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在馬來西亞這個擁有多元種族文化的國家,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接觸不同於自身的文化。可是,我們對友族的文化又了解多深呢?
種族、民族和宗教信仰的多元,這些在生活中是無法分割的。多元並非敵對根源,反之可以產生智慧。更重要的是,每個民族都有各自文化的智慧,而在跨文化的情況下,人類可以分享這些智慧。
然而在馬來西亞,多元常被視為敵對理由。因為缺乏文化交流,每個公民只想了解自身的文化,缺乏對其他文化的了解,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偏見。各民族之間若缺乏理解,就會形成敵對,最終產生仇恨。
為了消除各族之間的隔閡,我認為馬來西亞人應多了解彼此的文化。
最近逛書局看到這本《祝福SALAM:伊斯蘭的多元詮釋》就毫不猶疑買下,希望此書能讓我更了解伊斯蘭文化。我相信伊斯蘭是個導人向善的宗教,《可蘭經》與《聖訓》裡的教義只是被錯誤詮釋以達到政治目的,這種現象在我國很是普遍。所以,我們更需要聆聽不同伊斯蘭學者對這兩本經典的詮釋,以辨真偽。
本書作者萬吉(Wan Ji bin Wan Hussin),畢業於埃及Al-Azhar大學,擁有馬來西亞吉蘭丹大學碩士學位,目前是博士學位候選人。曾任大同工作室(SAUDARA) 學術主任及檳城首長資訊官。他擅長阿拉伯文,宗教造詣高,善於應用簡潔的文字、口語化的方式向非穆斯林闌述伊斯蘭的觀點,讓非穆林見識伊斯蘭經文的不同解讀。
本書共收錄37篇萬吉從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刊登在《東方日報》的專欄文章(由副新聞編輯林建榮翻譯)。這些文章提供對伊斯蘭的另一種詮釋,嘗試築起橋梁,加深非穆斯林對伊斯蘭的了解,以化解各自的偏見。
宗教不僅讓人類靈魂有所寄托,也構建人類的智力。因此,宗教人士的膚淺,無關宗教,而是他們對宗教缺乏理解。
在《跨界交流消除偏見》裡,作者提到當他講解伊斯蘭時可能會與其他伊斯蘭傳教士有所不同。他們有可能只說出伊斯蘭的正面,但萬吉選擇坦然相告,承認伊斯蘭歷史上充斥政治與現實的黑暗面。
對他而言,宗教的自信應建立在誠信對待事實的基礎上。然而,國內有許多穆斯林不認為有責任展現伊斯蘭的真實面貌。他們仍然把宗教與種族和政黨政治聯系在一起。基於此,國內許多非穆斯林仍然對伊斯蘭非常模糊。
在我國,雖說回教堂林立,到處是穆斯林,但非穆斯林對伊斯蘭又理解多少?
《可蘭經》中有一節經文指出,上蒼通過創造男人和女人,造出人類。從兩種不同的性別,人類生育孩子,並衍生出部落、宗教和族群。基於人類的多元,《可蘭經》強調人們應實踐「互相了解」。
在《伊斯蘭和馬來人如何看豬》裡,作者提到在世界其他穆斯林社會,對豬並沒有任何負面觀感。但在我國的馬來人社會,卻普遍對豬感到不自在。
馬來人社會對豬的不安,就像對狗一樣。這種焦慮不是基於宗教,而是源自對宗教的詮釋。《可蘭經》只在兩個情況下談及豬:一為禁止吃豬肉:二是用以稱呼不遵守上帝指示的猶太人,是咒罵的稱號。《聖訓》除了禁止吃豬肉,也禁止豬和豬油的買賣。
討論伊斯蘭課題時總離不開兩項:伊斯蘭和對伊斯蘭的詮釋。所謂伊斯蘭,指的就是伊斯蘭經典,即《可蘭經》和《聖訓》。這兩部經典是神聖的。另一種是對伊斯蘭的詮釋,這關乎人的思維。
宗教是嚴肅的,卻往往被認為是荒謬的,這不是因為宗教的本質,而是膚淺的宗教人士使然。
信仰宗教的人很多,但並不是很多人以理性的方式來貫徹信仰。事實上,有不少是盲從的信徒。真理不一定來自宗教人士,反而許多時候只能由非宗教人士來解釋。宗教應該建立在思考和知識的基礎上,而不是盲從的宗教人士。
此外,本書也提到許多讓我感興趣的課題,比如《反對童婚》、《禁祝聖誕快樂?》、《宗教局檢舉沒遵守教義? 》、《衣著與遮體》、《禁止慶祝情人節?》、《一夫多妻制 何去何從?》、《我國伊斯蘭為何傾向保守?》、《恐怖主義從何開始?》等等。針對這些課題,作者也提供他獨到的看法,觀點有別於本地主流媒體。
有興趣多了解伊斯蘭的朋友,這本書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