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可口可樂叫可樂,百事可樂卻只能叫百事?

同樣是賣可樂,百事可樂不僅體量比可口可樂大得多,年收入更是高出200多億美元,按理說百事才是可樂一哥。

但為什麼可口可樂才是可樂的代名詞,而百事可樂卻只能叫百事?

在德國統計公司Statista 2018年發布的榜單中,可口可樂品牌價值高達680億美元,而百事可樂只有105億美元,前者超過後者6倍有餘。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看似很虛的「品牌價值」,它有著神奇的魔力。在商業史上有句名言:「假如遭遇世界金融風暴,但只要有可口可樂的品牌在,第二天我又將重新站起。」

另外,在公開透明的基礎上,品牌價值還能讓我們為購買一件商品自願花更多的錢,並保持高度忠誠。

舉個例子,格力空調普遍比美的、志高貴出500-1000元,但大家就是願意多花錢買格力,而且這部分人越來越多。從格力年報就能看出,近兩年市場萎縮,但格力依然保持3成高位增長率,小品牌生存越來越困難。

人們不是傻,而是覺得值,這就是品牌價值的魔力。

回到可樂的主題上來,同樣是賣可樂,同樣是100多年老品牌,為什麼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會碾壓百事呢?

中國有句老話叫「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任何大影響、大差距的源頭都是細微之處。

同樣,可口可樂碾壓百事,也僅僅是因為一件事:

它專注於做飲料。

大家都認為可口可樂生產可樂,其實它早已不做可樂了。它專注到極點,覺得可樂包含水,包含瓶子罐子,做這些會分散注意力。

所以它專門研究和生產可樂原漿配方,將碳酸和糖分的比例做到極致,最後賣給瓶裝廠,讓他們去做最後的收尾工作。

一個只賣原漿,一個賣最後的成品,這就是造成可口可樂表面營收比不過百事的原因之一。但其實,它的淨利潤比百事高得多。

所以在知乎「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有什麼不一樣」的問題中,粉絲紛紛表示「可口可樂才是真可樂」。

很多人都說,可口可樂的味道更加飽滿,甜度正好,爆炸感充滿口腔,而百事偏甜,無前戲無後勁,缺乏驚喜。

更有的人說:可口可樂是可樂,百事是焦糖味碳酸汽水。

而在美國,這種取向更明顯。美國34家主流品牌餐廳,比如麥當勞、Subway、漢堡王和達美樂使用的飲料都是可口可樂家的。而百事,只有自家旗下的肯德基、必勝客等餐廳才會用。

體現在銷量上就是在2018年,可口可樂佔領了全球軟飲市場份額的40%,而百事不到它的一半。

百事可樂的問題在哪裡?就在於它沒有專注與聚焦。

80年代的華爾街和美國商界都推崇多元化,百事也隨波逐流。它的CEO說:「我們決不放棄15%的長期增長目標承諾」——如果主營業務的自然增長不能滿足這個增長目標,那麼你就必須想別的辦法來實現。

多年以來,百事一直通過大量的收購來實現增長。除了飲料,它還賣樂事薯片、奇多小餅乾、多力多滋小吃、桂格麥片等等食品。當我們走進一家便利店,貨櫃上有一半零食都是百事集團的,這就是它營收高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這種多元化從某種程度造就了百事成為了一家「被華爾街挾持」的公司。

而相反,可口可樂被公認為「全世界最不多元化的公司」,它從創立之初就堅持專攻飲料,百多年來從未改變初衷。

它將可口可樂與各種場景關聯,打造了一個形象清晰的世界超級IP,構成了一條無懈可擊的「護城河」。

巴菲特看中可口可樂而不是百事正是這個原因。

1988年,巴菲特認準可口可樂後,拿出伯克希爾四分之一的資產重倉它。如今結果大家都知道,巴菲特幾度晉身世界首富。

他說:

「在食品行業,你永遠無法從某一產品中得到像可口可樂那樣確定的統治力。軟飲料行業絕不會出現第二個可口可樂。在不可戰勝性方面,我覺得麥當勞和可口可樂不是一個級別的。」

這就是可口可樂成為可樂之王的真正原因——專注。

其實,不只是可口可樂,還有很多品牌,它們專注於自己的領域,從來不分心,或者極少分心,最終成就了自己品類之王的地位。

蘋果專注於做手機,而三星又是手機相機電視,又是汽車地產航空,一番折騰,市值卻只有三分之一個蘋果;

亞馬遜專注於電商,而阿裡巴巴又是電商又是社交,又是導航又是大文娛,到現在市值也只有亞馬遜一半不到。

格力專注做空調,而美的又是空調冰箱,又是洗衣機電飯煲,盤子無限大,賺錢能力卻被格力碾壓。

格力和美的品牌價值排名

講到這裡,我們看到了專注的力量,一顆專注而聚焦的匠心,最終能讓你脫穎而出,形成無可匹敵的品牌競爭力。

匠心是堅持,匠心是品質,匠心是精益求精。

像可口可樂一樣,一生只做一件事,把這件事做到極致,將無人能撼動你。

成於匠心,毀於浮躁。林則徐說得好:「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唯有匠心,不負歲月

借錢好夥伴想了解借錢知識,線上借錢速借網當鋪車貸,線上借款等各種服務都有。

線上借貸首選,私人借款 借貸服務小額週轉借錢安貸網

銀行貸款融資周轉紓困服務找立借網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