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老的路上,学会做个安静的人

變老的路上,學會做個安靜的人

人生旅途,起起伏伏,步履匆匆,唯有學會安靜,才能從容以待。

正如人民日報分享的一段話所說:

無人問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罷,你都要試著安靜下來,去做自己該做的事,而不是讓內心煩躁、焦慮,毀掉你本就不多的熱情和定力!

所以,在變老的路上,讓自己學會做一個安靜的人吧!

變老的路上,學會做個安靜的人

01

窮困潦倒時,安靜下來,才能找到逆襲的出路。

不如意事常八九,能與人言無二三。

一個人窮困潦倒時,如果自己總是無法安靜下來,那麼,除去生活上不停地為一日三餐發愁之外,還會心神不寧。

詩人杜甫有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抱負。但他幾次科舉不第,仕途詩意,常常靠朋友接濟度日。

窮困潦倒的杜甫卻並未就此沉淪,他懷揣著報國大志,心憂天下,相繼寫下了鞭笞強權、為民疾呼的"三吏三別",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籲和大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這些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奠定了杜甫“詩聖”的地位,為他贏得了身前身後名。

《菜根譚》中曾寫道:“貧家淨掃地,貧女淨梳頭,景色雖不豔麗,氣度自是風雅。士君子一當窮愁寥落,奈何輒自廢弛哉!”

意思是說,貧窮的人家要經常把地掃得干干淨淨,窮人的女兒要把頭梳得整整齊齊,雖然沒有豔麗奢華的陳設和美麗的裝飾,卻有一種自然朴實的風雅。有才之君子,怎能一遇窮困憂愁或者際遇不佳、受到冷落,就自暴自棄呢!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過得並不如意,但他們卻有一種“安貧樂道”的本領。在清苦的生活中,不自棄,不沉淪。

如同一位詩人所說:“是的,窮人的花園裡不僅有花草,而且還有仁慈之心和滿足之情,有寧靜的心境和勞累的歡快。”

所以,只要心是安靜的,窮困中,也能找到出路。

變老的路上,學會做個安靜的人

02

功成名就時,安靜下來,才能覓得功成身退的後路。

人生旅途中,由一文不名到聞名天下,是一段不斷打拼、奮發圖強的過程。這其中,免不了能力水平的磨礪,以及職場上人際關系的爭斗。

終於等到“媳婦熬成婆”之後,從前那個青蔥少年,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有城府,有手腕,能獨當一面,是個不好惹的人。

此時,很多人會飄飄然,無法靜下心來,為自己尋最好的退路,以至於功虧一簣。

秦朝統一中國後,李斯身為宰相,他的兒子皆娶秦公主為妻,女兒也全部嫁給秦皇子。他舉行家宴的時候,百官都來赴宴。李斯看到這種情況後,意識到“物極則衰,吾未知所歸宿也!”

也就是說,李斯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但他無法讓自己安靜下來,做不到急流勇退,結果被趙高誣為謀反,處腰斬,被滅“三族”。

由此可見,不管一個人做到了多高的職位,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能夠客觀冷靜地分析自己的處境,才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從一個高峰攀上另一個高峰。

變老的路上,學會做個安靜的人

03

迷茫彷徨時,安靜下來,才能走出循環往復的困局。

對於很多人來說,不是沒有夢想,也不是沒有行動,而是不夠自律,執行不到位。

之所以這樣,最大的原因在於心不能靜下來。

手裡做著工作,腦子裡卻在盤旋著,剛才領導和同事對自己的評價到底是褒獎還是貶斥;

回到家中,做著家務,腦子裡放不下的還是白天工作中的一些小插曲,尤其是那些自己覺得處理得不夠妥當的事情。

陪著孩子寫作業,看著他磨磨唧唧的樣子,和屢屢做錯的題目,恨不得能夠親自上陣,代替他去成長,更由此悲觀失望地引發一連串不好的聯想。

人們總是“看起來很忙”,卻不知道,自己都是在疲於應付。

應付工作,應付孩子,也應付自己:明明知道這樣渾渾噩噩下去,將會一事無成,將會越來越糟糕,就是想得太多,行動卻很少。

自己的節奏完全被打亂,看著別人做什麼,也想全盤復制,立即成功;對於自己的長處,輕易地放棄了將之發揚光大,對於自己的短處,也選擇視而不見。

只要能混下去,就心安理得地混一天算一天。就像走進了一個死胡同,找不到出口一樣。

此時,如果能夠安靜下來,認真地梳理一下自己能夠做的事情,並從當下開始,一點一滴認真去改變,平淡的日子也就有了新意。

變老的路上,學會做個安靜的人

04

結束語:

這一生,一個人能夠達到怎樣的高度,取決於他有多安靜。

一個靜下心來的人,便如同一直在奔跑的高速列車,得到整修,並加以改裝升級。一旦“蓄能完畢”,便開始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超能力”。

很多比你優秀的人,其實一直比你更努力,他們的秘訣就在於,心安穩,身安穩,於是,一些就變得穩穩當當。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