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这4种话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儿女说

當你老了,這4種話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兒女說

有人說:

“所謂父母子女,不過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別離。”

這是因為,當你慢慢變老,子女漸漸長大,各自會有各自的不易,各自會有各自的困難。

有些話,即使爛在肚子裡,也不能一直在兒女耳邊嘮叨。

畢竟,你不能陪他們走一輩子,他們終究有自己的人生要過,你也終究有自己的難關要闖。

在合適的時候,學會放手,才是對彼此最好的成全。

當你老了,這4種話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兒女說

中國式父母,似乎總是喜歡說一些打擊兒女自尊心的話。

或許是為了提醒兒女要謙虛,或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人生經驗。

但如若總是這樣,不僅容易讓子女變得自卑敏感,而且容易讓彼此變得生疏。

玻璃大王曹德旺就曾表示:

教育就是育心,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曹德旺的大兒子曹暉在上一年級的時候,老師要求其帶火柴棒去做加減法。

曹暉因為沒帶而被叫了家長。

曹德旺得知後,沒有批評兒子,而是問了原因。

曹暉表示:“我看到高年級的人都在學心算,我也想學。”

曹德旺沒有反駁他,反而鼓勵他:“別人能做到的事情,相信你也一定能做到。”

長大後,曹德旺也很尊重他的選擇,鼓勵他去香港、美國求學,也鼓勵其不要拘泥於父輩的人生經驗,去過屬於自己的人生。

曹暉也不負所望,在歷次創業後,把福建三鋒等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

當你老了,這4種話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兒女說

陶行知曾說: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以施肥、澆水,這叫因材施教。”

的確,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應該如何愛孩子。

在面對子女有些與眾不同的選擇時,學會給他們留些空間,用更柔軟的方式去進行教育,或許能取得更好的結果。

當你老了,千萬不要總是盯著子女身上的短處看,不要打擊他們的自尊心,或許他們能在你意想不到的領域開花。

當你老了,這4種話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兒女說

有些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的短處看,有些父母,則不能以平等的心,去對待自己的兒女。

大伯母家有兩個孩子,大兒子生性老實,小兒子腦袋靈敏。

高考後,一個人失利,去廠裡當了工人;一個人凱旋,上了不錯的醫學院,還去深圳定了居。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生活、工作圈子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大兒子收入一直沒太長過,小兒子收入卻不知道翻了幾番。

這時候,身邊就出現了一些聲音:“大兒子真是沒出息啊。”

最可怕的是,大伯母自己心裡也是這麼想的,常常在家人面前,指責大兒子這不是那不是。

有一次家裡人聚會,酒過三巡,大伯母又開始嘮叨自己的大兒子。

沒想到,平時不怎麼吭聲的大堂哥卻哭著說:“弟弟是能干,他給你出錢換新居;但你要明白,每次你和爸爸不舒服,是誰陪在你們身邊?”

此話一出,讓大伯母也有些心酸。

當你老了,這4種話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兒女說

對待在自己身邊的兒子,他不是看不到對方的好,而是忍不住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他。

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路要走。

如果說,那個優秀的孩子,是為了光耀門楣,奔赴山海;那個有些愚笨的孩子,則是為了報恩來的。

他們用自己有些笨拙的方式,陪在你身邊,守在你身邊。

對待這樣的孩子,千萬不要再對他們說些不公平的話。

畢竟,來自父母的打壓,才是對待他們最大的不公。

當你老了,這4種話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兒女說

當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父母所需要適應的第一件事兒,則是要放手讓他們去處理自己的家事。

要知道,有些忙是越幫越忙,有些關系是越管越亂。

做父母的,永遠不能站在一方的角度,去挑對方的過失,更不能去說離間兒女婚姻關系的話。

在熱播劇《心居》裡,施源媽媽就始終沒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婚姻問題。

施源和顧清俞戀愛時,施源媽媽就一直不喜歡顧清俞,對其左挑鼻子右挑眼。

甚至在倆人結婚後,她還覺得兒子該和顧清俞離婚,去娶一個從小訂下娃娃親的女孩兒。

即使是她需要動手術,顧清俞大方拿出50萬給她換腎,她依然覺得兒媳做得不到位,自己寧可等死,也不願要對方的錢。

這給兩人的婚姻關系設了重重障礙,也間接導致了這段婚姻的破裂。

當你老了,這4種話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兒女說

有句老話說得好:“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

更何況是自家兒女的婚姻。

人過日子,總有各式各樣的不如意、不順心。

能閉一只眼的時候就不要總是睜著眼睛挑毛病,能閉口不言的時候就不要讓冰冷的言語破壞了彼此的情誼。

子女的另一半,是要陪其過一輩子的人。

遇到矛盾,要學著幫他們去化解;遇到問題,要放手讓他們去解決。

如果讓兩個人的婚姻,強行變成六個人的紛爭,那注定不會是一段能走到最後的關系。

把握好與成年子女的邊界,或許是父母所要給自己上的第一節課。

當你老了,這4種話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兒女說

中國歷來以孝治家,有些父母,也總是以“不孝順”的名義來綁架兒女。

但有時候,不是孩子們不想孝順,而是他們也有自己的無能為力。

想起之前的一則新聞。

上海有位90多歲的孫奶奶,向記者控訴:“自己被困在了養老院。”

幾年前,孫奶奶因一次摔傷,被安排住進了醫養結合的養老院。

老人家本想著住幾個月就行,但她身體康復後,子女卻一致不同意接她回家。

這讓孫奶奶十分苦悶,和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兒女不夠孝順。

但是,在故事的另一頭,子女們也有著各自的委屈和不易。

他們每周都會拿新鮮的食材和換洗衣物來看母親。

母親腸胃不好,他們會拿來護胃的毛豆;母親腿腳不適,他們又特意找專家來治。

之所以不讓她回家,是擔心她獨居出意外,又沒人能全職照顧她。

子女們人到中年,各有各的工作,各有各的家庭,誰身上的擔子也都不輕。

當你老了,這4種話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兒女說

中國人歷來講究養兒防老。

但在這個人人都很忙碌的時代,子女時時刻刻陪在父母身邊的孝順,卻變成了一件極其奢侈的事。

子女不是不想孝順,只是很大概率下,這種孝順都是一種有心無力。

就如白岩松所說:

“我們注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在這種情況下,學會和孤獨和解,學會和年老和解,學會和兒女和解。

提前為自己規劃好余生的燦爛,或許才是每個人在邁向暮年時最應該明白的道理。

當你老了,這4種話爛在肚子裡,也別對兒女說

有人說:“每個孩子,和父母都有一戰。”

這是因為,曾經最親近的人,在人生旅途中,終究是會走向分離的。

但無需悲傷,畢竟,父母子女一場,已是人生最大的緣分。

當你老了,要學會放手、學會和解,學會不再與子女說這幾句話:

打擊兒女自尊心的話,別說,把握好成長路上的尺度;

對待兒女不公平的話,別說,維系好人生路上的溫度;

離間兒女婚姻關系的話,別說,保持好大家與小家的邊界;

抱怨兒女不孝順的話,別說,畢竟誰都有誰的不易、誰都有誰的窘迫。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