生活的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所有臆想的悲劇,都會在行動中被治愈。
3
遠離無休止的抱怨
邏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曾說過:
不要輕易抱怨,因為一旦抱怨,就等於是給自己貼上了無能的標簽。
在現實的處境面前,抱怨其實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在一家汽車修理廠,有位剛來的修理工奎爾。
從進廠第一天起,他就對工作環境各種不滿:修理這活太髒了,沒本事的人才干這樣的活,一天到晚累個半死,渾身上下沒一處干淨地方,真是丟死人了
如此,奎爾每天都在這種灰暗的心情中度過。
他認為自己干的,是一份很低等的工作,每天都在為一點可憐的工資出賣苦力。
漸漸的,他開始消極怠工,當天的工作一繁重起來,他就咒罵個不停,不是在嫌棄自己機遇不好,就是埋怨自己生在了一個窮人家,家裡提供不了一份好前程。
長此以往,他的性格越來越孤僻,人也沒有了活力,整天一副病懨懨的樣子。
而當時同他一起進廠的3個工友,各自憑著自己的手藝和工作的勁頭,或升職做了他的上司,或另謀高就有了自己的事業。
只有他,仍舊在抱怨聲中,做著他自己蔑視的修理工,面臨著隨時被炒魷魚的風險。
星雲大師說過:“能干的人,不在情緒上計較,只在做事上認真;無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認真,只在情緒上計較。”
抱怨的人只會處處計較,將路越走越窄。
蕭伯納面對那些時常抱怨環境不順的人,很不屑一顧。
他曾說過:“人們時常抱怨自己的環境不順利,使他們沒有什麼成就。我是相信這種說法的,但是假如你得不到所要的環境,可以制造出一個。”
現實卻是,很多人會將自身的失敗不斷歸因於外界,不會從自身反省。
抱怨多了,人便會被負能量包圍,失去信心與活力,健康和生活均會受到影響。
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副標題中說過:
“停止抱怨,你就已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
戒掉抱怨,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一個失落的靈魂能很快殺死你,遠比細菌快得多。”
人生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的負面情緒。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與情緒有關的疾病就已達200多種。
那些不以為意的垃圾情緒,很可能正在悄悄蠶食著自己的身體。
重視對自我情緒的管理,別讓負面情緒消耗你,才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