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低调,是一种强者的姿态
劉備:低調,是一種強者的姿態
作者:洞見·念念
屈身守分,以待天時。
《賈誼論》有言:“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讀三國史,你會發現,劉備的人生正印證了這個道理。
劉備深諳低調隱忍的處世哲學,於亂世中突起,花甲之年實現年少的抱負。
正所謂,地低為海,人低為王。
當一個人甘於把自己放得很低時,就是他真正變強大的開始。
01
人在年輕時都會有一段意氣輕狂的時光,劉備也沒能免俗。
中平五年,劉備因在兩次鎮壓叛亂中立下戰功,獲封安喜縣縣尉一職。
可沒過多久,朝廷就下令要淘汰憑借軍功當上官吏的人。
得知消息,劉備特地到督郵入住的驛站求情,卻被對方直接拒見。
劉備一怒之下,把督郵捆綁起來鞭打兩百下,後棄官逃亡。
真實歷史中,鞭打督郵的是劉備,而不是張飛。
本意是想保住官職,結果卻弄巧成拙,斷了後路。
經過這件事,劉備深刻認識到,人太張狂易惹禍,謹言慎行方為安。
建安元年,因被呂布偷襲,劉備痛失徐州,無奈只能前往許都歸順曹操,受封豫州牧一職。
寄人籬下的劉備,為免除曹操對自己的忌憚之心,處處謹慎行事,收斂鋒芒。
每天他除了吃飯睡覺,就在住處後院種菜,還要親自澆灌菜地,展現出一副不思進取的架勢。
關羽和張飛兩人看不下去,責問他雄心壯志哪裡去了,為什麼要學著小人物做雜事?
劉備卻並未做任何解釋,只交代他們專心做好自己的事。
事實上,正如他所料,曹操對他早有所防范,時常派人關注他的行蹤。
一天,曹操派去的人回來稟報,說看到劉備在後院親自種菜。
曹操聽後深感疑惑,便宴請劉備到曹府,以青梅煮酒相待。
酒半酣時,曹操借機試探劉備,問他知不知道誰是當世英雄。
劉備清楚曹操的用意,故意在言談中一再退讓,曹操卻並不買賬。
眼看局面不利,隨著天上一聲驚雷,劉備迅速裝出一副害怕至極的樣子,嚇得直接扔掉筷子。
見此情此景,曹操終於不再懷疑。
也正是這份善於隱藏實力的睿智,讓後來的劉備屢屢得以在劣勢中求得生機。
《菜根譚》有言:鷹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人噬人手段處。
鋒芒太露,勢必早盡。
一個有智慧的人,往往都善於隱藏真本事,以低調示人。
力量不足時韜光養晦,不逞英雄,不爭閒氣,才能避開無謂紛爭,更好地保全自我。
02
《三國志》中記載:備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劉備為人,向來以謙和有禮著稱。
任平原縣國相時,他外御賊寇,內安民心,即使普通百姓,都可與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
有人不服從劉備,派刺客前去暗殺。
然而劉備以為來人只是一位普通百姓,不僅親切接待,還熱情備好茶水飯菜。
面對如此親民的劉備,刺客哪裡還下得了手,羞愧地向他交代完實情後,便倉皇離開。
他對百姓如此,對身邊人同樣如此。
請諸葛亮出山時,劉備已經47歲了,官至左將軍,而諸葛亮年僅27歲,只是一介布衣。
對於比自己小整整20歲的後生晚輩,劉備依然姿態謙恭,不以位高自詡。
當時連續兩次不遠萬裡前去求訪,都被諸葛亮避而不見。
連素來穩重的關羽都有些沉不住氣了,劉備卻毫不介意,還特地留下一封信,表達誠意。
直到三顧茅廬,見諸葛亮故意仰臥草堂遲遲不起,劉備拱立階下,一站就是幾個時辰。
憑著至誠至敬之姿,最終打動才智過人的諸葛亮,從此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建安十三年,益州別駕張松在投靠曹操無果後,轉而求見劉備。
在曹操處備受冷落、差點被處死的張松,一開始對劉備肯否接見自己並不抱希望。
沒想到,劉備卻給了他至高禮遇。
先是派趙雲、關羽在境外迎候張松。
自己又親自相迎,早早下馬等候,並連設三日宴席款待。
如此禮賢下士的精神,讓張松深受感動,決定將本打算獻給曹操的西川地圖送給了劉備。
論實力,劉備在當時稱不上最強。
卻何以能將那麼多文臣武將收歸麾下,且個個都甘願對其誓死效忠、披肝瀝膽?
原因就在於,他有仁義之品,謙遜之德。
古語有雲:虛己者,進德之基。
妄自尊大,只會止步不前;謙以待人,才能不斷精進。
空殼的谷穗高傲向天,飽滿的顆粒低頭垂地。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以謙卑的姿態匯聚力量,成就自己。
03
大業初成前的劉備,可以算是一個“常敗將軍”。
從23歲開始打天下,到47歲痛失荊州,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他打過無數次仗,卻屢戰屢敗。
其中有些敗仗,在外人看來,幾乎是難以忍受的恥辱,卻都被他咬牙忍了下來。
興平元年,時任徐州太守的劉備力排眾議,收留了走投無路的呂布。
可這一決定,竟成了引狼入室之舉。
不久後,趁劉備出兵迎戰袁術,呂布趁機偷襲佔領了徐州,還俘虜了劉備的妻女。
呂布如此恩將仇報,換做誰,都會氣得暴跳如雷。
但劉備沒有,他只是默然忍下所有怒氣,然後選擇順勢而為,向呂布求和。
如果當時劉備忍不下這口氣,非要復仇,結果必然是,小不忍則亂大謀。
劉備心懷天下,卻深知以自己無權無勢的出身,想實現理想,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大的代價。
忍辱負重,是為了厚積薄發;藏器於身,是為了待時而動。
建安六年,劉備因被曹操追擊,前往荊州投靠劉表,被安排駐守新野。
整整七年。
半生戎馬,到此時卻落得個無處施展手腳的處境,說不失落,當然是假的。
所以他才會在一次宴會上,對劉表發出“髀裡肉生”的黯然感嘆。
然而即使心有不甘,劉備依然堅持克制隱忍,盡心效忠劉表。
他在等,等一個有十足把握重出江湖的機會。
七年裡,他一邊關注天下大勢,一邊到處招攬人才,結識當地英傑。
建安十三年,時機終於成熟,劉備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
之後,劉備乘勢而上。
先是奪取益州,成一方諸侯,三分天下。後又在漢中之戰中大勝而歸,進位漢中王。
建安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即帝位,終於坐上了屬於自己的羽葆蓋車。
《老子》中說:“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
弱者才需證明自己,強者都是在不動聲色中自我沉淀。
大器藏於身,後發而制人。
越是身處逆境,越要忍隱不發,潛心等待時機的到來。
能忍他人所不能忍,方可成他人所不能成。
▽
劉備曾有言:“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不可與命爭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在條件不成熟時,盲目逞能,只會徒然耗損心力。
低調而為,伺機而動,才是安身立命的良策。
逞強非真強,示弱非真弱。
低調從不代表無能,而是暗蓄力量,於不顯山不露水之中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