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怕顺,中年怕闲,老年怕逆
年輕怕順,中年怕閒,老年怕逆
《幽夢續影》中說:“少年處不得順境,中年處不得閒境,老年處不得逆境。”
簡簡單單21個字,道盡了人生的真諦:年輕怕順,中年怕閒,老年怕逆。
人生是一場旅途,有一馬平川,也有九曲十八彎的坎坷。
在這起起伏伏間,在不同的年齡段,處以不同的心境,方能修得百花齊放、生機盎然。
01
年輕怕順
茨威格在《斷頭王後》中說:“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人這輩子,一旦可以輕易得到什麼,往往就會忽略掉:所有的一切都是需要付出努力和代價的。
北宋時期的晏幾道,是個典型的貴公子。他不僅自小受盡寵愛、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天資聰穎,14歲就考中了進士。
然而,隨著父親的離世,家族逐漸沒落。
成年後,晏幾道步入仕途,卻因性格孤高,又沒有家族支持,一直在官僚最底層掙扎,甚至還被他人牽涉而入獄。
作家古龍曾說:“一個人在少年得意,未必是福,而少年時的折磨,卻往往使得日後能有更大的成就。”
正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難成才。
年輕時的奮斗,能讓人生更加熠熠發光;磨礪過的人生,會讓生命更加有聲有色。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生活也好,工作也罷,年輕人不要怕吃苦、怕挫折,經歷的多,才能更好地積累生命的厚度,夯實人生錦繡的基調。
02
中年怕閒
人到中年,最怕成為這兩種人:要麼是有些小成就,不思進取;要麼是被挫折打敗,意志消沉。
成為這樣的人後,最容易出現一個現象:閒。
《菜根譚》中說:“人生太閒,則別念竊生。”
人一閒,內心便會雜念叢生。或懷疑婚姻的忠貞,或質疑孩子的行為,或困惑朋友的態度……
人閒,是一種災難,而忙碌,則是治愈一切心病的良藥。
清朝的蒲松齡,十余年寒窗苦讀,中年時期,卻仍然只是一介秀才。
一方面,他繼續執著於“科考”之路,另一方面,他卻能夠另辟蹊徑,開始創作小說。
一部《聊齋志異》,有鬼有狐,有情有義,讀來讓人時而拍案叫絕,時而淚落如雨。洋洋灑灑數十萬字,流傳至今。
汪國真在《人到中年》中說:
“到了中年,生命已經流過了青春湍急的峽谷,來到了相對開闊之地,變得從容清澈起來。花兒謝了不必唏噓,還有果實呢。”
人到中年,縱使有壓力有負擔,但精力、體力、智慧、經驗,都是最好的狀態。
換言之,但凡你不閒著,無論身處何等境遇,都能干出一番成績。
劉邦,40歲時連兵馬都沒有,卻硬生生地打出了一個大漢王朝;吳承恩,40歲才做到縣丞,50歲辭官寫作,一部《西游記》流傳千古。
古往今來,“閒不住”的中年人成績斐然、光芒萬丈;而“閒下來”的中年人卻是一身鐵鏽、滿腔油膩。
他們一邊沉淪於“人到中年萬事休”,卻又一邊慨嘆著“人到中年不如狗”。
古人雲:“不見閒人精力長,但見勞人筋骨實。”
中年,經不得閒境:一閒,就會胡思亂想;一懶,就會百病叢生。
而當你忙碌起來,終會體悟:每一個用力奔跑的人,都會被命運善待;每一個拼命發光的人,都會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03
老年怕逆
《小窗幽記》有言:“老年人要心閒,閒則樂余年。”
夕陽無限好,終是近黃昏。若情非得已,應盡量避開容易受挫的逆境。
現實生活中,時有老年人“投資”的新聞被報道:炒股、集資買墓地,凡此種種,大多以老人蒙受損失而告終。
退休後,老年人正處於有閒有錢的狀態。
有時候想出去走走卻為了省錢,參加了不正規的旅行團,全程吃不好玩不好,還有可能因為導游的不雅言辭導致自己心情不好。
有時候因為周圍朋友鄰居投資獲利,便心動跟著一起投資,卻忘了股市風雲變幻,沒有穩賺不賠,不僅錢虧損了,人還有可能因為打擊、激動等出事。
孔子有言:“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欲。”
人到晚年,論精力,大不如前;論金錢,重負已卸;論身體,日薄西山。
因而,要懂得收回年少的輕狂,要舍得放下中年的風光,選擇適合的生活節奏,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正所謂: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這一生,沒有誰的人生是圓滿的。得到的,好好珍惜;未得到的,也不必掛懷於心。
人至暮年,最好的狀態就是:健康的身體,知足常樂的心態。
人生有三境:順境、閒境、逆境。
年少時,痴迷一帆風順,終會痛悟:不經歷風雨,很難擁有彩虹;
中年時,向往清閒自在,總會明白:人越閒,愁越多;人越懶,苦越濃;
晚年時,一只蝴蝶卻引起一場颶風,終是體悟:人生短短三萬天,需知足常樂!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
無論在哪一個階段,惟願順境不迷,閒境不等,逆境不慌!
願余生,腳踏實地,做該做的事,享該享的福,讓人生少點“逆境”,有點“閒境”,多點“順境”,自是且行且喜,且喜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