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垮一个人的,是“稀缺心态”

拖垮一個人的,是“稀缺心態”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求而不得的東西,有人缺錢,有人缺愛,有人缺時間,有人缺運氣……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經濟學家塞德希爾· 穆來納森,長期研究扶貧,在與眾多窮人的接觸中,他發現,自己和窮人的焦慮其實非常類似,區別只是窮人缺錢,他缺時間。

給窮人一筆錢,很快他又會恢復原狀;時間也是如此,把他一天的時間延長到30小時,他的事依然做不完,只會拖延更長的時間。

窮困之人會一直缺錢,忙碌之人永遠缺時間。

在他們身上,都有一種“稀缺心態”,而這正是造成一切稀缺的根源。

拖垮一個人的,是「稀缺心態」

穆來納森教授在實證研究中發現,貧窮和忙碌並不是簡單地因為缺少金錢和時間,而是一種心態和能力的匱乏。

舉例來說,肖恩是一位白領,他正因財務狀況的青黃不接而苦惱:

幾份賬單還等著他去還;信用卡又刷爆了;好不容易等到發工資,沒想到一下子就花了個精光。

缺錢的日子著實不好過,而且從短期來看,這種處境也不會有所改變。

可怕的是,為了還清過去欠下的債務,他還要搭上了越來越多的錢——遲還的賬單還要附上滯納金,信用卡透支要付上更高的利息。

肖恩深陷於債務泥潭中,無力自拔。

如果給他提供理財建議,無非是:不要再借貸,節約開支,能省則省,盡快還清以前欠下的債務。

最終,在沒有新債務的情況下,他的財務狀況才會出現好轉。

但是肖恩之所以會陷入財務危機,正是因為做不到節約開支,現在有什麼東西能讓他改變多年習慣呢?

沒有,所以他永遠感覺手頭拮據,有永遠都還不完的賬單,這樣的人在生活裡也大有人在。

拖垮一個人的,是「稀缺心態」

“稀缺——擺脫稀缺的焦慮——自控力下降——進一步的稀缺”,形成了一個更加缺錢或缺時間的惡性循環。

為什麼會如此?

二戰期間有一個略顯殘忍的實驗,研究者招募了36名身體健康的男性志願者,讓他們一起生活在集體宿舍裡。

研究人員每天都會送來食物,但是食物的量逐漸減少,直到僅夠他們維持生命,又不會對健康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實驗過程中,志願者的臀部脂肪會大大減少,到後來,坐著都會感覺到疼痛,不得不墊上坐墊,有的人還出現了水腫,他們越來越有氣無力,缺乏耐性。

飢餓不僅讓他們的身體變得虛弱,也讓他們的思想發生了變化。

有人開始迷上看菜譜和餐廳的菜單;有人會花好幾個小時的時間研究報紙上水果蔬菜的價格;還有人夢想著開餐廳,開啟一番新事業;在看電影時,只有與食物有關的情節才會引起他們的興趣……

人們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食物上,而所有這些關於食物的執著,只能進一步加劇飢餓帶來的痛苦。

拖垮一個人的,是「稀缺心態」

其中一位志願者後來回憶說:

“其實身體上的不適並沒有多麼嚴重,真正令人無法忍受的是,在實驗過程中,食物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成了人生的中心和唯一。而如果食物成了唯一,那麼生活就會變得十分無趣。”

這個實驗就生動體現了,稀缺是如何控制我們的大腦的。

拖垮一個人的,是「稀缺心態」

所謂稀缺,就是“擁有”少於“需要”的感覺。

就像那些餓肚子的人日夜想念著食物一樣,當我們經歷任何一種形式的稀缺時,都會對稀缺的事物全神貫注。

對於飢餓的人來說,他們關注食物;對於忙碌的人來說,他們關注時間,越關注越做不完;對於缺錢的人來說,他們關注財務漏洞,並且不斷創造新的漏洞;對於缺愛的人來說,他們情感上始終有一個空洞,怎麼填都填不滿……

當我們為了解決眼下的難題而極度專注時,就無法有效地規劃未來,這樣一來,向前看的能力就有可能逐漸喪失。

拖垮一個人的,是「稀缺心態」

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管窺效應”,通過一根管子看東西,管子以外的東西是看不見的。

對於某種資源的稀缺,同樣會造就心理上的管窺效應,讓你過分去追逐那個資源,而失去整體而長遠的判斷。

工作的截止日期馬上就要到了,你的報告也不得不交了。最後關頭,你使出全身解數,通宵達旦,你發現其中一個參考資料找不到出處,你也沒有時間去找了,只好就這樣交給了老板。

下一周,你又有了新的工作任務,而老板也終於發現你上周的報告中有一處缺少重要標注,你的工作一下變成了兩項,既要補上周的漏洞,也要做現有的工作,就像打地鼠游戲一樣,讓人忙得透不過氣。

在金錢上也是如此,缺錢的人會在短期之內找到能“湊合”的解決辦法。

輪胎漏氣了,透過缺錢的“管子”看過去,找一個便宜的汽車維修站補胎,最省錢、最省事。

但也許輪胎磨損較多,很快又有新的補丁,當下的權宜之計,未來需要付出更多代價。

拖垮一個人的,是「稀缺心態」

處於稀缺狀態下,我們的認知和行為控制力也會跟著下降。

有一項研究是針對“甘蔗農”的,甘蔗采收之後不能久放,需要運到工廠進行擠榨和取汁,但是工廠的生產量有限,所以甘蔗的采收期很長,有的地方甚至一年四季都能采收。

這就造成了,每一家人種植甘蔗的周期是不一樣的。

測試他們的行動控制力,處在尚未收獲狀態的人,響應速度比已經收獲的人慢了11%。

對比他們在收獲前後的消費行為發現,78%的甘蔗農在收獲前一個月去當鋪當過東西,他們在支付日常開銷時遇到了資金緊張的難題。

對此,穆來納森教授指出,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擁有余閒,尤其是要建立起應對突發事件的緩沖機制,這需要在資源充裕時進行。

拖垮一個人的,是「稀缺心態」

如果你能預期到自己在時間上的稀缺,那麼就應在日程安排上留出富余的空間,或者推掉不必要的事務。

如果是金錢上的稀缺,那麼就應儲存一份存款以備不時之需,就算你手頭沒那麼闊綽,也要盡量儲蓄。

改變心態,是逃離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當順風順水時,多積累一點“余閒”,不管是錢,還是時間,或者愛,都會讓我們擁有“富足心態”,更理性、從容地做選擇。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