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谁在一起工作,真的很重要

跟誰在一起工作,真的很重要

跟誰在一起工作,真的很重要

作者:洞見ciyu

居必擇鄰,游必就士。

前段時間,在伯克希爾年度股東大會上,芒格、巴菲特這兩位九十多歲的老人侃侃而談。

跟誰在一起工作,真的很重要

這對“黃金搭檔”已經一起走過了61年的傳奇之路。

在他們相識之前,巴菲特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投資人,而芒格是一位時薪30美元的商業律師。

但自從兩人相遇後,彼此學習,互相成就,一起經營伯克希爾·哈撒韋,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險公司之一。

巴菲特曾說,芒格用非比尋常的力量,拓寬了我的視野,讓我從猿變成了人。

芒格也感激巴菲特讓他從律師行業中脫身,給了他發揮投資才華的平台。

立於皓月之邊,可增星光之勢。

從他們兩人的故事中,你會發現,與誰一起工作,真的很重要。

01

高瓴集團創始人張磊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

“人生的道路上,選擇與誰同行,比要去的遠方更重要。”

這句話其實就是他真實的人生寫照。

之所以能成為中國頂級投資人,張磊受到了大衛·史文森的深刻影響。

大衛·史文森何許人也?

他是耶魯大學捐贈基金首席投資官,被美國機構投資者奉為教父級的人物。

1998年,張磊赴美國耶魯大學求學,獲得了在大衛·史文森手下實習的機會。

這次遇見,奠定了他一生職業生涯的堅實基礎。

史文森向來以嚴謹專業著稱。

張磊被他派去研究木材行業,要求窮盡所有調查渠道,一點點地收集信息,整理材料,深度調研。

幾周後,張磊交出了1英寸厚的報告。

這種自下而上的深度研究傳統,被張磊沿用,至今仍是高瓴資本的基本功。

不僅如此,張磊從史文森身上學到了獨到的投資理念,也耳濡目染了大師的長期主義。

得益於史文森的指點,張磊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使得高瓴資本成為亞洲資產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

商業哲學家吉米·羅恩曾說過:“你是你最常接觸的五個人的平均值。”

你接觸什麼樣的人,就會變成怎樣的人。

如果身邊的人都想著渾水摸魚,你就很難積極上進。

如果朋友經常牢騷滿腹,你身上的銳氣也會慢慢消磨殆盡。

居必擇鄰,游必就士。

常向能人學處事之道,方能見賢而自省,知不足而自強,不斷深耕自己。

跟誰在一起工作,真的很重要

02

認識一位學長,他之前就職於深圳的某大廠,薪酬待遇都頗為可觀。

兩年前,一位同事來問他有沒有辭職合伙創業的意願,方向是線上課程付費的。

我們都勸他,別因為一時沖動,放棄那麼好的平台。

然而,他沒理會勸阻,一番考慮過後,果斷辭去了眼下的工作,“對我來說,與誰一起共事,永遠是評判一份工作的重要維度。”

他舉了兩個例子跟我們說明原因。

第一個是關於同事業務上的事。

同部門的一個人因為私下非議客戶,惹得客戶很不愉快,關系降到冰點,幾乎每個人都認為合作會告吹。

但這位同事卻堅持不放棄,大冬天去蹲守客戶,不斷地誠懇道歉,反復描繪合作後的廣闊前景,一番軟磨硬泡後,不僅把這位客戶重新爭取回來,還建立了比之前更深厚的聯系。

那時,學長學到了一點,人與人的工作差距,有時候就是少了一股死磕到底的勁兒。

第二個是關於同事的日常。

在工作中,無論做什麼事,他都會認真對待。

再簡單的一份文稿,他的文字細節都摳到極致;再微小的工作,他自己也要設個高標准。

學長說,跟這種人一起工作,事情無論成不成,自己都會受益匪淺。

如今,經過兩年的發展,他們的項目的確做得風生水起。

人終歸是環境產物,正如加州理工學院在《eNeuro》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

人類的大腦不僅能感應到磁場,還會對其做出反應。

跟誰在一起工作,真的很重要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磁場,一起工作的人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往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你。

榮耀的CEO趙明曾為華為效力十余年,他說過:

“華為人都是學習著《華為的冬天》成長起來的,什麼時候我們都不缺乏危機感。”

他從任正非身上學到了凡事不氣餒的韌勁,榮耀從華為獨立出來之後,雖然一路艱辛,但他每次都咬牙挺了過去。

字節跳動梁汝波從張一鳴身上,明白了情緒控制的重要性。

他如此談道:

“從上大學到現在,我都沒見過張一鳴有打雞血的狀態,他既不過分興奮,也不過分沮喪,就算遇到了很不開心的事情,他也非常克制,很難從他身上看到消極情緒。”

想要工作上更進一步,最便捷的途徑就是,以卓越的人為師,學習一切可學之處,可以是工作方法,也可以是一種態度或精神。

正如巴菲特所言:

“你最好跟比你優秀的人混在一起,這樣你將來也會不知不覺變得更加優秀。”

03

曾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後,進入某報業集團,做早報編輯,每天下午采編,晚上寫稿到凌晨。

前輩問他:“你希望三年後的自己,是怎麼樣的?”

年輕人想了想說:“希望年薪可以達到二十萬,能買輛車,載著爸媽去玩。買套房,把老婆娶回家。”

前輩指點說:“你的願望一個也實現不了。傳統報業正在衰落,你現在月薪6千,再過三年,薪水也改變不了多少。”

一語點醒夢中人。

年輕人果斷跳槽到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策劃。

三年後,他這些願望都實現了,而其他待在報社的同事正面臨失業。

目光所及之處,往往就是一個人的人生高度。

與高人為伍,所處的層次不一樣了,所看到的風景自然也不一樣。

黃崢在大學期間,就認識了投資人段永平。

2004年,黃崢碩士畢業,對於選擇留微軟還是去谷歌,心中猶豫不決。

那時,微軟成名多年,實力雄厚。

谷歌還只是一個成立5年的創業公司,工程師只有幾百人。

但段永平建議黃崢選擇谷歌,認為谷歌一個很有潛力的公司。

黃崢聽從建議,在谷歌的短短三年,他就實現了財富自由。

不僅如此,在黃崢創業時,段永平直接從步步高分了一塊業務給黃崢做,在創立拼多多時,段永平無數次指點、出謀劃策,甚至直接出資。

可以說,沒有段永平高瞻遠矚的指路,就沒有今天的黃崢。

黃崢也宣稱段永平是他的“人生導師”,並說:

“在我的天使投資人裡面,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段永平。他不停在教育我首先要做正確的事,然後再把事情做正確。”

一人之力有窮時,目光有其局限性,容易囚於一畝三分地。

身邊格局大、眼界高的人,往往能高屋建瓴地給到建設性意見。

站於巨人肩膀看人生,我們才能一點一點地爬出井底,走出狹隘。

美國有一句俚語:

和傻瓜工作,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一起,時時勤於思考。

如果你想像鷹一樣振翅翱翔,就不要與雞鴨鵝為伍;

如果你想像狼一樣迅雷奔馳,就不要與豬牛羊同行。

在工作,我們選擇向什麼的人看齊,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