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所有坚强的人格,都源于生活的伤疤
《童年》:所有堅強的人格,都源於生活的傷疤
在世界文學史上,有這樣一位作者——
他3歲喪父,10歲喪母,上了兩年小學,便被迫走上了謀生之路。
盡管生活曾帶給他數不清的磨難,但他還是一路逆襲,活成了世人敬仰的精神偶像。
這個人,就是家喻戶曉的前蘇聯作家高爾基。
他的自傳體小說《童年》,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10歲之前,寄養在外祖父家的悲慘遭遇。
阿廖沙是作家的乳名,馬克西姆·高爾基則是他的筆名。
在俄語裡,“馬克西姆”意為“最大的”,“高爾基”意為“痛苦”。
高爾基為什麼要用“痛苦”二字為自己命名,也許讀完《童年》就能找到答案。
苦難,是命運的底色
阿廖沙的外祖父年輕時是染坊老板,家境十分殷實。
阿廖沙的母親瓦裡婭相貌出眾,所以家裡一直想著讓她結一門好親事。
然而,天不遂人願,瓦裡婭居然愛上了隔壁店鋪的窮木匠馬克西姆。
為了避開家人的反對,這對戀人舉辦了秘密婚禮。
婚事公開後,阿廖沙的外祖父被氣得暴跳如雷,當即與瓦裡婭斷絕了關系。
從此,這對小夫妻過上了清貧但也快樂的生活,不久便有了阿廖沙。
不幸的是,在阿廖沙3歲時,馬克西姆不幸染病去世。
悲痛之余,阿廖沙被寄養到了外祖父家。
這是一個被恐怖陰影籠罩的家庭,阿廖沙的外祖父和兩位舅舅,都有嚴重的暴力傾向。
他們不但彼此之間大打出手,就連小孩和孕婦也難逃厄運。
失去了父親的庇佑,阿廖沙瞬間落入了魔爪。
他第一次挨打,便是因為表哥慫恿他把過節用的桌布拿出來染了色。
被表哥告發之後,阿廖沙被外祖父用樹枝抽到昏厥,之後還生了一場大病。
人生第一次挨打,在阿廖沙幼小的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然而,暴力之手並不會因為你可憐而心存憐憫。從此,挨打成了阿廖沙的家常便飯。
頂嘴要挨打,跑出去玩要挨打,跟奇怪的人做朋友要挨打,就連背錯了祈禱文也要挨打。
整個家中,只有外祖母對他呵護有加,但是善良慈愛的外祖母,也經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
更讓阿廖沙難過的是,母親居然扔下他,獨自離開了這個地獄般的家。
羅曼.羅蘭曾說過:
“生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整個生活貫穿著痛苦。”
有人從小便身世淒迷,有人成年後才遭遇人生的磨難。
但無論是誰,都免不了在漫漫人生路上跟苦難撞個正著。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時刻做好迎戰苦難的思想准備。
生活越苦,越要迎難而上
染坊突發的一場大火,燒毀了這個家庭唯一的基業。
從此,阿廖沙跟著外祖父母走上了不停搬遷之路。
生活越來越拮據,暴戾的外祖父也變得越來越吝嗇。
他把所有錢用來放貸,卻總是虧得分文不剩。
最終,他主動提出要跟外祖母分開過,性格要強的外祖母毅然同意。
在被克扣了衣服首飾等值錢的物什之後,鍋碗瓢盆成為外祖母唯一的財產。
而孤苦伶仃的阿廖沙,只能跟著外祖母一起生活。
阿廖沙的外祖母年輕時是織花邊的能手,嫁為人妻後,便一心一意操持家務、幫扶丈夫。
而現在這位年邁的老婦人,為了照顧無依無靠的外孫,又重拾起年輕時的活計。
但生活的重擔並沒有讓她皺一下眉,她依然每天樂呵呵地說著笑話、哼著小調。
阿廖沙既感動於外祖母的倔強,又心疼外祖母的苦心操勞。
於是小小年紀的他,也利用放學的時間賺起了外快。
每到節假日,一大清早他就背起麻袋,走街串巷地去拾廢品,然後賣給收破爛的。
牛骨頭、破布、廢紙以及破銅爛鐵,全都變成了他四處搜尋的寶貝。
把賺回的錢交到外祖母手上,成為阿廖沙最開心、最有成就感的事。
生活很苦,但是這對一老一少卻合力把日子過得苦中有甜。
無論哪個時代,生活都同樣不易,但是每個人都會為了生存而拼盡全力。
對於現代人而言,為了生活而負重前行,更是日常中的日常。
有人為了供養孩子上大學,每天起早貪黑、全年無休。
有人為了還上房貸車貸,領著微薄的工資、做著最辛苦的工作,卻依然兢兢業業。
卡夫卡曾說過:
“每一種使人感到充實的生活,都具有火一樣奮發向上的勁頭和光彩。”
所有生活的苦都不足為懼,只要你不喪失信心,並敢於與之對抗。
當你過著充實的生活,生活也會漸漸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所有堅強的人格,都源於生活的傷疤
對於阿廖沙而言,童年留給他的除了痛苦之外,還有超乎同齡人的堅強。
正是這份深入骨髓的堅強,陪伴他走向了紛繁復雜的人間。
在母親病逝、外祖母病倒後,10歲的阿廖沙正式開始自力更生。
他賣過野果,當過搬運工,做過小作坊學徒,在輪船上當過雜務工。
他餓過肚子,受過欺辱,也遇到過工作上的剝削和虐待。
然而,再沒有什麼苦難能讓他低頭,生活永遠無法讓一個內心強大的人跪地求饒。
隨著童年的逝去,阿廖沙漸漸被隱沒在時光裡。
留下的,是一個無比堅強的青年——高爾基。
在高爾基顛沛流離的生涯中,他一邊忍受著生活的艱難,一邊觀察勞苦大眾的生活,捕捉民眾身上的劣根性及光輝的一面。
這些境遇不但豐富了他的心靈,更成為他日後文學創作的重要素材。
成年後,高爾基積極投身於革命運動,並創作了大量深入民心的作品。
他曾多次遭到沙皇的逮捕和放逐,但他依舊堅定不移地進行自己的革命和文學活動。
那首膾炙人口的《海燕》,曾給無數身處至暗時刻的人帶去勇氣和力量。
他創作的多部劇本,也曾多次被搬上各國舞台,拍成電視或電影。
高爾基出生於社會底層,最終卻成長為蘇聯作家協會第一任主席。
苦難造就了他堅強的人格,而堅強的人格又助力他登頂人生的最高峰。
契訶夫曾說過:
“困難與折磨對於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碎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
沒有天賦異稟的強者,所謂的強者,不過是在苦難中身經百戰。
沒有與生俱來的堅強,所有的堅強,不過是苦難碾壓後留給心靈的獎賞。
當你學會了在苦難中汲取力量,所有打不倒、壓不垮你的,都將使你變得更強。
寫在最後
高爾基曾這樣評價《童年》:
“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有滋生各種敗類的肥沃土壤,但這種土壤終究會生長出卓越、健康而且富有創造性的力量。”
在高爾基的一生中,曾遇到無數丑惡的人和事,從小便嘗盡人世間的苦。
然而,一切的苦難,都變成了他成長的養料。所有的傷疤,都成為了他防身的盔甲。
現實生活中,苦難也總是不期而遇。
突如其來的意外,猝不及防的疫情……
當你把困難當作挑戰,你就會發現,你的能力在呈指數式增長。
當你把痛苦當作歷練,你就會察覺,你的內心正變得前所未有地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