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她知道》
那些被拐走的孩童,有多少是還能夠「活著」被找回來的,如果是被有戀童癖的禽獸拐走的話?
倫敦美髮師琴.泰勒十九歲時嫁給銀行職員格倫,他曾經是琴心中完美的男人,是她的全世界。他們一直渴望有孩子,可是格倫被診斷出精子數趨近於零,一開始他非常絕望,覺得別人會把他當作廢人,不是完整的男人。
不知從何時開始,格倫假裝自己是個平凡人,每天工作、跟朋友喝喝酒、幫忙洗碗,但每晚在家裡書房化身成一頭禽獸。他開始在網上「胡搞瞎搞」,看那種成年女人打扮成孩童的模樣,但不是全部都是裝的色情圖片。
格倫對色情圖片的上癮導致丟失了銀行的工作,後來當起送貨司機。琴知道了以後,他對琴解釋說,自己的行為是醫療疾病,是一種上癮症。他把持不住自己。
直到警官一天摸上門來,她發現了格倫是兩歲女童貝拉綁架案的主要嫌犯。格倫否認自己帶走女童,琴想相信他,她愛他。他是她的全世界,她也是他的全世界。他是這麼告訴她的。他們是彼此的一切。
但四年後的某一天,格倫向琴坦誠當年是自己帶走了貝拉。格倫還帶了她到他埋下貝拉屍體的地方。他當年在網路上結識了貝拉的母親瞳恩.艾略特。她在網路聊天室透露了太多私事,甚至沒有設定臉書的隱私權限,網路上的人不需要成為她的朋友,就可以直接看到她貼的照片。
格倫因此了解瞳恩生活上的各種細節。從她的臉書頁面上,他得知她的真實名字及貝拉的生活,還發現她們居住在哪一區。貝拉的小小身影總是在格倫的腦子裡出現,他太想要親眼見她一次。可就是那一次,就不慎地弄死貝拉。
格倫帶琴去貝拉的墳墓不久後的某日,他在超市門口被車撞死了。琴沒有跟任何人說,她多麼慶幸格倫死了。死得真好,她幻想這一幕已經不下千百次了。何以格倫會摔了一跤,遭來不及閃避的車子撞斃的真相,是她心底永遠的秘密。
愛子如她,怎麼能夠容忍自己的伴侶是弄死幼童的如斯禽獸?她有三本小小剪貼簿,每一本裡都貼滿了她從雜志和報紙跟生日卡上剪下來的寶寶圖片,她在封面上寫著「我的寶寶」。這樣的剪貼簿會被格倫視為一種諷刺,諷刺他不能生育。所以她把它藏起來。她的夢裡都是小寶寶,迷途的小寶寶,她不斷尋找他們。有時她醒來後,她還能在懷裡感受他們的重量。
從一開始讀此書時,我就自欺欺人地希望小貝拉還活著,為此我深陷在故事之中,再也停不下來,就這麼一直讀下去。但作者沒有給讀者帶來希望。讀著書時,我會生氣記者凱特在追新聞時的過於進取不顧他人感受,卻也感動於鮑勃.史巴克茲警探抱著鍥而不捨的精神努力追查,終於找出真相。
我相信警探對小貝拉的愛,就像對自己孩子的愛,為了能找到她,他四年來寢食難安。琴也一樣,儘管她是綁架小孩的罪犯妻子,字裡行間我能深切地感受到她對可憐的貝拉的那份愛。
《只有她知道》是英國作家費歐娜.巴頓的處女作,是本心理懸疑小説。一位涉嫌綁架孩童的戀童癖,他的太太知情多少?警方與媒體都亟欲知道答案。人人都追著最終的內幕跑,為的只是一場訪問,藉此一探她的生活及心中的風景。
作者是一名記者,在過往的采訪經驗,停留在她心中的不是聚光燈下的那個人,而是那些通常都站在旁邊、看起來與事件無關的人。比如重大法庭案件開庭時,她會看著庭上男人的太太,好奇她曉得多少,或是,她允許自己曉得多少。這經驗給了她靈感寫下了這部讓人捨不得放下的精彩作品。
拐走一個孩子,真的有那麼容易嗎?國外就有一則街頭實驗,測試人員僞裝人販子,帶著一條狗去吸引孩子,結果被測試的孩子,全都被狗吸引住,而跟著陌生的實驗人員離開媽媽的視線。
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一分鐘幾十秒都不行;也不要在社交媒體上不設權限的透露太多私事,因為妳永遠不知道,有誰在網絡背後窺視著妳的隱私。